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业:海上仙山崂山
崂山,位于青岛市区东部,主峰海拔1132.7米,为胶东半岛最高峰,也是全国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上最高峰,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美誉。
从崂山路行驶不久,渐渐进入最美环海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左边山峰壁立,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右边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山海相连,山光海色,这是崂山独有的景色。走过不少名山大川,唯有崂山拔海而起,沿山海岸线长达八十余公里,大小岛屿十六个,海湾十几处,峭壁、岬角、岩礁、沙滩错落有致,形成了壮丽的山海奇观,如同行驶在一幅天然山水画里。不知不觉,来到崂山脚下的太清宫。
崂山远眺
太清宫位于崂山南麓宝珠山下,背依七峰,从左至右依次为东华峰、望海峰、桃园峰、老君峰、重阳峰、蟠桃峰和西王峰,峰峦竞秀,像一面屏风挡住了北方的冷空气。南濒太清湾,一碧万顷,暖湿气流不时从海上吹来,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性小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有不少北方罕见的山茶、绿茶、红楠、棕榈、枇杷、桂花、毛竹、天竺、水杉、野生杜鹃等亚热带植物,有“北国小江南”之誉。
太清宫地势依山傍海,负阴抱阳,前有照,背有靠,左青龙,右白虎,环境清幽,超凡出尘,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历来有“神窟仙宅”之说,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高僧名道的推崇,自古就是道教名山,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其中最大的是太清宫。
太清宫占地12万平方米,宫分三院,各立山门,中有便门甬道相通,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玉皇殿;另有关岳祠、翰林院、混元殿、东西配殿等150多所建筑,基本上承袭了宋代建筑规模和特色。建筑风格多为岩石灰瓦,古朴无华,体现了道家清心寡欲、返朴归真的境界,是山东省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海滨道观。
穿过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刻“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巨石左下角有一方刻:“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邱长春、刘长生同他道侣五人号曰七真,由宁海之昆嵛山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这里的“七真”即《天龙八部》里的全真七子,其中邱长春即奉旨掌管天下道教的长春子丘处机,曾先后三次来崂山传道;刘长生即全真道第四任掌教长生子刘处玄,居此传教两年,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及崂山道派祖庭。
太清宫仪门
踏入太清宫山门,便进入仙境了,仙风道骨的高道长早已在此相迎。过钟鼓楼,越元君阁,进入仪门。远远地看到有两棵高大银杏树,树高十几丈,粗壮达数围,枝干遒劲,郁郁葱葱,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所植,至今已有1000余年树龄。据《太清宫志》载,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赵匡胤闻崂山道长刘若拙高名,乃召其入京,任朝廷主管道教事务的左街道录。刘若拙不求功名,坚请回山。于是宋太祖敕封其为“华盖真人”,并拨款重修太清宫,成为崂山道观受敕称宫之始。刘若拙因此赋诗《入觐回崂山》:“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宋祖天子丹诏书,奉命敕修道宫院。”
银杏树后有个门楼,走进院落,迎面便是三官殿。三官殿屋宇三间,灰脊灰瓦,红门洞开,中门顶端挂着一块镶金匾额“三官殿”。三官殿是崂山最早的庙宇,三进院落,布局工整。主殿属单檐硬山式花岗岩结构殿堂,里面奉祀的是三官大帝,即天官尧、地官舜和水官禹,民间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
