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独家丨自掏腰包,带“巧克力大爷”入伙!“阳光”洒满他的16年公益救援路
在重庆北路上,有一辆20岁“高龄”的白色厢式货车,已停放了整整三年。车厢内“封藏”的,有一组锈迹斑驳的蓝色货架,还有一个民间救援队16年的成长故事。“这曾是我公益救援路上,移动的家。”12月5日,青岛市阳光救援队队长张玉忠刚刚从济南参加全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紧急拉练暨技能竞赛回到青岛,就收到了一位走失的失智老人家属送来的锦旗。这16年里,太多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对他表达过谢意,正是这份温暖的回馈,助燃着他的公益理想,也让他时刻包括敏锐,敢于跋山涉水、奔赴火场,参与生命救援,并坚持依赖自筹资金,不断壮大志愿队伍,持续加码专业化,成了政府救援力量的有益辅助。
张玉忠在清理救援装备
>>>退与进
摆着地摊去救援
在城市的喧嚣与纷扰中,有一群人,不是“超级英雄”,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迷失方向的人照亮回家的路。
近日,一位失智老人不慎走失,家人寻找无果后报警,在监控视频中看到,其走进了崂山水库南岸的华楼山。阳光救援队获知后,兵分多路,立即出动,经过两夜一天的地毯式搜索,在其走失后的第二天晚上11点多,将其找到。“老人走失的第二天晚上,变天了,山上又非常冷,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事后,老人的家人来到流亭街道应急救援站,为阳光救援队送上了一面锦旗。
1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北路316号的流亭街道应急救援站,意图找寻温暖寒冬的故事。救援站西侧不远处的一个车位上,停放着一辆老旧的白色厢式货车,张玉忠的妻子徐女士打开后门,车厢内仅剩一组蓝色置物架,“架子旁边的空位就是他睡觉的地方,这个架子除了放置救援设备,也要放一点生活用品。”徐女士曾多次提议把车处理掉,但是张玉忠始终不舍得,那辆车载着他曾经那段艰难的过往。
载着张玉忠艰难过往的厢式货车
如果按照相对求稳的人生发展轨迹,现在的张玉忠也许是一位专业的汽修蓝领。今年52岁的张玉忠出生在城阳区小寨子,17岁初中毕业后,就做起了汽车维修,一次次奔赴现场进行抢修,也参与到了事故救援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学习到很多救援技能。
张玉忠酷爱登山,在登山过程中,还常常救助遇险者,也因此结交了很多登山同好。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他组建起救援队伍,自掏腰包购置装备,奔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阳光救援队也在那年落地青岛。
志愿者驾驶应急救援科普宣传车出发
“救援队成立初期,我们只能在网上搜索求助信息。施救用的各种装备,以及用餐,都是大家自费。”一个个救援现场不断丰盈着张玉忠的公益理想,即便干汽修挣的钱都花在了公益的路上。“粗略估算过,8年花了整整160多万元。”从救援队成立之初,张玉忠就明白,仅靠满腔公益热血不能供给家庭生计,但因为没有资金购置救援设备,他毅然决然变卖了修理厂,为了不连累家人,他选择“走出了家门”。
志愿者们清理大型无人机装备
“家没了,汽修店没有了。”不畏艰险的张玉忠回忆至此,泪湿眼眶。2013年起,他开着那辆白色货车,闲时卖水果,一旦发现求救信息,就立马收摊、上车、踩下油门。“那两三年特别艰苦,晚上基本都是睡在车上。” 徐女士细数着张玉忠那些艰难的过往,他也曾多次想过放弃,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队伍当中,仅有40人的团体,演变成在册队员826名,志愿者2630名,下设四个站点,覆盖青岛市全域的应急救援,尤其是一些被救助者,感念于救援队公益救助的过程,积极入伙,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劫与结
73岁巧克力大爷因被救而施救
阳光救援队团岛站的发起人赵大爷今年已有73岁,他还有一个享誉青岛乃至全国的身份——巧克力大爷。一场迷走山路的“劫难”,让他与张玉忠结识,并抱团参与救援。
赵大爷躺在此前留宿的大石头上为救援队复盘(受访者供图)
