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运波:我和半岛都市报是老朋友了

2024-08-09 16:05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59828) 扫描到手机

重症监护室(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发生生命奇迹较多的地方。在青岛医学界,孙运波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一手创立青岛重症医学科的“元老”,更是我省重症医学的引领者。从事这个专业30多年,他与本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值本报创刊25周年之际,记者对话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运波,畅谈ICU“生命守护站”的那些感人点滴。

勇攀医学高峰,用爱与责任诠释神圣使命

上世纪90年代起,孙运波在青岛首创重症医学科。他擅长各种重症感染、急性创伤等导致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治,能熟练进行各种有创急救技术的操作和应用,在抗生素合理使用、营养支持和脏器保护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各种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上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ICU医生必须技术过硬,反应迅速,拥有极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了完成这份高难度的挑战,30余年来,孙运波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年轻时更是常常24小时待在医院里,和死神打交道。“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与医疗救治相关的大事。每一次都值得纪念。”孙运波回忆。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孙运波作为山东省首批援川医疗队的总队长,带领来自全省顶级医院的62名专家和青岛市120团队奔赴一线。虽然当时余震不断,但团队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无人喊苦叫累;现场的伤者,无论老幼都非常配合治疗。最终,历时22天,孙运波带领团队创下了救治367名重伤员且0死亡的纪录,他们也因此获得四川省政府的高度赞誉,并被省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30多年里,孙运波经历过多次公共卫生事件。紧要关头,他的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市,从无休息日;帮众多为重病患者走过“鬼门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推进学科建设,让垂危患者高质量生存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运波的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推进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建设。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一座享誉国内的百年老院,也是卫生部在国内建立重症医学科的首批医院,其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医护团队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对我来说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事重症医学工作30多年,我个人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救治经验,对提高严重创伤和重大手术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挽救生命比较有经验,我带领的团队也为医院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比如科室ECMO团队可以随时出发,第一时间为危重患者提供心肺支持,为救治生命提供必需的条件和机会,从我手里救治的数名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以高质量地生存。”孙运波感慨地说。

孙运波表示,ICU转出的患者病情仍未完全康复,仍亟需在基层医院、社区或居家中,得到延续性的系统治疗。“我将积极响应青岛市医疗改革的指示精神,持续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为大手术后和ICU转出的患者提供精准康复。同时帮助他们打造慢病管理、重病预防、急病治疗、脏器功能支持、精神运动康复、临终关怀等的高质量特色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实时需求,目的是把病人培养成自己的医生。”孙运波同时表示,还将积极通过医学会和专业协会组建设学术交流和培训平台,紧跟最前沿的医疗理念,提升重症康复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

“我和半岛都市报是老朋友了。”谈到和本报的渊源,孙运波侃侃而谈。“半岛都市报作为我省的主流媒体,内容丰富且贴近百姓生活,深受大众喜爱,我平时也很喜欢看。以往我每次参与重大的公共卫生救治,半岛都市报都给予了很多宣传报道,同时挖掘出众多正能量事件,为青岛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创刊25周年之际,我祝半岛都市报生日快乐,越办越好!”孙运波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