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网建设规模创新高!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

2024-08-27 14:1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7391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于红靓

2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市水务管理局介绍了“着手水务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情况。2023年7月,市政府印发《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3年8月,青岛成功申报成为全省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一年来,全市水务系统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建设黄金期、改革攻坚期,打好现代水网建设主动仗,取得明显成效。无论是水网建设投资还是规模都创历史新高,另外,水网的保障能力、活力效益等都明显提升。

投资、规模创新高!

青岛水网骨干架构加快形成

近年来,市水务管理局锚定现代水网建设目标,按照“把水蓄起来,让水动起来,清水活起来”三步走战略路径,全力推进水网重点工程,全市水网建设投资持续发力,2023年全市水务建设完成投资约80亿元,较2022年增长50%以上;2024年纳入市级重点水务项目清单的项目108个,其中续建43个、新建53个、储备项目1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同比增长14.2%,创历史新高。大量水网项目建设,也有力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去年以来,水利建设共吸纳就业人员8362人,发放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44亿元,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6447人,发放农村劳动力工资总额1.79亿元。今年上半年,水利建安投资同比增长20%,对稳增长稳就业,保持相关经济指标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的水务贡献。

一批重大水务工程实现关键节点目标。青岛水网枢纽和骨干工程建设提档加速,投资91.5亿元的官路水库工程加快施工,围坝、泵站和引黄济青连接线三大主体工程全面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0.3亿元,两条河道改道工程主体完工,围坝形象工程进度达到58.3%。总投资97亿元的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将建设覆盖全域的5条输水管线和青岛北部中心水厂,实现水库和输配水工程同步建设,同时发挥效益。总投资138.73亿元的7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4.6%。投资2.44亿元实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7.8公里。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主体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施工投资6.1亿元。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加快建设,近日箱体主体工程将封顶,截至7月底,已累计完成工程产值3.23亿元,工程形象进度64.5%。

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力保障工程实施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市水务管理局也重视对水网规划体系的统筹建立。按照全市水网总体布局,优化完善全市“一张网”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体系,依据《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配套编制面向2035年的河道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城市排水、河湖岸线利用等6个专项规划,7区(市)县级水网建设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市和区(市)两级水网实现合理有效衔接,规划层面的水网脉络搭建完成。市级层面以“五干十脉、五纵五横、两枢多点”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重点,印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重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市级河道和边界河道综合治理,区(市)层面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区域水系连通、调水等工程建设,市和区(市)协同重点推进区域水系连通,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

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储备。坚持以快制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优化工程开工条件,确保工程前期建设有序衔接、压茬推进。细化前期工作安排,逐项制定推进横道图、网格表,关键节点前移,实行目标倒逼、进度倒排,集中力量,在勘测设计、项目审查、要件办理等环节提高效率。加密跟踪监测和调度会商,对符合开工条件的水务工程,积极与有关区(市)建立联系机制,协调指导工程依法依规开工。对暂不具备开工条件的,组织全市水务部门对照水网规划,梳理建立项目储备库,持续深化项目前期,梳理未来5-7年计划实施的水利储备项目40个;50多个排水管网项目纳入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国债资金申报项目储备库;2024-2026年水务领域拟实施284个项目纳入储备库,作为今后三年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及超长期国债等重要依据。去年6月和今年3月,在山东省水利厅主办的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推介会上,推介水网项目20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个,签约项目5个,有力推动了现代水网建设迅速起势达效。

全力做好水网要素保障。实施水网建设以来,市水务管理局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与财政、发改、自规、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定期研判水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项目立项、用地手续、资金筹措等核心要件办理。紧盯开工目标,逐一细化、实化工作方案,对重点水务工程,逐项目梳理前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针对手续复杂、制约因素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组织技术力量提前介入,帮助解决关键难题,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坚持“两手发力”,在做好政府投资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长期国债、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务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力保障了水网工程实施。去年以来,全市水务水利共争取和使用国债36.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5.7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2.77亿元。

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坚持守牢水网建设安全底线,采取水网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一线工作法”,定期现场办公,查进度、排隐患、促整改,全方位加强水务工程建设和行业监管。深入开展“争进度、赛质量、保安全”劳动竞赛,推行安全有奖举报、参建单位交叉检查和行业专家指导三项安全举措,实现水网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加密跟踪监测和调度会商,对官路水库、小沽河治理等重点项目,按周加密调度,每日报告进展,抓好建设质量安全,全力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官路水库工程创造了“当年取得开工令,当年拿下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的在建水利工程新纪录。2023年9月,代表山东省接受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考核,获得最高A级等次。

