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延续“网络中国节·端午”国学古韵风格,以“思念”为主题,“思人·思家·思国” 为主线,再次为网友们带来一餐网络文化的饕餮“盛宴”。
中秋佳节,看《红楼梦》里怎么过中秋?
原标题:中秋佳节,看《红楼梦》里怎么过中秋?传统民俗的魅力不容小觑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其实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农历八月十五这个时节,许多农林作物已经成熟,是个收获的时节。以八月十五为团圆之节、全家人赏月欢度中秋,此风俗大概兴于宋朝。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读通《红楼梦》了”。一部红楼,几次中秋,曹公以月作喻,乐景写悲情。我们来看看《红楼梦》里是怎么过中秋的。
焚香祭月
红楼梦里集中写到中秋节的章节,主要集中于七十五、七十六两回。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中秋夜,贾母和众人焚香祭月。其实中秋祭月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据资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中秋祭月习俗,如今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皇帝祭月的地方。中秋节,也是祭月之节。中国古代就有祭月的习俗,《礼记》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夜明,祭月也。”前人注释说,“夜明”是名词,指祭月之坛,其实可能也是时间——即用祭月时间来命名祭月之台。八月秋高气爽,十五之夜月圆而明,是一年之中最佳的“月明之夜”,所以于此夕祭月。祭月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双全等心愿。据说宋代祭月,男性一般求的都是功名利禄,女性则是求貌美如仙。一直到民国时期,祭月活动都很盛行,后逐渐式微,近几年又重新受到了重视。
无论哪个时期,明月承载着人们的思念。据《析津志·岁纪》记载,八月,元朝皇帝尚在上都避暑未归。中秋之夜,皇帝在穆清阁上饮酒赏月,而他手下的人已经归心似箭了:“多人南归之心早已合矣”,“其下百辟(注:即大臣)、执事、驾前乐工、伎女,思归尤为浩切矣”。
赏月赏花
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众人听说,就忙着在那里去铺设。
贾母又命将罽毡铺于阶上,命将月饼西瓜果品等类都叫搬下去,令丫头媳妇们也都团团围坐赏月。
中秋赏月的习俗一样由来已久,最早始于魏晋时期,但并未形成习俗,到唐代才真正盛行起来,而真正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要到宋代才被定为民俗节日。古人也多有赏月诗句,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等。
当然,赏花也会为节日增添氛围。探春起诗社一回,也正值中秋前后,这一回贾芸送了宝玉几盆白海棠,诗社也因此得名海棠社,众人便做了海棠诗,后又做了菊花诗,可见海棠和菊花也是这个季节最常见的花。
击鼓传花
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据文献资料记载,击鼓传花的传统最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与宝玉生日时众人玩的“拇战”“射覆”一样,都是酒宴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当然,没有笑话作诗也就成为一种雅兴。一向不喜热闹的黛玉在湘云的陪伴下来到凹晶馆联起了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悲凉凄楚的诗便出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