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代潜航员唐嘉陵为半岛都市报送来25周岁生日祝福

2024-08-08 18:45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110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12年前,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创造7062米下潜深度纪录,创造了世界上同类载人深潜器的新纪录。第二天,2012年6月28日,半岛都市报头版上,刊登了我国第一代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在“蛟龙号”内手持半岛都市报的照片,这是对那一历史时刻的铭记,也为岛城市民带来了来自太平洋的祝福。

近期,“蛟龙号”即将执行新的深潜任务。8月5日,在起航前,唐嘉陵再一次为将于8月9日过25周岁生日的半岛都市报送来了祝福,“祝愿半岛都市报越办越好,开启新征程,再起新高度。”

高光时刻为半岛读者送祝福

“看到这张照片,真是感慨万千啊。”看着半岛都市报2012年6月28日头版上,唐嘉陵和队友付文韬展示半岛都市报报头的照片,唐嘉陵的思绪仿佛飞回了12年前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唐嘉陵向记者讲述“蛟龙号”下潜故事

2012年6月27日,唐嘉陵和队友付文韬驾驶着“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抵达7000米级设计下潜深度,并抵达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造了迄今“蛟龙号”下潜的深度纪录,也创造了世界上同类载人深潜器的新纪录。

“这可以说是我们的高光时刻,也是我们国家载人深潜值得铭记的时刻,感谢半岛都市报用这么重要的版面帮我们记录了下来。”

唐嘉陵回忆,2012年6月27日,他们创造7062米深潜记录,之后,他和队友拿着半岛都市报的报头拍下了那张照片,为半岛都市报读者送上来自太平洋的祝福。

“现在的‘蛟龙号’家喻户晓,但在那个时候,大家对蛟龙号并不了解,半岛都市报作为青岛第一大都市类媒体,我们希望通过报纸向更多人传递我们的喜悦与祝福,让更多人了解蛟龙号,了解大国重器。”唐嘉陵说。

8月5日,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唐嘉陵拿着不久前出版的半岛都市报对他专访的报纸爱不释手。

“我收藏了很多半岛都市报,尤其是有我们‘蛟龙号’报道的,已经有一个大纸箱子那么多。”唐嘉陵说,很多时候家人会把有他报道的整份报纸留存,经常拿出来翻阅并向他的两个孩子展示,这与在电脑上看到的完全是两种感觉,能给孩子们心理上带来更直接的触动和更大的震撼。“爸爸太厉害了,都上报纸啦。”每次看到唐嘉陵的报道,两个孩子都会拍手叫好。

“虽然电子版越来越普及,但纸质报纸更有温度和纪念意义。”唐嘉陵说。

2006年,唐嘉陵第一次来青岛时,大街小巷处处都能见到半岛都市报,“那时候我知道了半岛都市报是咱们青岛首屈一指的都市类媒体”。后来他在青岛安家落户,“我感觉半岛都市报是我们老百姓身边的一份非常接地气的报纸。”所以唐嘉陵时常关注也常年订阅报纸。10多年,半岛都市报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到半岛都市报与“蛟龙号”的链接,唐嘉陵说,应该是从2010年“蛟龙号”3000米海试后,开始公开报道“蛟龙号”。从那之后,“蛟龙号”的5000米、7000米海试,到“蛟龙号”移交到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每一个节点,每个航次出发、返航,只要可以对外宣传,半岛都市报记者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欢送、迎接,并做出时效性强、专业度高的报道,“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青岛是我的福地

参加工作后,唐嘉陵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青岛,10余年,青岛见证着他成为高级潜航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技术部副主任、中国“载人深潜英雄”,也见证着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可以说,青岛就是我的福地。”唐嘉陵说。

2006年,唐嘉陵来青岛参加深潜试航员面试选拔,从1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从那时起,我就感觉青岛是我的幸运之地。”

唐嘉陵说,青岛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气质,并且非常宜居。2008年青岛承担奥运会帆船比赛,所以2006年他来青岛时,奥帆基地正在建设阶段,“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从2014年成家到现在已经10年,唐嘉陵有一半时间在海上,驾驶着“蛟龙号”战风斗浪,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三五个月。这期间,青岛和家人成为他心中的慰藉。

青岛,既是“蛟龙号”的母港,也是唐嘉陵远方的家,“那里有家人,有安全感,是我们的港湾。”每次出海几个月后回到青岛,青岛就成了他释放压力、积攒能量的地方,“蛟龙号”也要进行整修,为下一次的出航积蓄力量。

“不论出海多远、出去多久,青岛就像一个锚一样,牢牢牵动着我,给我们安全感。”

说到家人,唐嘉陵满眼愧疚。

由于唐嘉陵老家是四川,加上巴蜀文化差异,所以婚后生活父母对自己的助力很少,“几乎全部是我老丈人、丈母娘在为我们付出,帮我们带孩子,我非常感激他们。”唐嘉陵说。

唐嘉陵站在7062标志前展示半岛都市报对“蛟龙号”的报道

从妻子一家人身上,唐嘉陵深刻感受到了齐鲁文化含蓄内敛、家庭观念重的特点,“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传承,才为我撑起了大后方,让我能心无旁骛、驾驶着‘蛟龙号’逐梦深蓝,为国家深海事业劈波斩浪。”唐嘉陵说,每次出海归来,都有一种踏实感,回到家中看到家人忙碌的身影,就深深感到自己取得的每一份成功都有他们的功劳。

除了有家人的温暖,青岛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是唐嘉陵“充电”的重要方式,“执行任务回来后,爬山是我非常喜欢的放松方式。”唐嘉陵说,新修的浮山森林公园和太平山中央公园非常漂亮,海上名山崂山也是他常去的地方,“我去了这么多城市,青岛的宜居性在我心中一直排第一。”唐嘉陵说。

作为海洋工作者,青岛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也为唐嘉陵的工作提供了巨大助力。

唐嘉陵说,青岛拥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汇聚了众多海洋领域的顶尖院所,如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一所、黄海所等,青岛市政府对海洋科学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我感觉动力十足,未来在海洋创新应用方面的成果定会越来越多,我感觉在这里大有所为。”

祝半岛再起新高度

最近,唐嘉陵正忙着为“蛟龙号”新的深潜任务备航。5月底刚执行完历时164天的中国大洋83航次的唐嘉陵,近期刚忙完上一航次“蛟龙号”的整修、样品归档等工作,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航次的备航中。

在“蛟龙号”一次次起航、返航再起航的循环中,凝聚着唐嘉陵在内的深潜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更彰显着“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唐嘉陵说,“蛟龙号”是青岛的一张重要名片,其背后承载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既是青岛海洋文化、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逐梦深蓝、探索深海的重要底气。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将科学家带到深海,让他们在深海中进行各种原位实验,论证以往的理论研究。”唐嘉陵说,“蛟龙号”已经带领近百位科学家下潜到深海,将科学任务在深海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学习到了许多海洋专业知识。

“可以说,我既是带着他们下海,又是跟着他们下海。”唐嘉陵说,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精神。

“8月9日,是半岛都市报成立2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也祝愿半岛都市报越办越好。我们‘蛟龙号’即将起航新任务,借此,也祝半岛都市报能开启新征程,再起新高度。”唐嘉陵说,同时,祝愿青岛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我们的深海事业越来越好,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