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守夜人 管好安全门——专访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建刚

2019-04-04 06:34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422164) 扫描到手机

张建刚

文/图 半岛记者 王丽平

“组建应急管理局不是哪一个部门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近日,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建刚在接受半岛记者专访时这样说。开局之年,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将乘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和王清宪书记提出的“学深圳、赶深圳”的东风,全面提高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法制”创新,落实好10项紧贴民生的重要举措,为百姓守夜,筑牢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防线。

机构改革>>>

不是改名字而是再造重建

作为在今年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局,市应急管理局职责重大,局长张建刚更是忙碌异常。作为该局的首任“掌舵人”,张建刚感慨地说,对于应急管理局来说有两个“前所未有”:一是机遇前所未有,二是挑战前所未有。

“组建应急管理局不是哪一个部门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脱胎换骨。”张建刚告诉记者,此次机构改革与之前不同,原则是“优化、协同、高效”。他透露,目前,该局集中办公基本完成,人员转隶有序进行,“三定”方案正抓紧研究制定。面对平稳过渡问题,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他介绍说,一是坚持“先立后破”,分步实施;二是统筹协调机构改革和各项重点工作;三是尽力缩短磨合期。

据了解,一直以来中国实行“单灾种”型应急管理体系,而本次机构改革,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局将过去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了整合。张建刚告诉记者,“应急管理局是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消防大队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市水利局的水旱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市地震办的抗震救灾、市农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等进行整合,组建成市应急管理局。”

应急管理>>>

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张建刚指出,与以往不同,现代社会风险与突发事件越发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关联性、跨界性。特别是重特大突发事件往往表现为系统性危机。因此,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就显得特别重要。

就江苏省盐城“3·21”爆炸事故,青岛也专门召开了会议,张建刚说青岛要深刻汲取“3·21”爆炸事故教训,在全市迅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废弃处置企业、化学制药、化工生产企业、油气输送管道、燃气经营单位、港区内危险化学品储运企业、液体化工码头、危险货物堆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烟花爆竹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而就目前青岛市应急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张建刚说,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瞄准“安全生产工作风险高、责任大,任务重,干部不敢担当、不想担当、不愿担当;应急管理急难险重,干部不敢靠前指挥、不愿参与指挥和部门、处室之间有工作壁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内生动力不足”等“山头”,采取措施逐一强力突破。

基于此,张建刚说,青岛接下来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建立“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建立应急管理指挥体制,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信息平台融合,建立一体化大数据库。夯实‘正金字塔’监管执法体系,提高监管执法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张建刚告诉记者,此外还要着力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2年内完成创建任务,同时开展监管对象大摸底大排查,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形成监管对象和安全风险“两张图”,并发展应急产业,开展“双招双引”,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市场化储备机制。

机制创新>>>

建立“互联网+执法检查”机制

在1月份召开的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必须切实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对此,张建刚深有感触,“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张建刚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应急管理局将不断求创新,勇于向一流进军。进一步提升思想、开阔视野、放大座标,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法制”创新,稳固既有阵地。

“推进应急值守平台三级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制定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信息接报规程,形成上下联动、标准规范、高效运转的信息报告调度闭环机制。”说起未来的规划,张建刚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推进防灾减灾协调工作;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强化市级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业预案修编工作,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形式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现有防灾减灾救灾力量,建立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机制,抓好重要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工作。”张建刚说,还要继续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科研、专家队伍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协调服务等工作,建立“互联网+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行政处罚。

努力干好10件实事为百姓护航

  公共场所添千台心脏除颤器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民生安全的保障一定是最重要的“必答题”。

  聊到这里,张建刚拿出了一摞厚厚的文件,“今年,我们全局上下就要努力干好这10件实事为百姓护航。”

  记者看到,这十件实事里有:要建好青岛市应急指挥中心(一期),尽快形成市、区(市)、镇(街)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要启动国家级水域应急救援队建设,加快完成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地震监测中心(国家级)和空中救援基地建设(省级);要实施“千百万”培训工程。按照培训教材标准化、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方式规范化要求,完成100名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1000名应急安全监管人员和2万名“第一响应人”的培训……桩桩件件都和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相关。

  “应急救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应急管理工作更是生命工程、平安工程。”现在应对突发事件不能采用人海战术,要进行专业救援、科学施救。张建刚透露,下一步岛城将打造一支一流的消防、地震专业化应急救援和志愿者队伍,使其更专业化、职业化,能更好地实现专业救援、科学施救。

  此外,在海水浴场建立标准化防救体系,力争亡人事故下降50%。要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标准规范,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工作规程。要充分发挥高校、安工院、协会、专家、中介以及保险机构的作用,助推应急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访谈中,张建刚还特别提到,“市应急管理局还将采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方式,在公共场所安装1000台AED(心脏除颤器),持续强化公共场所紧急医疗物资保障水平。”

  据了解,2018年青岛市在机场、客运车站、港口客运码头、旅游景区(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6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以有效解决公共场所发生人员心脏骤停时的生命急救问题,并成功挽救2人的生命。张建刚介绍,未来随着1000台AED的安装,它将发挥更强大的公共场所紧急医疗物资保障的作用。

新建两处安全体验教育基地

  “今年我们将编创一部应急安全主题动画片、一系列应急安全类公益广告,出版一套儿童书,演好一台应急安全儿童舞台剧,推广一套‘儿童十大安全理念’教育绘本。”张建刚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打造的“学会应急”品牌名气越来越响,而今年市应急管理局也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同时做好军地融合这篇文章,发展应急产业,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取国家级应急安全展会在青岛召开。

  此外,岛城还将新建两处大型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完成10万名中小学生进体验馆和10万名新员工“实战化”培训。在已有3处国标Ⅰ类地震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再新建1处不小于1万平方米、容纳数万人的应急避难场所。

  张建刚表示,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结合国家、省工作部署要求,脚踏实地抓落实,以强有力的攻势打好应急安全攻坚战,为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护航保驾。“无论改革如何推进,干好工作是天职,尽好职责是本分。越是在改革的时候,越需要稳得住心、定得住神,尽心尽力干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我们会一直做好老百姓的守夜人,力争让十件实事由红头文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