东配殿是祖师殿,里面供奉的是祖师张廉夫、王重阳和张三丰。王重阳,陕西咸阳人,号重阳子。曾中武举,任酒监吏,悟道出家,隐居终南山。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前往山东昆嵛山烟霞洞修炼,先后收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为徒,在宁海、登州、莱州等地传教。对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革,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不尚符箓,不婚素食,出家道观,成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在殿外小广场上,有王重阳和全真七子崂山论道的铜像。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西配殿是七真殿,里面供奉着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玉阳子王处一、太古子郝大通和清静散人孙不二等全真七子。全真七子不仅是《天龙八部》中的艺术形象,历史上确有其人。王重阳羽化后,全真七子各立支派,丘处机创立龙门派,马钰创立遇仙派,刘处玄创随山派,谭处端创南无派,郝大通创华山派,王处一创全真派、孙不二创清静派,其中丘处机影响最大。
据《元史·丘处机传》载,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金皇统八年(1148年)生于登州栖霞。19岁出家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先后在登州、莱州、青州、宁海、北海、胶西和崂山等地传教。金泰和三年(1203年),任全真道掌教。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闻其名,派使者携诏书邀其会面。73岁的丘处机率尹志平等十八弟子从莱州出发,跋涉三万五千里,穿越蒙古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铁门关,历尽艰难,抵达阿富汗大雪山八鲁湾行营,与成吉思汗相会。
成吉思汗欲求长生不老药,丘处机如实回禀:“世上并无长生不老药,只有养生之道,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请教打天下之道,丘处机谏言:“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成吉思汗又咨询治天下之道,丘处机建言:“治天下者,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赞叹“天赐仙翁,以悟朕志”,下令免除全真教赋役,并赐金虎符牌,令丘处机统领天下道教,敕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成为与正一道并立的道教两大教派。被乾隆皇帝誉为:“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从三官殿西门出来,门旁有一方大石,上刻“逢仙桥”三个大字,相传是刘若拙遇踏雪无痕神仙之地,旁边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并敕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的记事石刻。“逢仙桥”对面,有一株宛若苍龙的榆树,故名“龙头榆”。树高20余米,为唐朝道士李哲玄亲植,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了。李哲玄,号守中子,唐末进士,无意仕途,弃官云游,赋诗言志“渡海乘舟到崂山,为修真道出尘寰”。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东游崂山,筑“三皇殿”,被周太祖敕封为“道化普济真人”。
过“龙头榆”,登步月廊,就到了三清殿。三清殿是太清宫三大殿中的主殿,是道士们做功课的场所,由正殿和两偏殿组成。正殿为岩石结构硬山式建筑,里面供奉的是三清真神。居中为玉清元始天尊,手持圆珠,象征洪元;东为上清灵宝天尊,怀抱如意,象征混元;西为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手持宝扇,象征太初,三位天尊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东偏殿奉祀东华帝君;西偏殿奉祀西王母,是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
三清殿西侧有个关岳祠,内祀关羽和岳飞。关岳祠虽小,但名气不小。听高道长说,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曾寓住于此,创作了《香玉》《成仙》《仙人岛》《崂山道士》《白云洞》《崂山观海市》等名篇。院内有座蒲松龄书亭,亭西有面影壁,相传就是《崂山道士》中的那面墙。在院墙上,从石缝里长出一棵大树穿墙而过,因而叫“穿墙树”,不知蒲松龄是否因此触发灵感而写“穿墙术”。
蒲松龄与穿墙树
故事讲有个王生,慕名前来崂山学艺,却受不了道观辛苦,不久打算告辞还乡,临行前求学穿墙术,道士笑而允之。王生一试,果然应验。道士提醒:“归宜洁持,否则不验”。但王生心存邪念,结果非但没穿墙而过,反将额头撞起一大包,从而成为笑谈。故事里的崂山道士道法高深,不仅能穿墙而过,还能剪纸成月、驾鹤成仙、令嫦娥下凡,改编成动画片后妇孺皆知,从而扩大了崂山道士的影响。
笔者与崂山道士有所交集,曾分管宗教,与刘道长是多年老友。所学棋艺亦与崂山道士有缘,我的象棋师傅陈天才大师,早年赴天津摆擂台,号称“马踏黄河两岸,炮打大江南北”,打遍京津无敌手,曾战平棋王谢侠逊。陈老师送我一本象棋孤本秘谱《自处洞来无敌手》练习打谱,作者为崂山纯阳道人。果然布局精妙,往往以奇制胜,从此棋艺大增,也算崂山棋派再传弟子了。崂山东麓有棋盘石景区,上有棋盘仙弈古迹,不知纯阳道人是否在此与仙人对弈过。
