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盯着分数 起底在高考中成就自我的考生故事

2019-07-02 06:29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29040)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金震

今年山东高考成绩中,理工科类677分以上考生300人,文史科类654分以上21人。这些与每一位考生的成长联系起来,让人看到源自家庭的姹紫嫣红,但背后更是藏着说不尽的相似——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无声浸润,热衷的不只是学习更在于思考,从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习 惯

总比别人多想一点点

高考成绩正式放榜后,平度一中的王理琼有些许失落,虽然取得677分的理科成绩,却与预估有些差距,向来各科均衡的他认为,英语的发挥出了纰漏。但这个分数足以报考一所名校。在志愿填报书上圈圈点点,他的目标圈也渐渐缩小: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按下时光暂停键回首高中,他感觉过得一点都不枯燥。王理琼刚刚升入高中时,成绩在级部排在十来名。但他并不满足,觉得无法以此进入目标高校,所以坚定地督促自我,坚持一句“多思考一点点”,让成绩一跃跨入了前列。后来他还参加了奥数、奥生、奥化以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大部分比赛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课堂上,他基本跟着老师步调走,不太挤占课余时间,也从来不实行题海战术,不会为了做题而做题。但只要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沉下心研究吃透,不断思考,通过一道题带动更多知识点,然后举一反三预设试题场景,分析出题目的多套解法,甚至跟同桌互相出题,彼此考验。

由于是家里独子,家人很关注他的成长和学习。初中文凭的爸妈虽帮不上忙,但在沟通和生活上都很呵护他。母亲还特意来陪读,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套房子。每天在超市打半天工,留出晚上时间照顾他的饮食和休息。“其实学习是一种个人兴趣,乐趣在于将课堂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比如父亲操作电焊焊接时,王理琼会主动讲解元素、构造,交流的过程中也加深了知识。

对出身农村家庭的王理琼而言,学习是走出去的机会,也可能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条路。他偶尔会假想,如果不努力学习要面对怎样的将来,这成了他扑下身子奋斗的动力。每每如此,他会在课桌的纸条上写下自我激励的话语。

氛 围

自主权带来更多成长

日前,一封贺信发送到平度一中。去年毕业的唐雯豪同学,以693分被北京大学录取,贺信称他进入第三届图灵班,让这个已经毕业一年的学生,再次在高中母校掀起一波关注。唐雯豪还回到平度一中,邀请今年的毕业生去北大深造。

图灵班重在培养科研人才,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方向,共有两个班,每班30人。他大一下学期参加选拔,提交材料并通过了初审,经面试才成为图灵班一员。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大学,通过全校选拔进入图灵班,唐雯豪的优秀不言而喻。

在他的成长过程里,父母给予了很大自主权。唐雯豪的父母是化学老师,从小注重知识储备,给他单独设置了书房,鼓励他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但在他看来,父母从未着重培养哪一方面,而是把自主权交给了自己,让他在接触中形成学习兴趣,并相应提供了更多接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唐雯豪对计算机的热爱从始至终,高中时还参加了相关竞赛,取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他特别感谢父母从来不给他太大心理压力,对分数也不过分强调。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唐雯豪感觉到了轻松愉悦,始终能调整好心态,也养成了自主的思维方式,从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投入精力细致钻研。

“进入北京大学读书后,这里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思想上也是自由开放的。”在唐雯豪看来,这与家庭的育人方式相得益彰,对于从小拥有自主权的他而言,成长性也会更大一些,明确和坚持对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热爱,寻找关于未来成长无限的可能。

家 庭

智慧引导,好习惯这样养成

对于高考分数,焉芳洲一家没有惊讶。在此之前,三口人玩起估分游戏,爸爸预估668分,妈妈预估669分,而她自己预估665分,最终查询到的高考分数,证明与预估也相差无几,甚至被爸爸一举命中。

在妈妈赵爱云看来,这源于对女儿的了解。家人熟稔她的学习能力,分数自然在预料当中。她也非常感谢青岛58中,给予了老师们充分的信任,也遇到一群妈妈式的老师,对女儿高中阶段帮助很大。但不得不说,家庭对于焉芳洲的影响,从小时候就打下了烙印。

焉芳洲的爸爸和妈妈,第一学历均研究生毕业,赵爱云在青岛大学任教,业余时的精力都在女儿身上。这个家庭有自己的方法论,一直努力培养女儿的兴趣,从不识字起就陪伴阅读,如今,焉芳洲的课余多与书为伴。母女偶尔有一些分歧,但从不强制灌输,反而是结合个人兴趣,在沟通当中智慧地引导。这种方式很适合焉芳洲,也给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父母托举的身影,深入到成长的每一步。由于本身是高学历知识分子,爸妈也懂得要以身作则,基本不太看电视,也没有玩手机的习惯,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通讯工具。在赵爱云看来,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自律和示范带动作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父母有很深的参与感,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焉芳洲更关注综合素养,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兴趣。可以说,焉芳洲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绘画、舞蹈都有涉猎,二胡是坚持最久的特长,初中时就已经达到了10级。

在焉芳洲妈妈看来,现代教育,拼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家庭是不能选择的,但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后天养成。父母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可以从小慢慢渗透到孩子的认知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树立良好的三观。

求 知

不上辅导班,更相信学校老师

在拥有自主权的环境下,唐雯豪坦言从未上过辅导班,他更注重课堂效率,以及对知识的盘点和整理,反复对错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高一、高二还分散精力在书法上,准备并参加了一些学科竞赛。

与唐雯豪的情况相似,从胶南一中毕业的肖希军,今年取得理科705的高分,也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在他看来,并非辅导班老师讲不好,而是与其学习讲过的知识,还不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老师,只要课堂上充分消化知识点,就没必要再去分散精力。

肖希军所在的学校和班级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处于争分夺秒的努力中。他认为,班级同学的水平差不多,课上跟节奏,课下多沟通,就能充分地掌握各科知识。“毕竟学校老师经验丰富,知道每一阶段的重点在何处。只要按照各科老师的叮嘱做,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遇到难题时他都会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

“父母关心我的成绩,但从来都不主动过问。”肖希军说,由于平时住校,更多还是要主动学习,都是遇到困惑时才与父母沟通,所以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独立自主地决定事情和规划,也造就了他的果断。

“可能在考场更为专注,全身心投入到考试中”,他对最终分数也不意外。“考场上肯定有做不出的题目,但我本身是比较随缘的人,也知道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降低对分数的期待,集中全力做好眼前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