活力效益持续彰显

“双渠双库”调水格局已具雏形

市水务管理局坚持改革赋能,水资源税改革率先实施。近年来,青岛市财政、水务、税务、审批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山东省水资源税征收管理办法》《山东省非农取用水量核定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用水管理、严把规范缴税程序、加强信息比对,并依托信息技术,2022年-2023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纳税人取水口加装远程在线监控计量设施,实现取用水量在线监测与水务监管、税务征收的无缝衔接,帮助取用水户真正实现“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切实提高取用水信息采集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实现精准计量、多方查询、便捷纳税、优化监管的多赢,同时倒逼企业推进高耗水行业转型升级与节水技术改造,助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厂网”一体化取得突破。今年6月份,青岛成功入选15个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打造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即李村河流域14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全覆盖典型区域,是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工作举措。在城市更新领导小组框架下,市水务管理局设立“厂网一体”工作专班,实行各区与厂网运维单位间的统筹协调,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理顺责权利关系。将流域内污水处理厂、公共排水设施、再生水设施全部划归运营企业统一运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签订运营服务协议,明确运营责任。研究厂网关联考核机制,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污染物消减和污水溢流等指标进行关联考核,对管网运维效果按效付费。通过“厂网”一体化管理模式,明显提升水务设施管护效能,进一步发挥了水网综合效益。

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加强。围绕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目标,结合《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优化供水厂布局,加快推进给水加压及调蓄设施建设,扩展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覆盖范围,整合现状分散的乡镇供水系统,构建分区集中供水、区域联通互济的供水保障格局。对全市所有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全覆盖检测,确保城乡供水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32万元,支持各区(市)组织实施农村供水项目18处,2023年以来24个未通自来水村庄通水销号,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880个;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及农村水厂标准化管理,全市10座农村水厂获评省级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及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水网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全面推进山东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水网建设的重点,推动完善水网“纲”“目”“结”架构,在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上作示范,青岛水网布局建设成效显著。完成15项水资源输配工程,一系列水网节点和骨干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双渠双库”调水格局已具雏形;山洲水库创建为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水库,莱西市、崂山区获评水利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水土保持和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成效明显,即墨永昌水保园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青岛城市节水经验在全国推广;李村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数量达到27条。2023年青岛在全国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市水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向表示,下一步,市水务管理局将全面落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现代水网市级示范区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水网项目建设。坚持实行市、区两级水网协同融合,大力抓好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水务项目实施。全力推进官路水库及输配水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实施水源调配、河道治理、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水土保持、智慧水务等方面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水务网络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坚实水务支撑。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水务领域改革。坚持水网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务新质生产力;健全水网重点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开展青岛市区域原水综合水价改革,推动建立全市水资源“同城同价”原水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政策,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水务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水务高质量发展做好制度保障。

【相关链接】

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资金这样来的

近年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政策供给,全力支持青岛现代水网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市财政局坚持把现代水网建设作为重点保障领域,在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和发行政府专项债券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并积极争取增发国债资金、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等上级政策支持。近年来,市财政局统筹政策资金资源,重点围绕原水网、供水网以及排水网等,支持官路水库工程、农村供水水质提升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建设,为青岛现代水网建设提供财政支撑。

一是提升原水配置网。支持构建以官路水库和棘洪滩水库为枢纽、宋化泉水库等中小型水库为节点的“两枢多点”的原水调蓄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全力保障官路水库工程项目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模式筹措资金56.6亿元,为项目围坝、泵站和引黄济青连接线三大主体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0.3亿元,支持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会同市水务部门研究确定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项目推进夯实基础。二是完善供水保障网。支持供水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供水安全韧性。扎实推进青岛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出台农村供水提质升级市级补助政策,对以供水管网改造为主的11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项目所在的区(市)给予工程建设资金补助。2023年以来,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亿元,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0.6亿元,支持实施农村供水项目18处,带动全市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投资17.4亿元。2024年,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2亿元,支持实施水表远传改造工程、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供水设施改造项目,提升人民群众用水质量。三是建设高效排水网。贯彻落实“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任务,推动岛城排水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以来,统筹财政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以及增发国债资金16.7亿元,支持市区排水管网排查及改造、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每年安排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资金近10亿元,保障市区雨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2024年6月,岛城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中央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系统建设等方面,打造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理念,把资金使用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一是将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构建资金管理“防火墙”。把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审质量评价体系,把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重大支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提高项目预算编制质量,发挥绩效对预算审核的支撑作用。二是健全跟踪机制,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对水务项目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效果的“双监控”,实现绩效监控全覆盖。在日常监控的基础上,对重大项目、重点资金开展全过程重点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三是突出结果运用,发挥绩效目标导向作用。全面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抓手,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以及试点试验申报相挂钩,切实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为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严格资金监管,筑牢资金使用安全防线。