关岳祠前有个“神水泉”,泉水汩汩而出,流到前面的一个池子里,水质清澈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天然崂山矿泉水,原是道士们的饮用水源。旱不涸、涝不溢,为崂山四大名泉之一。
从神水泉拾级而上便是三皇殿,迎面有株高大的山茶,高约7米,树围1米有余,树冠如同一只巨大的绿伞,遮盖了大半个庭院。油光闪亮的绿叶之间,一朵朵璀璨夺目的山茶花,灿烂吐霞,浮翠流丹,清香飘溢。树下立一石碑,上书“绛雪”二字。
绛雪
据明崇祯《崂山志》载,名道张三丰于永乐二年来崂山,尝泛舟长门岩岛,发现野生山茶,移植太清宫,树龄已有600余年,是全国最古老的山茶花。山茶花,亦称曼陀罗花,因不畏严寒,傲雪凌霜,北方亦称耐冬。花期自冬至夏,百花怒放,雪花飞舞时节仍花红如火,蕊黄如金,叶绿如翠,在皑皑白雪中绽放出火焰般的花朵,故名“绛雪”。旁边还有一棵盛开的牡丹,花大如盘,白里透粉,富贵高雅,不知是否是香玉的化身。
蒲松龄当年来崂山寻仙问道,触景生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爱情小说《香玉》。故事描写了一个住在太清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牡丹花仙香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香玉枯死后,耐冬花神绛雪,被黄生痴情打动,让香玉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崂山耐冬名闻天下,现已成为青岛市花。
院子西边,有棵巍然耸立的古柏,高达25米,树围5米多粗,曾遭雷火,死而复生,仍遒劲苍翠,抚云摩天。令人惊奇的是,苍翠的树叶间点缀着朵朵橙红色的喇叭花。仔细一看,原来从树缝里钻出一棵碗口粗的凌霄,像条蟠龙攀缘而上直达树梢,缠满树冠,使汉柏满头戴花,这一奇观被称为“汉柏凌霄”。
相传这棵古柏由西汉道家张廉夫所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也是青岛市最高最古老的古树名木。张廉夫,号乐山,精通黄老之学。汉初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张廉夫举文学茂材一等,官至上大夫,后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弃官研道。据《青岛市志》及《太清宫志》等史志记载,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云游崂山之阳,修茅庵一处,供奉三官大帝神位,被尊为开山始祖。如此说来,比张天师创立道教还早282年,因而崂山应为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
三皇殿由正殿和东西两个偏殿组成,房舍简朴古拙,属岩石结构硬山式建筑。正殿三间,灰脊灰瓦,石柱红门,里面供奉的是天皇、地皇和人皇。居中手持太极图的是天皇伏羲,左边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右边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也就是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正殿两侧供奉着中医鼻祖扁鹊、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等十大名医。
三皇殿两侧廊壁上,各嵌一块碑刻,分别记述元太祖成吉思汗敕封丘处机掌管天下道事的圣旨。其中西侧《元太祖敕谕护教文碣》谕示:“皇帝感劳,即赐金虎符牌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丘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掌管天下道门事务,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干预。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行文落款癸未年,即公元1223年,是崂山庙宇现存最古老的碑记。
太清宫北院有石阶通向老君峰,远远望去,有一尊高大的老子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圣像依据画圣吴道子所绘老子而铸,天庭饱满,两眼深邃,须髯飘逸,身披道袍,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开天辟地、惟道独尊,是世界上最大的老子铜像。
老子圣像
老子姓李名耳,曾任东周守藏史,以博学闻名,孔子曾拜师于老子。著作《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即尊重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富含哲理辩证法,大道至简,影响深远。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名列世界文化名人,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被唐高宗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其为道祖、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
