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拟升级打造10家左右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通过十大举措予以扶持

2024-09-02 19:18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1313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通讯员 吕鸿飞

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作为集聚创新要素、培育创业生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创业政策、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青岛市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工作,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青岛市共认定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园区)16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11家。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累计孵化创业实体8000余家,带动就业4.2万人。

8月21日,2024青岛“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暨“创业促进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为12家青岛市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授牌。

为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园区在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培育新经济业态、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近日,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促进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多方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高校等主体合作,着力打造推动创新创业的新型孵化模式,拟在全市现有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升级打造10家左右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通过十大举措予以扶持,全面提升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水平。这意味着,青岛市创业孵化模式迈入4.0时代。

统筹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闲置楼宇、厂房等资源,打造富有创意和活力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因地制宜拓展园区规模。紧密围绕本市重点产业和区域特点,筛选产业特色鲜明、行业影响力大、服务要素健全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升级打造为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创业补贴政策,出台新一轮《青岛市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管理办法》,强化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在全市及青岛都市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支持园区发展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园区创新试点实施“创业服务券”,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代理记账等服务,助力企业初创期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指导园区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利用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明确主导产业,强化上下游供需对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集聚。园区要结合产业方向,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

强化金融赋能。在园区设立“创贷驿站”,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每年组织10家以上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开发定制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实施多元化招商。组建园区协同招商团队,每年组织10场以上的产业链招商、会展赛事招商、赴外招商等招商活动,提高园区招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促进产学研合作。发挥政府、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平台,构建“1+N”合作模式,形成一个园区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对接合作机制。

加强人才引育。每年组织500名大学生进入园区企业参与就业创业实习和见习,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年均联合引育人才3000人以上。

提升专业化运营。园区运营机构配备10名以上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园区的孵化绩效、创新成果、产值税收、带动就业等情况,每年给予运营机构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孵化服务补助。

推进智慧化建设。搭建数据一体共享、服务一体集成、监督一体开展的数智化园区服务平台,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线上洽谈沟通、路演分享等虚拟孵化平台,促进供需智能匹配,提高智慧孵化水平。

优化服务保障。发挥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在创业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对园区进行重点赋能,形成“一核多园”联动发展新格局。实施“创业陪跑”计划,建立“一对一”服务对接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项目评估、经营管理等全程指导。

“力争到2026年,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数量由现在的38家增加到65家左右;园区内科技型企业占比由现在的70%提高到85%以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致力于园区产业业态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园区规模实现倍增。园区孵化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企业营收总值达到20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8000人。园区产业迭代升级。聚焦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0家以上,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从企业集聚型园区到产业链纵深型园区转变。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创新创业资源高度集聚、服务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高能级创业孵化体系,成为青岛都市圈创业孵化发展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