一是坚持制度建设先行。健全水务资金使用监管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建立健全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环节在内的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促进资金使用规范。二是突出监督管理重点。重点加强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务项目资金监管,对于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实行线上监控和线下检查全覆盖。三是强化资金监督检查。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施行全方位监管。紧盯问题整改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对问题清单进行持续跟踪,实行问题整改销号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提质增效。

【官方答疑】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多水厂扩建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水网建设和水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岛城在农村规模化供水、管网改造等具体工作方面,有哪些新成效?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王震介绍,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是广大居民十分关注的事情,同时也是青岛建设高水平供水保障网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青岛市去年已经开始全面启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健全供水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去年,全市已完成370公里供水主管网和369个村内管网改造任务。今年,市水务管理局还在持续推进这项工作,具体来说就是继续推进三件事:

一个是推进水厂建设。为解决农村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年继续重点推进胶州市车家河水厂、平度市新河水厂2座水厂扩建工程,扩建完成后2座水厂每天可增加12万方的供水能力。目前,水厂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二是继续改造和新建部分管网任务。根据各区(市)摸底的情况,今年将继续完成210公里供水主管网和380个村内管网的改造和部分新建任务;计划10月底之前,争取实现全市自来水“村村通”的目标任务;

三是加快规模化供水联网工作。主要是针对部分区域供水水质和水量不稳定的问题,按照“能联尽联、能扩尽扩、能并尽并”的水网建设思路,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农村规模化供水管网覆盖。今年4月份以来,全市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610个,受益人口近40万人。

下一步,市水务管理局将结合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特别是官路水库和输配水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供水布局,依托大水源、接入大管网、建设大水厂,逐步减少小型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提升供水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样享受高质量的供水服务。

“青岛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上线,24小时解析监测

在去年发布的青岛现代水网规划中指出,青岛要建设河湖生态、防洪减灾、城乡排水等6大网络。那么,青岛在河湖治理和监管方面重点推行了哪些工作举措?

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万光临介绍,河湖水系具有行蓄洪水、排水输沙、供水灌溉、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抓好河湖治理和管护是构建防洪减灾、城乡排水、河湖生态等青岛现代水网的基本工程和主要载体。

一是坚持系统化治理。今年围绕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重点推进实施了小沽河、桃源河、墨水河等11个河道治理项目。目前,小沽河防洪排涝和水源利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展开堤顶防汛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大沽河下游入海口段治理工程,已经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审批,重点是对河道进行清障,提高行洪能力。桃源河二期治理工程及墨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施工。胶河、南胶莱河治理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围绕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市水务管理局重点牵头实施了流域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已累计完成书院路、宁乡路等11条道路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工作,改造长度17.8公里,完成修复改造任务的55%,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流域沿线水生态环境。围绕胶州湾、渤海湾入湾河道生态保护,注重源头治理、生态补水,今年继续推进1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目前,世园会再生水净化厂,即墨即发、西部、北部污水处理厂,平度崇杰污水处理厂,西海岸龙泉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6个项目已完工;在建10个项目,其中7个项目计划9月底完工。另外城阳区“五水绕城”中水回用等4个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已完工,为保护河湖生态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是坚持规范化管理。根据今年青岛第9号总河长令《关于纵深推进全市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今明两年将集中开展水库“四乱”问题专项清理整治。重点整治水库管理范围内筑坝拦汊、围库造地、填埋垃圾、非法建筑物等侵占水库库容和分隔库区水面等行为,以及水库保护范围内违法采石、取土等影响水库防洪安全和工程安全的活动。以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带动河湖生态环境提升,青岛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数量达到27条(段),今年将岔河等4条(段)列入创建计划,有效提升了城乡水环境品质。

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组织建设了“青岛智慧水务管理平台”,6月份已上线试运行。平台包含水资源、河湖、供排水、水利工程运行等10大专题系统,实现水务运行“一张图”。在全面汇聚河湖水文数据基础上,平台借助新建的141处高点监控,实现对14条市级河道、少海湖、官路水库的实时监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重点河段24小时解析监测,对北胶莱河新河蓄水防潮闸主体及上下游约3km进行实景三维模型建设。该系统平台的建设,提高了河道监测时效性和精准度,也为今年防汛指挥调度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