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移风易俗,上“新”更上“心”

2024-09-11 11:22 大众新闻阅读 (41152) 扫描到手机

山东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多措并举、创新形式,将移风易俗融入百姓生活。让新风吹进群众“心坎”,不断“焕发”文明新气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世界愈发充盈,文明新风正日益融入齐鲁大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已悄然成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重礼仪、讲孝道的民俗文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一些陈规陋习开始露头,像红白喜事带来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比排场、拼档次,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山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广泛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等专项行动,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陋俗,倡树文明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面上改的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根上改的是价值观念。因此,移风易俗关键是解决陈旧的思想观念,让移风易俗植根于心。为此,山东多措并举,创新形式,让新风吹进群众“心坎”,在一点一滴中推动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在青岛,越来越多的新人通过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婚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拒绝铺张浪费。目前,青岛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132处,已为3000余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将移风易俗融入婚礼服务全过程,“新事新办、婚事简办”理念深入人心。在滨州沾化,当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讲文明、树新风的典型编进戏曲、搬上舞台,不仅拓展了文化文艺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的新空间,还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淳化乡风民风。在潍坊临朐,当地健全红白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吸纳“五老”人士参与,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在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冷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可以用美德信用积分兑换相应物品、享受暖心食堂配餐、暖心大礼堂、信用农机、暖心澡堂、爱心理发等服务,南黄镇积极探索“美德信用+互助养老+场景推广+移风易俗”治理模式,不仅让群众尝到了“甜头”,而且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以美德信用赋能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移风易俗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久久为功。在工作中正确区分把握传统民俗和陈规陋习,不搞“一刀切”,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量体裁衣引导群众逐步转变观念形成新风俗。

《礼记》有云:“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加快移风易俗,人人都是受益者。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陈规陋习将不断被破除,文明新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