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出台28项推进举措

2024-06-14 21:20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9095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6月14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上合示范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情况。

据介绍,上合示范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200多列,带动青岛市跃居中欧班列全国前十城市、中亚班列前三城市。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引进13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2700多亿元,带动青岛市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投资项目232个,累计投资额达到35.2亿美元。2023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1200亿元,是2018年的3倍,年均增长27%。上合示范区与20个国际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与40个园区共同发起组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产业园区联盟,新增12个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200多列,引进13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2700多亿元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介绍了推进落实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情况。6年来,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互联互通,建设“四港联动”的区域物流中心。依托“海陆空铁”交通枢纽优势,大力畅通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积极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的“出海口”。物流枢纽加速构建,规划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获联合国批准国际港口代码“CNJZH”,获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加快发展,开通32条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3个、城市54个,在全国首开中俄双向冷链、冷鲜蔬菜等10余条特色班列,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200多列,带动青岛市跃居中欧班列全国前十城市、中亚班列前三城市。多维通道互补畅通,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通261条定期航线,通达146个国内国际航点;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通42条海运航线,海铁联运箱量连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常态化运行国际公路运输通道“中俄专线”。

坚持互惠互利,建设开放便利的现代贸易中心。6年来,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累计完成213.4亿元,年均增长77%。贸易主体不断集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实施办法》等鼓励政策,累计集聚厦门象屿、奇瑞汽车等2000多家贸易主体。贸易平台精准搭建,设立全省首个空港型综保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行上合经贸综服平台,集聚上线企业约1.1万家,完成申报金额1000多亿元。建成投用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围绕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三大主线,上线原油、燃料油等6大交易品种,交易额达1700亿元。贸易模式创新突破,发展“新三样”出口业务,2023年出口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二手车3000余辆,是2022年的4.5倍。推进建设“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2023年实现电商贸易额10亿元。

坚持互促互进,建设企业聚集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聚焦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积极拓展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合作。截至目前,已引进13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2700多亿元。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上合航天产业园等总投资过百亿元、50亿元的龙头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带动青岛市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投资项目232个,累计投资额达到35.2亿美元。强化金融赋能,集聚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国联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75家金融机构,设立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2023年与上合组织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2.3倍。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建设上合科创综服基地,启用上合技术转移中心、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落地Handle技术应用标准联合实验中心、上合跨境通信数据创新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化农业合作,联合乌兹别克斯坦工商会等30余家中外商协会、企业发起成立上合农业产业发展联盟,落地乌兹别克斯坦数字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璐印巴基斯坦辣椒生产种植基地等合作项目。

坚持互学互鉴,建设多元融合的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等多形式、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互动。培育经贸人才,建设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可同期驻训700人、培训近3000人。截至目前,已举办经贸、扶贫培训200个班次,培训1.5万余人次。增强文化交流,建成启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分国别集中展示上合组织国家文化特色,建成集会议会展、商品展销、商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首个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体验基地”。优化法律服务,建设启用上合法智谷,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已注册用户8120个;线下入驻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5家,同时与25家律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旅游合作,推动青岛市与俄罗斯莫斯科市等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11个城市和地区签署《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倡议》。

2023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是2018年的3倍

发布会上,陈万胜还介绍了上合示范区主要建设成效。6年来,上合示范区积极探索国际物流、贸易、投资、友城、国际教育等合作新模式,地方经贸合作实现全面突破。

示范带动成效明显。在强化上合地方经贸合作上积极探索,搭建了上合经贸综服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10大平台载体,争取上合组织技术性贸研基地等10项国家级试点落地。2023年,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1200亿元,是2018年的3倍,年均增长27%。

创新引领作用显现。改革探索88项制度创新成果。首创实施“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上合码”企业征信标识等创新业务。

公共产品属性增强。与20个国际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与40个园区共同发起组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产业园区联盟,新增12个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绘制涵盖26个国家、201个产业园区、2500余家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商协会的上合经贸大地图。

国际影响显著提升。先后承办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性活动400余场,累计接待上合组织国家19位驻华大使、236位驻华使节。

青岛出台28项推进举措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

会上,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林介绍了今年1月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支持意见》),《支持意见》提出了21条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建设“五大新城”、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申建上合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加快推进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实体化运作等工作得到省级层面支持保障。

周林还介绍了青岛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有28项推进举措,主要聚焦“四个中心”建设和加强要素资源保障五个方面。

区域物流中心方面5项,包括:加强以上合国际枢纽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功能定位,争取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争取将上合示范区(上合国际枢纽港)纳入第二批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边境口岸完善通关协调机制等。

现代贸易中心方面4项,包括:争取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油气全产业链品种交易资质,探索打造上合贸易空港,大力发展“丝路电商”,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海关促进中心建设等。

双向投资合作中心方面7项,包括:实施“境外合作区+”计划,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对接、科技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创新,全时推进多场景跨境税收业务快办,鼓励新设立的银行、信托、证券等法人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基金落户上合示范区等。

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方面6项,包括:研究明确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办学形式、理顺运营主体,按规定举办上合组织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活动,打造上合法务区,鼓励各类外籍人才到上合示范区创新创业等。

要素资源保障方面6项,包括: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探索优化上合示范区管理机制。大力选派专业领域干部到上合示范区挂职任职,鼓励与上合示范区干部双向交流。改革完善上合示范区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上合示范区建设的财力支持。按程序研究上合控股集团管理层级。依法依规下放上合示范区发展所需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并争取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