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个!青岛地铁这个项目获全国一等奖

2024-08-18 20:2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750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近日,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成绩公布,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组织申报的“BIM技术在青岛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一标段项目中的数字化建造管理应用”斩获施工组一等奖,是青岛地铁唯一、山东轨交项目第二个获此奖的施工项目。据悉,该获奖项目依托青岛地铁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对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进行审核管理,确保设计质量提升、施工过程管控、竣工资产移交,实现全线路、全专业、全过程BIM技术的系统应用,形成一套数字轨道交通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正阳中路站主体结构4D施工进度模拟

“BIM+4D”,挑战地下32.5米超深基坑施工

正阳中路站是9号线一期工程的第5座车站,总长155米。它与7号线“T”形换乘,与1号线接驳,最大接驳长度38.25米,距离1号线车站仅18米。车站设3个出入口、3组风亭;地连墙长约34-36米,成孔深约36-38米。工程地质复杂,周边管线近、建筑物近、作业面分散、多专业交叉等难题,高质量建设32.5米的超深基坑施工工程,可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挑战”如此高难度的施工,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更要归功于BIM+4D施工进度模拟。“我们这个站基坑出土有效间距最大为2.8米。基坑深度32.5米,属超深基坑,出土效率低。所以从设计到施工深度应用,我们都以BIM+4D技术将2D图纸转换为3D图纸,所以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在施工过程中,将BIM模型进行毫米定位,1:1叠加在施工工地现场,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以及辅助进度、质量管理两条主线,在施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定量模拟‘预演’,我们梳理出各工序中存在的重难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预演,辅助方案评审优化。利用 BIM 可视化特点,模拟重点施工工艺及工法,最大限度的把控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风险, 减少现场返工所造成的工期及成本压力。”正阳中路站项目经理张晓旭介绍。

通过BIM+4D施工进度模拟,可直观地看出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各阶段工序及时进行调整,以实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预期目的。

基于BIM的青岛地铁9号线玉皇岭站3D渲染图

毫秒微差,“BIM+VR“缩减60天工期

青岛地铁9号线BIM技术在施工应用中还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BIM+VR“技术,系统化的BIM平台能将建筑设计过程信息化、三维化,同时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项目管理能力。

“通俗点说,就是BIM按不同的阶段将施工过程拆分成几个部分模拟,形成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的动画。建模中也遇到的问题,比如管线工序冲突、工期冲突等,在施工中就可以避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9号线施工一标段04工区业主代表李壮介绍,“BIM+VR“技术还能够精细实施毫秒微差爆破,确保现场土方开挖的高效与安全。

“依托BIM模型+VR工序模拟,对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确保现成施工一次成型。就可以实现提前用信息化模拟施工,这提高了工程施工的预见性,将施工工艺顺序、流程通过动画形式呈现,让施工更加连贯,提高了施工效率。”李壮介绍,尽管玉皇岭站开挖难度大,结构复杂,但基于BIM平台+VR对施工进行模拟,比选方案确定使用机械和开挖方式,实现综合优化工期60天,项目BIM数据利用率高达90%。

构建智能建造发展“青岛模式”

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玉皇岭站,工程量巨大,施工工序繁杂。BIM如同“指挥棒”,施工前搭建模型能提前解决难点。同时,借助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实现智能化协同管理,设立10大板块51个子模块,实时更新工程建设情况,为集团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此外,“智慧工地”还能实现环境等多方面监测管理,具备自动报警功能,实时掌握现场如噪声、扬尘、污水排放等信息。

如今,BIM技术在地铁9号线一期建设中广泛应用,由建设单位牵头,形成“领导小组决策、实施小组协调、业务部门组织”的工作模式。以BIM作为载体,集成全生命周期各类数据,提升设计与施工质量,构建数字资产。同时,通过倾斜摄影和密集点云匹配来获取工程项目与城市环境信息。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通过数据收集、管理,实现对安全风险、施工质量、建设进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全方位和全施工生命周期对工程建设综合提升。

据悉,“龙图杯”是中国图学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相关单位支持指导下举办的全国综合性BIM业界权威赛事,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本次获奖,是青岛地铁在BIM应用成果的提炼和总结,也对后续项目的BIM策划实施提供宝贵经验,将进一步激励青岛地铁在BIM策划及实施等方面探索、研究和应用,更好的为地铁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为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