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4000吨泥浆变废为宝!地铁9号线打造“无废工地”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盾构机产生出来的大量泥浆,工地上堆积的废旧钢筋头、基坑疏干井抽出来的井水、损坏之后的临时围挡……这些在地铁建设工地上产生的看似无用的废弃物,置于另一个循环中就是有用的资源。在青岛地铁9号线,建设者们尝试着把建筑垃圾管起来、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城市绿色发展创造新空间。
一天4000吨泥浆变废为宝
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泥浆,有的还含有较多砂石,具有高含泥率、高含水量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撒漏,对城市道路环境造成污染。若未经妥善处理就排放掉,容易造成河流湖泊污染,甚至影响地下水安全。
眼下,一种结合了先进泥水分离技术和高效压滤系统的解决方案正在被推广应用。在9号线西户区间地下施工隧道内,“永兴一号”盾构机正在高效执行掘进任务,泥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尾端,再运出隧道。泥水分离设备通过筛分、沉淀、过滤等步骤将含有泥土颗粒及其它杂质的污水净化,达到固液初步分离,之后压滤机通过对已浓缩的污泥施加高压,强制水分排出,形成含水量较低且易于运输堆放的饼状泥块。分离出的水经过沉淀,可实现循环利用;泥饼运往渣土场,可当作回填材料。青岛地铁9号线目前已有三个区间开始掘进,在每个盾构始发车站,平均每天处理1300多吨泥浆,一天三个区间就有约4000吨泥浆变废为宝。
长城路站泥浆处理系统
废水处理再循环,让地下水“活起来”
基坑开挖之前及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内的水进行疏干,便于开挖作业。在地铁9号线,这些地下水也正在重复利用。
“哗哗哗……”在正阳东路站主体基坑内,从疏干井内抽排至沉淀池的水流声不绝于耳。在基坑一侧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自动喷淋控制器内,再生水从这里送往围挡雾化喷出,用于增湿降尘。
正阳东路站三级沉淀池
地下水是重要的资源,更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在青岛地铁9号线,为解决养护用水浪费问题,各个工区将疏干井水沉淀过滤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围挡喷淋降尘、混凝土洒水养护、渣土车清洗等,变废为宝,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据悉,早在海西村站开挖阶段,地下水非常丰富,高峰时基坑内每天要冒出1000多立方米的地下水,技术人员采用地下水回灌技术,配置4台11千瓦的水泵,把沉淀并检验合格后的地下水通过六口回灌井重新输回地下,保证了周边地下水位稳定,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废旧物品再加工,班组建设“金点子”
“工地上的钢筋短料和废料、扔掉太可惜了,可以焊接点实用小工具。”在西荆站组织的一次班组研讨会上,班组长莫正刚提出的“小建议”直接催生了一次“大比武”,废旧的钢筋加工成了防侧滑支架、钢筋存放架、简易小推车等实用小工具,不仅让施工废料得以再利用,还精准解决了一些施工需求。
“无废工地”并非不产生废物的工地,而是要通过有效地管理,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实现良性循环、变废为宝。现在,工人们对于钢筋的“金点子”已经不拘泥于钢筋的再利用。地铁建设前期,临时围挡经过多次挪移,局部损坏较多,损坏的围挡一般当废铁处理。在前金社区站,项目总工吕振潭发动班组充分将临时围挡进行改造,制作了移动瞭望台,方便工作人员站在基坑挡墙外指挥吊装作业等;制作了施工挡泥板,减少了围护结构施工造成的场地污染,还有移动多功能配电箱支架、电缆防拖地装置等实用小装置,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移动瞭望台
施工挡泥板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在建线路固体废物治理水平,创建更多“无废工地”,让“无废”理念为地铁建设注入全新动力。
- 习言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4000多字,突出一个“实”!
- 开屏见“好”|40年帮助4000人次,她是失学儿童的“魏妈妈”
- 市生态环境局|加快国家级“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累计创建“无废园区”“无废工厂”等12类“无废细胞”755个
- 遇见“莓”好!草莓上市,一家收购商一天就能收4000斤草莓,第一时间发到全国各地
- 何以中国 | 4000年前山东人制陶有多牛?上蛋壳展示!“薄如纸”的工艺如今只有3到5人会做
- 何以中国 | 一场史前Citywalk,寻访4000年文明之光
- 何以中国|山东博物馆馆长解锁最薄处仅0.2毫米的“黑科技” :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 爱出者爱返!青岛市累计献血总量满4000毫升,可办理无偿献血荣誉卡
- 共创无废校园,共享绿色生活 汉中路小学举行“嘉吉杯”无废校园创建暨无废运动会启动仪式
- 半岛V视|问暖今冬:96556热线供暖首日一天接线4000多个,接通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