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追风”小伙,一年“捕捉”上亿度电

2024-12-24 21:47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9041) 扫描到手机

在即墨田横的山上,分布着33个“巨人”风车,每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然而整个运营团队只有9个年轻小伙,最大的35岁,最小的只有21岁。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要第一时间排除各类故障。有时遇到冰雪天,一次巡山就要徒步12公里。从2012年建成以来,已经安全运行4760多天,设备利用率达到99.8%。12月24日,记者跟访华能即墨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运维人员,看看他们如何安全高效地从风中取电。

守护“巨人”风车,9人都是全能专家

风力发电机高的85米,矮的75米,如同一个个巨人站在山上。它们挥动着双臂,把风力转化成电量。这里是青岛建设较早的一批风电厂,33台风机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如何保障它们持续干活不罢工,听着很简单干起来却很不容易。

整个风力发电机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但是电压就有三种。而且,最高达到了690伏。电压越高,危险系数越高,工作模式也不一样。“我用了三年时间才学会独立排除故障,”今年34岁的吴天昊2011年就来到这里工作,参与了前期的建设。

刚开始,机器的运维由厂家负责,他们跟着学习。过了质保期以后,所有工作全部移交给风电厂。整个风机运行设备比较多,有时候同样的故障,可能造成的原因不一样。吴天昊解释说,他们的工作有点像医生,给这33台“巨人”风车看病。刚上手的时候,他们都有点不适应。有一次,发电机出现了一个故障,他们两个机组连续鏖战了20多个小时才解决。

经过长时间摸索,他们对这33台风机的健康状况已经了如指掌。“哪台风机曾有过故障,哪些元件该换了,我们都有一本明白账,”吴天昊说,他们整个运营团队9个人,没有明确具体分工,每个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专家。一旦遇到什么故障,他们都能第一时间解决。

可利用率达99.8%,一年发电上亿度

据介绍,每年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青岛的风季,也是发电量最多的时间段。在运行期间,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极端天气。

尤其是冰雪天,风机上积雪会导致运行效率变慢,有可能引发故障。传输的电线上,也可能结冰。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上山去排除故障。风机大部分在山上,道路比较陡峭。遇到冰雪天,车辆无法上山,他们就需要徒步行走。山上湿滑,摔倒划伤是家常便饭。十几公里的山路,一走就是一天。如果风叶上结了冰块,有时候需要爬到塔顶上解决。

“夏天更难熬,山上蚊虫多,风机里面超过40℃”,吴天昊说,有时候,他们在风机里一待就是半天。

华能即墨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班开朗说,干他们这一行,有技术还得能吃苦。在他们的努力下,整个风机的可利用率达到了99.8%,在同类型机组里处于领先水平。平均下来,33台风机每年可发电超过1亿度。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先后获得七项专利

“整个风电机组都在不断升级,”班开朗说,刚运行的时候,如果要登上风机顶端,都需要人工攀爬。即便体力好,也得十多分钟。现在,他们在里面加装了“电梯”,打开按钮四分钟就能爬上顶端。

他们还增加了无人机巡检设备。在天气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大大节省了体力。所有风力发电机全部都是由后台系统来控制,运行数据实时传输,他们在值班室里一键即可操控。运行系统还有一台“超级大脑”,一旦发现故障,会第一时间推送给巡检人员,大大提高了效率。

智能化、科技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利用最新的技术,我们团队一直都在进行科研创新,”班开朗说,他们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都会集合所有人的智慧进行科研攻关。截止到目前,他们已经取得了7项专利,其中还包括在德国申请的一项专利。

通过科研创新,整个风电厂的运行效率大大提升。在大风季,这些“巨人”风车们都能保障健康运行,发电量也更有保障。

“风力发电直接并入国家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班开朗说,夜晚山下一盏盏亮起的灯火,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他们自己。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