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商场里的预付费机构接连关门 连锁加商场的“双重信任”也难做保证

2024-06-27 10:33 信网阅读 (26512) 扫描到手机

实地探访各商场机构预付费情况。(来源:信网 记者 李如艺 摄)

信网6月27日讯(记者 李如艺)最近一段时间,早教机构接连被爆关门跑路,家长一边气愤机构这种临时撂挑子的不负责行为,一边忙于追回剩余学费。在说起当初一下子花上万元给孩子报课时,许多家长都提到了一点:“开在大商场里的机构,能交的起租金,还能坑我们的学费?”有大商场“背书”,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双重保障,可实际上这些机构与商场都是独立经营,一旦机构关门,商场也立即撇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此前商场发出的公告看,商场与机构只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即便收取了机构的保证金,也只是防止出现拖欠租金等行为,并不会为预付费消费兜底。

预付费机构接连跑路关门  大商场“背书”也靠不住

仅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市南区的万象城就有两家早教机构接连关门。率先一步关门的是位于商场三楼的BBunion。根据门口摆出的公告,BBunion与青岛万象城租赁合同将于2024年5月31日终止,青岛泰力优联商贸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已关停门店。但据家长反映,BBunion实际在5月中旬就停止营业了。

紧随其后关门的爱睿思早教,机构工作人员在深夜11点多给家长发了一条闭店通知,第二天一早又补了一份《致会员信》,这家知名早教机构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关了门,一位家长透露,机构所欠的学费累积起来已经达到了近千万元。

在这两家早教机构关门前,今年4月,同样位于万象城的厚朴瑜伽也突然关门,不少学员组团来维权,但都吃了闭门羹。

而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原本位于崂山区金狮广场的金宝贝早教以及位于市北区凯德mall的天鹅湖畔也相继出现过机构突然关门的情况,家长在联系机构无果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了商场——但实际上,商场除了能登记学员信息、协助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外,大多也没有其他作为。

商场只会提醒谨慎预付费消费  但对商户无实际监管

除了教育培训,商场里的儿童乐园、运动健身、美容护肤等机构大多也都实行预付费制,目前这样的机构也大量存在于商场中。

在万象城四楼的儿童区域,机构大多以课包的形式销售课程,价格在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当信网问及机构的稳定性时,销售人员都保证:“我们是全国连锁机构,稳定性和保障性更高。”

在商场一楼一家新开的瑜伽店,销售人员介绍课程10节起售,可以随时约课,而一次性报的课时越多,每节课的单价就越便宜。

商场与机构究竟是什么关系?从此前万象城发布的多份公告和声明中看,商场只是将场地租赁给了机构,在经营主体上双方没有任何联系。机构关门后,商场也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

“针对预付费类的业务,商场已经在多处设立了警示板,说明各店铺都是独自经营的,消费者需谨慎处理并保护凭证。”万象城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商场对商户会进行管理和制约,但这属于商场内部工作,不便具体透露。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一家商场表示,商场会向商户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但这笔保证金只是为了防止商户有拖欠房租等行为的,并不会为消费者的预付费兜底,“有些店铺确实存在风险,我们也会对消费者做出提醒。”工作人员称,店铺门口都贴有关于预付费制的温馨提示,也会及时提醒商家近期减少新会员办卡,由于商户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商场目前没有关于商户的具体管理。

机构关门想要商场担责有点难  但商场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提醒消费者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AI调解员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到商场是否要因机构的跑路承担相应责任,还需要具体分析以下几点,比如商场是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构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但未采取措施、商场是否采取了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商场是否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消费者并采取补救措施。

同时,山东德敏律师事务所的孙磊律师表示,由于商场方面并非行政主体,不具有监管责任,所以如果发生合同纠纷,商场方面如果承担,也仅仅承担10%至20%的连带责任。但是如果合同中写明,商场方无责的话,消费者就无法向商场追讨责任,“一般来说,商场与商户之间属于租赁关系,并不存在监管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