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容注水,直播应有边界

2024-08-02 11:1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800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评论员 管亚楠

1、2、3上链接”“家人们还剩最后几单”……在不少电商直播间中,消费者总能听到、看到类似的直播“捧哏”,他们或通过情绪带动吸引流量,或通过弹幕互动为直播间营造一种“饥饿营销”的氛围,以此达到“逼单”效果,诱导消费者非理性下单。诸如此类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打击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成为本次行动重点。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据艾瑞咨询测算,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5.2%。从直接经济影响来看,不论是实现个人财富,还是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业者都有理由将直播带货引入一个正确的轨道。

然而直播行业存在的痼疾,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违反了法律法规,是经济利益凌驾和驱动社会的侧面反映。无论是凉山销售假冒产品牟利的网红直播间,还是明星“抠图式直播”,铜臭味遮挡住了一些人内心的纯良与作为经营者基本的职业操守,对经济利益无底线的追求也必将侵蚀他们自身。

直播中,流量意味着收益,更代表着社会责任。特别是对知名人士、头部主播来说,代表着“顶级流量”,在选品质量、风险管理上应有更高要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带动行业发展上应有更高追求。事实证明,只顾眼前利润、一时利益,不确保产品质量过关、不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迟早会跌落神坛”,被市场所遗弃。

当然,新媒体时代流量无原罪,需要警惕的是虚假流量繁荣和“唯流量是图”。如今,流量造假、销售数据注水、恶意刷单等,已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既有直播平台、直播间的“自我设计”,也有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带歪了直播经济的节奏,污染了直播行业的生态。

本次整治行动将促使那些依赖虚假宣传、低俗内容来吸引流量的直播平台和主播进行整改,短期内或对部分平台的流量和收益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对行业的一次“刮骨疗毒”,有助于淘汰不良从业者,为规范经营的企业腾出更多市场空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