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总是要有的!滨州69岁"废品诗人"走红网络!

2019-01-18 09:11 齐鲁壹点阅读 (55774) 扫描到手机

        一次偶然

  一本《唐诗三百首》打开了仅有小学学历的孟垂华的诗歌创作之路

  白天走街串巷收破烂,晚上挑灯夜战

  5、6年以来坚持将自己经历的大事小事用诗歌记录下来

  将美好生活定格在诗歌当中

  一本《唐诗三百首》点燃了创作梦

  16日,记者见到孟垂华时,他的女儿通过微信的方式说到写诗是孟垂华多年追求的梦想,为了这次采访他在家准备了许久。



(孟垂华念着最近两年他记录下来的诗)

  1951年出生的孟垂华今年69岁了,在家里他是老大,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当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孟垂华在念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辍了学在村里务农。改革开放以后,孟垂华丢掉锄头买了一杆秤,走街串巷做起了收破烂的生意,这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平日,孟垂华喜欢和别人聊天,有意义的事都会记录下来。白天干完活回来之后,晚上没事就琢磨写诗的事,如果当天晚上不成功,第二天接着修改,觉得差不多之后再记录下来。

  说起自己的写诗的缘由,孟垂华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般。从2000年左右开始,孟垂华就开始了创作之旅,只是没有形成惯例,直到一个特殊契机,孟垂华开始“大量”创作。由于走街串巷收废旧物品,5、6年前孟垂华收到了一本半新半旧的《唐诗三百首》,这让他痴迷起来。没事时就读诗、背诗,时间长了,就开时慢慢写诗,《唐诗三百首》成了孟垂华的“启蒙老师”。但仅仅300首诗,并没有让他“吃饱吃透”,前年秋冬时节,孟垂华在新华书店收集废品时,书架上的《唐诗全集》让孟垂华爱不释手。但98元的定价让孟垂华几番纠结,最终还是买了下来。

  新书到了,孟垂华看的更加仔细了,不断在书里汲取古人的智慧,看书觉得看不过瘾,这让不怎么爱看电视的孟垂华又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每期的节目一期不落。孟垂华说,“这些古诗词对于我来说是一大珍宝,写诗是我的一大爱好。”

  身边人身边事就是创作题材

  白天走街串巷做生意,为他的创作也积累了大量地素材。孟垂华说平时白天比较忙,只有在路上或者晚上抽出空来想想,“晚上临睡前就开始琢磨,嘴里嘟囔着,构思文章的思路。晚上想到一半就能睡过去,但也不妨碍在第二天早上继续琢磨用那个字合适。”孟垂华说,有时候一个字之差,整篇文章的意境就大不相同。

  在他琢磨已久记录下来的16首诗歌里,奥运会、秋收、煤改气清洁取暖等等周围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时政热点成为了他的创作题材。“秋天时候,我正在外面收塑料,看见满地的黄叶正好就灵光一现,即兴做了一首。”孟垂华一边说着,一边朗诵起了之前创作的诗歌,“潇潇北风吹,片片黄叶飞。堆堆环卫扫,刻刻不息身。”到了秋收,孟垂华又根据当时地里的情景写出了“三秋时节到,遍地机械响。种地不用愁,铁牛来帮忙。”就这样一件件身边的小事用诗歌记录了下来。

  为了能让自己收废旧品的广告更有创意,孟垂华放弃了以往大街小巷里里千篇一律的宣传语,“‘高价回收废冰箱废电视’这些都没创意,我自己就琢磨出来了另一个广告语。”“收破烂,收破烂,玻璃瓶子易拉罐,塑料等等暖气片;旧冰箱烂冰柜,布面网套破烂被。”说着,孟垂华开心地笑了起来又说着,“实实诚诚收废品,平平安安做生意,脚踏三轮县城走,新老顾客长招手”。



(收废品的过程中,孟垂华也不忘念上两句)

  写诗的过程对于孟垂华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标题想好了,内容却写不出来了,这时候就觉得特别不开心。”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孟垂华就会再翻阅资料,查看书籍,寻找灵感。诗歌写完后,孟垂华就会和周围的家人朋友分享,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前女儿和我妹妹都不想让我继续写下去,白天体力活,晚上脑力活,觉得我费很多心。但是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些诗歌不错,这又是个不错的爱好,我就想一直坚持下去。”

  快书列入计划名单 争做相声导演

  如今,孟垂华很多的朋友都来邀诗,有开饭店的,有开照相馆的,孟垂华忙的不亦乐乎。诗歌创作久了,孟垂华又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尝试着写相声以及山东快书。“我想以收废品为话题,写出来一个对口相声,争取以后有机会让相声演员来表演这段,咱也当个导演。”

  “神州大地红烂漫,表一表山东无棣县。无棣县,齐鲁大地最北边。阳信县是南邻,往西一指是庆云。往东看沾化县,东北就是渤海岸。往北看是河北,省界就是漳卫新。说完周边,说古迹。说古迹古迹有,听俺慢慢说从头。汉刘邦打天下,天大的困难都不怕。刘邦项羽争输赢,韩信屯兵信阳城。海丰唐朝建,尉迟公亲自来查验……”这段《赞无棣》是孟垂华暂时写出来的,需要再多翻阅资料。孟垂华表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都要尝试一番,圆自己多年的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海鹰 记者 王建 边浩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