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芯”,青威携手打造海上种业之都!

2024-08-06 20:54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3406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从一苗难求到“种业之都”,威海从传统的养殖业入手,一路向前站在了海洋产业链的最顶端。每年,全国近70%的大菱鲆种苗、90%的鲆蝶鱼卵、70%的膨腹海马苗种以及全省85.7%的海带苗、50%的鲍鱼苗等优质苗种均育自威海。2023年,威海获评“中国海洋种业之都”。这背后,青岛高校的科研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聚合两个城市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将海洋水产育种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从育种荒漠到种苗绿洲

在威海荣成,靠近海边的一个码头上,有寻山集团新建的一个厂区。一排排整齐的池子里,共培养了400多万头鲍鱼苗。

常丽荣经理介绍说,这里面是与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联合培育的“寻山1号”皱纹盘鲍,2021年通过国家审验,是国内首个以企业为主体申报获批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口感和品质也有明显提升。

常经理介绍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鲍鱼养殖有着不过“成山”的说法。这是荣成当地的一座山,越往南气温越高。作为典型的北方物种,皱纹盘鲍当时只能在东北一带养殖。

正在培育中的鲍鱼苗

而从一个打鱼船队起家的寻山集团,一直在寻求突破。“我们的发展跟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常经理说,他们最先从海洋捕捞转为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适合本地环境的种苗就显得特别重要。市场上买不到怎么办?那就自己研究。

于是,他们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四处跟科研机构合作,寻求育苗的办法。“首先是海带的养殖开始,我们取得了重大突破。”常经理说,养殖户们有了更加稳定的收益,他们也体会到了科研的重要性。

“当时鲍鱼的价格非常昂贵。”常经理说,如果能成功改良,大规模种植的话,不仅能增加收入,也能让更多人吃上平民价的鲍鱼。

最终,经过连续多年的科研攻关,他们成功研究出了适合在威海生长的鲍鱼,打破了鲍鱼养殖不过“成山头”的神话。随后,他们继续通过技术迭代,将鲍鱼的养殖发展到了南方,全国大范围进行养殖。

直到目前,威海仍然是鲍鱼繁育的主要产地。

常经理介绍,寻山集团目前有工厂化育苗水体8万立方米,生态牧场面积10万亩,海带、鲍、扇贝等年育苗量达30亿多株(粒),年养殖产量50多万吨,为国内最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示范基地和贝藻间养生态养殖基地。

从产业转向技术,打造海上种业之都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育种主要是为了自己,但后来慢慢就发展成了产业。”常经理说,随着沿海养殖业的发展,大家对于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的工作中心,也逐渐转向了科研。

在前期科研攻关的时候,他们跟省内尤其是青岛的高校,进行了密切合作。很多高校的教授都曾在工厂里实习或者是参与过工作。这让他们的科研,具备了天然优势。

常经理介绍说,多年来,他们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积极研发推广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快的优质藻类、贝类苗种。

2022年,国家公布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寻山集团同时入选海带和鲍鱼强优势阵型,全国仅有5家企业入选两个品种以上。2023年,公司被确定为海带和鲍鱼国家级良种场,此前,公司已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等。

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威海逐步坐稳海洋水产育种北方龙头位置。据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官网报道,截至目前,威海市先后与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出国审名优新品种13个,全市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目前,威海市海洋种业产值达到29.3亿元,规模在全省居首,已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和全国鲆鱼种业中心。

正在培育的面包鱼鱼苗 

科研向“新” ,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以传统的养殖业为基础,青威两地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引领海洋产业的发展。绿鳍马面鲀就是一个例子。

绿鳍马面鲀俗称面包鱼、扒皮鱼等等,此前曾是沿海地区捕捞量非常大的一个品种。后来,野生的鱼群逐渐减少,渔民的捕获量越来越少,逐渐从平民鱼走向了贵族化。市场上,一斤的售价能达到五十多元,甚至上百元。同时,其生长周期短,养殖的风险也很小。

从2006年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四清带领团队进行攻关,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鱼卵孵化后容易发生大面积死亡的难题。

“我们提供场地,全力配合陈教授进行科研攻关。”威海圣鲲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经理说,作为一家民营的小企业,每年几十万元的投入,其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他们坚信只有科技引领,才能永站潮头。

“从2021年开始,市场被彻底打开。”陶经理说,养殖周期短、市场价格高,鱼苗一经问世就供不应求。早在去年,他们培养的鱼苗就被南方的养殖户订购一空。

据介绍,今年他们预计能培育苗种4000万尾,一条能卖到3元左右。下一步,他们还会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这个市场完全是我们校企合作培育出来的。”陶经理说,综合来看,将来的市场产业数十亿的规模。不仅如此,他们并没有停下科研攻关的脚步,正在跟水产类高校合作,研究更多更优异的水产养殖品种,通过海洋育种的创新,不断引领海洋水产养殖的迭代发展。

据《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在中心城区集中打造 2 处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开展鱼虾贝藻参等综合性遗传育种,构筑种业“芯高地”;在南部荣成寻山、荣成虎山、文登泽库、 南海小观、乳山徐家集中建设 5 处现代水产种业园区,促进水产种业企业集聚发展,构筑种业“隆起带”;在全市沿海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建成一批良种研发创新平台,健全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龙头企业。至 2025 年,优质苗种繁育能力提高到1000亿单位, 打造中国海洋种业北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