孔子问道于老子
沿老子路前行千余米,经探胜桥拾级而上,就到了垭口景区。这里有两条上山线路:一条是乘索道上山,另一条是沿石阶步行。老夫聊发少年狂,决意徒步登山。不登高山,无以体验登山之乐;不达峰顶,无以领略山海奇观。沿途茂林修竹,山花烂漫,茂密的植被,新鲜的空气,形成了天然氧吧,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惬意。
野生杜鹃
沿梯子石攀援而上,右边石壁上有一处李白诗刻。唐天宝三年(744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恩准赐金放还。东游崂山,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浪漫诗篇。拾级上行数十米,有巨石刻有“太白石”三字,料是当年李白登临处。
上行来到一座花岗岩石崮,因峰顶呈桃状而名“蟠桃峰”。峰顶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岩穴,其中一个方圆六米左右,池水清澈,终年不涸,山崖上刻有“瑶池”大字。过了“瑶池”,前方道路略显平坦,索道的吊篮不时从头顶掠过。附近有条岔道,右行可达山顶,前行就是“上清宫”。
上清宫门前有棵千年银杏,高达26米,周径7米,系刘若拙道长亲手所植,也是崂山银杏中最粗壮的一株,树龄已达1000余年。最奇特的是其根部围绕主干,长出一圈小银杏,就像一群儿孙依偎在老人身边,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孙树。
上清宫系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赐建的道场,为两进式院落,前殿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丘处机曾在此修炼过。宫前有丘处机衣冠冢,山岩上刻有其诗十首。其中一首赞崂山:“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倚天。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东北角的石壁上,刻有丘处机的《青玉案》词,序言中记载其于金大安元年(1209年)云游崂山经过。丘处机有《磻溪集》六卷传世,其中40多首诗词与崂山有关。
山光海色
从上清宫往下走,有龙潭瀑布,为崂山四大名瀑之一,但和登顶之路背道而驰,只好忍痛割爱,继续上行。听道长说,看瀑布不如去北九水,天乙泉从1100米的丹炉峰飞流而下,九曲十八弯,九水十八潭,形成内外九水山水画廊,到处溪流潺潺、瀑布飞溅,其中最著名的是潮音瀑、飞龙瀑和飞云瀑,现在正是看瀑布飞流的好时节。
北九水
从上清宫上行千余步,就到明霞洞了。明霞洞位于昆仑山玄武峰上,为花岗岩天然石洞,高3米左右,长宽约70余平方米,洞前有棵800余年的银杏树。相传丘处机、郝太古、孙不二等名道曾在此修炼过。洞额镌刻“明霞洞”,为丘处机所书。明霞洞上方山巅处,还有“玄真洞”“三丰洞”等天然石洞,传为张三丰修真处。每当朝夕霞光照射到明霞洞,云飞霞飘,色彩绚丽,“明霞散绮”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明霞洞
在明霞洞西北,远远地望见有座巍峨的高峰,那便是巨峰,俗称“崂顶”,三面峭壁,崔嵬险峻,为崂山最高峰。遗憾的是,从这里无法直达巨峰。因崂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奇峰俏立,沟壑幽深,方圆达446平方公里,有39座山、17座峰、25个崮、26个顶,还有27条河、55条涧、25个潭等七大景区400多个景点,各有千秋,难以尽游,不得不留点想头,寻机会当凌绝顶。
巨峰云海
明霞洞前有个平台,地势高旷,三峰环列,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站在这里俯瞰大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不禁令人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过,团团云雾飘来,顿时群峰云山雾罩,宫殿云雾缭绕,如同进入仙境,虚无缥缈,如梦如幻,恍然有些飘然若仙的感觉了。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到此感叹:“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崂山日出
自古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前来崂山寻仙问道,其实神仙并非遥不可及。仙者,山边之人也,指修炼得道之人。凡人若能知足常乐,亦可赛过神仙。遥望山海仙境中的老子,忽而想起《道德经》中的名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下有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能悟透其道,便能顺其自然。若无执念挂心间,便是人间逍遥仙。(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