“去年,我在马鞍山上迷路了,跟家人慌报了平安,然后在一个大石头上睡了一宿。哈哈哈……”赵大爷是一个乐天派,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回想起迷走山路的每一个细节,没有后怕,反倒都戳中他的笑点。
那是一个雨夜,三小时瓢泼大雨,“幸好带了一把伞。哈哈!”赵大爷在马鞍山上迷路后报了警,张玉忠接到救援指令,立即组织志愿者兵分三路,从三个点位出发,对赵大爷展开搜救。彼时,赵大爷手机已电量不足,“你把手机关机,两个小时后再开机。”张玉忠主动联系赵大爷,索要其所在位置周边的现场照片,并叮嘱他暂时关机保持电量等待救援。
第二天凌晨5点,天已蒙蒙亮,赵大爷决定不再等待救援,自行下山,庆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被荒草覆盖的“来时路”。赵大爷成功下山,便致电张玉忠报了平安,也通过志愿者拍摄的现场视频看到了志愿者们兵分三路“围山救赵”的现场画面。
“他们一路高声喊着‘大爷’, 边爬山,边搜寻,很让人感动!”说到此,赵大爷心生动容不再嬉笑。
赵大爷平安落地,但张玉忠的工作并没有完结,他在思考,为什么三路志愿者都没能找到照片里的那块石头。每次救援结束,张玉忠都要进行复盘,以便储备救援路线“数据库”。
赵大爷陪同志愿者复盘线路(受访者供图)
几天后,张玉忠邀约赵大爷,在阳光救援队志愿者的陪同下,重走马鞍山。正是得益于这次复习演练,不久后的一天,一对夫妇也在同个“大石头”旁迷路,现场照片还是那熟悉的场景,救援队随即前往,利用最短的时间将夫妻成功二人救下。
“社会救援存在的意义就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最近的志愿者在最短时间内前往事发地开展救援。”在张玉忠的提议下,阳光救援队团岛站点成立了,赵大爷作为青岛特产——巧克力大爷,多次参与海岸救援。
9月16日,团岛站点的王韶斌在团岛湾偏西海域将一对因风浪太大无法上岸的父子成功救起。此次怒海救人,让他获评了见义勇为模范。
>>>持与滞
也曾4天坚守死里逃生
公益救援的道路,张玉忠走了16年,16年里,他一直坚持,从未停滞,手机24小时待命,从不静音或关机,因为,他要确保不错任何一次生死救援。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抢险救援行动2200余次,出动队员12000余人次,完成生命救援970余起,在三标山火灾、黄岛油库爆炸、即墨物流园、双驼轮胎厂火灾等67场火灾和森林火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救援队下设四个站点已配合政府完成了所在区域的各类培训项目,刚刚出炉的年度总结,记录下了救援队成立16年来的“丰功伟绩”。
张玉忠(右)和志愿者调整新设备
这些成绩背后,是一群人,虽然身处各行各业,但经过专业化培训,已经从传统互助转变成了科班组织,并取得有效成果。也是志愿者们,无畏生死,勇于承担的大义。因为即便专业,面对危险,生死未知。
在过往的数次救援中,张玉忠也曾经历命悬一线。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三标山的那场大火。
“如果没有足够的应急知识储备,那一次可能就回不来了。”很多火灾救援现场,张玉忠都甘当“探路者”,第一个冲进去,查看火情。那天大火已被扑灭,就在救援队忙着搜扑余火时,突然一阵大风刮过,山火复燃蔓延,彼时,张玉中正站在悬崖边,危急时刻,他发现一处被火燃烧过的区域,便赶紧躲到了过去,然后趴在地上,用随身携带的湿毛巾捂着口鼻,逃出了火海。“火场内的烟雾非常大,差点儿窒息。”那次大火期间,张玉忠带领着救援队在山上坚守了4天。此后,为了避免志愿者们身处险境,他进一步加强了团队的专业化培训,也都为志愿者们购置了对应的保险。
流亭街道应急救援站内一楼,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先进救援装备。“这些都是自费购置的。”张玉忠说,自救援队成立后,装备费、交通费、通信费、餐费……基本靠他和队员们倒贴。徐女士在救援站附近开了一家茶叶店,“卖茶叶的营收都用来供给救援队的开销。截至目前,有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还有向银行贷的款。救援站的经营目前举步维艰。”张玉忠看着妻子,满眼歉意,为了能坚持走下去,他对接政府部门,提供对应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培训等第三方服务,以期为救援队铺平长效发展之路。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