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说丨立秋到了!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你了解吗?

2024-08-07 08:03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38295) 扫描到手机

斗志西南,维为立秋。

8月7日8点09分01秒,我们迎来了节气“立秋”。

这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秋季的起始。

立,是开始之意;秋,则为禾谷成熟。

立秋节气一到,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知道吗?立秋也分“公母”

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理,分别有“公秋”和“母秋”的词条,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们又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分辨“公秋”和“母秋”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按照立秋的准确时间来分辨。按照民间说法,白天为阳,当立秋在白天时便是“公秋”,夜晚为阴,立秋在晚上就是“母秋”。2024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上午8点09分01秒。照这个方法来算,今年便是“公秋”。

另一种说法是,按照近人杨心佛《金陵十记》的记载为“单日公秋,双日母秋”。今年8月7日立秋,是农历七月初四,这样算来,今年便是“母秋”。民谚常说的“公秋爽,母秋凶”,其义为单日立秋,此后天气凉爽,双日立秋,“秋老虎”肆虐。

其实,无论“公秋”“母秋”,时节仍然向着“秋意渐起”推移,立秋时的植物虽没有万紫千红之色,却开始成熟,收获的大幕被如钩新月、清朗秋风扯动了一角,人们兴高采烈地期待着瓜果飘香于天地人间。

立秋了,意味着就凉快了?

其实,气温上的炎热与凉爽,其分水岭并不在立秋节气,体感真正产生凉意通常要等到白露节气。

而且,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秋老虎”大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这段时间通常是每年处暑后半个月左右。但“秋老虎”不一定每年都出现。

再有,现在我们划分四季通常要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就是说,以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介于10℃~22℃之间,才算进入秋季。按气温法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候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的地区。

我国医学界将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为“长夏”。立秋后天气虽热,但是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已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关于立秋,古人有哪些说法?

在我国,立秋节气共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就是说,立秋过后,凉风会取代之前的热风,人们会感到凉爽,大地清晨开始有雾气产生,寒蝉也开始鸣叫了。

此外,古人根据长久以来的经验,还总结出了以下谚语: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丑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丑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丑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立秋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了我们常说的“贴秋膘”,你知道“啃秋”、“躺秋”和“晒秋”吗?

所谓“啃秋”,又叫“咬秋”,古人会在立秋这天啃食西瓜、桃子等等。时至今日,江苏有些地方还将立秋这天吃西瓜称为“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甚至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疟疾。医生的说法是,入秋后多吃果蔬,可以防秋燥。

“躺秋”,又被叫做“卧秋”、“睡秋”,人们会在立秋日选择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

最后说一说“晒秋”。立秋过后,晒秋是农村常见的现象。晒秋,就是晒一晒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晒的东西多,寓意着收成好,生活好。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人民健康、视觉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