评论区丨莫让“零元课”剪碎老人触网心

2024-04-27 09:16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5901414) 扫描到手机

免费学习,充实生活,还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听起来十分动人的宣传,背后却是专门给中老年人挖好的陷阱。最近,警方查获了一起以“零元剪辑课”为名“收割”中老年人的案例。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在全国发现几万名受骗人员,且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排查出的涉案金额已达上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在短视频平台上,骗子“收割”老年人的手段不只是短视频剪辑,还包括一些养生广告、学习配音广告等,令人防不胜防。老年人为何总被“围猎”?平台和监管部门的诈骗预警机制去哪了?有评论指出,相关部门在提醒老年人防止受骗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为老年人接触网络保驾护航。

无耻“围猎”老人,平台亟待强监管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几万名老人受骗、涉案金额上亿元,“零元剪辑课”骗局造成的影响相当恶劣。正像有批评指出,“零元剪辑课”其实“剪”掉了长辈重塑自己的愿望,让很多想分享互联网时代红利的老年人,还没开始就已结束。

然而,当我们回看骗子套路,其剧本仍是“烂俗”,手段并不高明。无非打着免费公开课的名义,讲几个不痛不痒的短视频小技巧,想学点“真东西”就上高阶付费课,并承诺涨粉、变现。可老人们交了钱却啥也没学到,既没涨粉也没赚钱,还会陷入“交钱容易退钱难”的困境。这种套路循环往复,直到受骗老人醒悟,但为时已晚。

在全民反诈深入人心的今天,任谁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但低劣的骗术为何仍旧屡屡得逞?那些以“免费学剪辑”“轻松赚钱”为噱头的短视频何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络上?诸如“包教包过、十天变大神、薪资过百万”等明显有违广告法的营销视频,为何没有被平台检测到并予以处置?

众多中老年人缺少网络学习的机会不容忽视,但对骗子“围猎”老年人的无耻行径亦应“防患于未然,遏难于未发”,各类网络平台的审核把关机制和监管能力亟待加强。

比如骗子对老年人的“精准狙击”,是利用一个看上去60多岁、穿着旗袍的白发优雅女士出镜,呼吁没事做的老年人和她一样学习短视频剪辑,同时推介“零元课”。殊不知,“馅饼”之下就是陷阱。而这些“零元剪辑课”在大面积“原形毕露”前,都是通过正规网络平台公开推广,相关营销、付费也都是在线上完成,隐蔽性很强。对此,早应成为平台的重点监管对象。

还是那句老话: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各类网络平台在尽享流量盛宴的同时,应严守法纪,负起对内容的监管责任,加强审核把关,通过技术手段定位虚假、诱导、低俗视频,全面排查,逐一清理,以实际行动维护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果骗子们没有了行骗的环境和土壤,自然就不会肆意猖獗。只有平台环境清朗了,才能保证广大中老年群体安全“触网”。

不能忽视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现实中,类似“零元剪辑课”这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套路化“项目”并不少见。欺骗性在于,它们也不全是玩套路,确实有点儿“真才实学”。这就很容易让尝到甜头的中老年人慢慢上“套”,进而心甘情愿地付出钱财。殊不知,“诱饵”放足,本就是套路上的关键一环。

加强监管,全方位防范骗术,尽力扎牢防护篱笆,自不待言。值得一提的是,从治理层面发力,为中老年人减少和杜绝受骗的可能性只是完成了“任务”之一,另一个“任务”还有待完成——这就是满足中老年人学习前沿技术的需求。如果这一点需求长期被忽视,不仅有可能使得中老年人继续陷入骗子新“开发”的陷阱中,还可能让中老年人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潮流脱节,成为“落伍者”。

中老年人也有享受科技成果、跟上时代节奏的权利。科技进步不该将他们落下,否则科技进步的意义就会消减。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中老年人面对着重重“数字鸿沟”,小到缺乏一些日常器具的使用能力,大到让他们无法正常参与技术变革,以至于产生失落感甚至被抛弃感。

从宏观层面看,当从制度上、政策上呼应中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为其打造“适老型”学习模式。在这方面,不妨加大投入,通过资源协调,让广大中老年人纳入新技术的共享单元,为其悉心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为此,老年大学等机构应发挥专长,多多提供公益性讲座;短视频平台吸引专家入驻,以共赢模式常态化开设线上课堂,为中老年人补充科学科技养分。

从微观的层面看,中老年人离不开家人的关心。一些中老年人心怀梦想,却往往被亲人忽视,或得不到亲人理解。其实,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满腔热情,也希望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因此才会不断试探和接触外面的新事物。虽然被骗是自身大意的结果,但他们渴望进步、渴望获得的意愿不该被轻视。如果大家能够多多关心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新知、提升自我的氛围中,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在开阔眼界、增强综合素养之后,他们的防骗能力终会水涨船高。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既要事前监管,更要事后追责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老年群体要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而不应成为被高科技遗忘的角落,甚至是被诈骗分子“围猎”的对象,这应是社会共识。但是最近几年,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违法行为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些伸向老年群体的网络黑手,老年人固然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防范能力,但平台的监管责任则更为重要。

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群体有所不同,老年网民有自身特点,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生事物”。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消费购物,这种新生事物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不断增强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感。而相对于文字的传播,视频具有先天的接受便利,更是让老年群体增长了知识、消磨了时间、获得了快乐,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隐患。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缺少辨别能力,特别容易相信网络提供的内容,这与他们过往的媒体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因为有把关人的存在,媒体是值得信任的,是有公信力的,即使是广告,在发布之前也会对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但网络空间则不是如此,人人都有麦克风,加上一些网络平台追逐“流量至上”,导致网络世界错综复杂,内容也真真假假。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基于“零元剪辑课”等实施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老年群体之所以容易上当,是因为他们的媒介素养低,对网络的认识不清楚,要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可骗子使用新技术的迭代程度远远快于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成长速度,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数字鸿沟”不断加大。一个普通人前些年还能注册个域名,搭建个网站,但现在有多少人懂得大数据处理技术呢?更何况是老年人。

面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互联网平台首先要负起监管责任,提升自己对内容的审核能力,既要事前监管,更要事后追责,才能不断净化网络空间,减少老年群体被不法分子的“围猎”可能。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会感受到社会和经济的压力。现在银发经济时代,老年人也想从技术发展中获取经济红利。表面上老年人学习短视频制作是因为有表达的欲望,但实际上他们是希望能够参与到互联网的红利之中。

@光明网:

受害者之多、金额之大说明,短视频制作发布技巧对中老年人群具有巨大吸引力,除了要严防一些“歪心思”的市场力量伺机而动,及时规范相关的市场化服务,也应该促进相关公共服务的提高,更好地满足中老年群体互联网技能学习的新需求。

@大江:

互联网的极速发展、网红的新旧更迭,让普通人拥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也让普通人拥有了超越理智的欲望。可是,何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如果一个人免费将发财之道传授给你,那他一定想从你身上谋取什么。想要努力学习靠技术改变人生没有错,错的是利用人性欲望牟利诈骗的犯罪者,错的是急于求成的心,学会如何在失衡的人生中调整好心态,是一堂必上的修养课。

@红网:

对希望分享互联网红利的中老年人而言,泛滥成灾、坑蒙拐骗的“零元学”无疑是一瓢冷水。对此,既需要监管、执法部门狠刹这股歪风邪气,也需要网络平台制定准入规则,加强审核和过滤,而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警示就置身事外。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