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得天独厚,有山、有海、有帆,山海相依、与城为伴,山、海、城完美融合,这便是青岛!70年辉煌历程,70年沧桑巨变。在这70年里,青岛这座城市在不同的时间,呈现着不同的风貌,美丽青岛...
赞!崂山剪纸传承人创作总长19.49米巨幅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文/图 半岛记者 陈绪卫
“这是60年代,你看这是丰收的瓜果,这是当年的赤脚医生给农民看病……”近日,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会场社区居民、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苏霞和她的朋友王明伦,带着他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创作的巨幅剪纸作品《砥砺前行七十载,日新月异大崂山》来到东泰小学。随着苏霞和王明伦将作品在操场上缓缓铺开,细致精巧的刀工、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参观。
苏霞、王明伦向学生们讲述作品内容
19米长卷展现秀美崂山
谈及创作缘由,苏霞告诉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特殊的一年,作为一名崂山剪纸传承人,希望通过用自己的家传技艺创作一幅歌颂祖国、赞美时代的作品,来记录和纪念我国7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为祖国70周年华诞庆生。据悉,此幅剪纸作品高为70厘米,总长度为19.49米。王明伦介绍说,这么长的作品,在他们艺术创作生涯中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将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浓缩于有限的画面中,几经讨论,最终决定将剪纸内容锁定在崂山,通过身边的变化来体现整个国家的变化。“从1949年到2019年,我们根据各个不同年代,设计出7个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了那个年代崂山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取得的巨大成就。再加上前后引首和拖尾,作品共由9大板块组成。”王明伦说。
主题确定之后,即开始了艰辛的创作。刚一开始他们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前期工作主要是文案设计。作为六零后,我们对于五、六十年代的崂山缺少记忆。”王明伦介绍道,为了寻找灵感,他们阅读了大量书籍,又收集了大批图像素材和资料,期间还不断向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请教,了解当时的一些重大事件,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增加他们感性认识,加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崂山的了解。
苏霞、王明伦用自己的技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文案完成后,进入画稿绘制阶段。王明伦告诉记者,画面设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五、六十年代这两个板块。“因为年代久远,可供参考的图案资料十分有限。后来我们到一些极具崂山特色的村落拍摄老街旧房,去村史馆、博物馆参观各种实物,回来根据采风所得进行绘制,最终突破了瓶颈,使得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他说,为做到层次分明,各板块之间他们用崂山著名的风景点进行分隔,既格调统一又独立成篇。“4月初开始绘制画稿,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5月下旬就全部完成,6月1日正式开剪。”
历时一年多为祖国母亲献礼
与所有艺术门类一样,剪纸创作过程中也是需要灵感的。为避免干扰,苏霞和王明伦二人放弃了其他工作,全身心扑在这幅作品上。两个人的创作不同于一人,有时为了某一画面的处理方式,两人各执一词,往往争论的面红耳赤。苏霞告诉记者,剪纸作品每个时间节点都是用“崂山十二景”来串联的,光这部分之前就准备了四五种方案。“当初王老师想用团花和花篮作为各个板块连接,我就跟王老师说,咱们可不可以把咱们的崂山的著名风景穿插进去,咱们就不用团花又是花篮的。一开始王老师不同意,就想了另外两三种方案,通过比较,我还是想用“崂山十二景”,因为前几年我一直想创作,但一直没有机会,所以我就一遍一遍的说服他,最终王老师同意采用“崂山十二景”作为七个板块之间的链接。”苏霞说,不仅怎么连接有讲究,就连最终选用哪些景色代表哪个年代也都是有讲究的。“就比如说第五十年代,我们翻身解放了,新中国已经打下了根基,我们就用了华楼叠石这个风景来连接五十年代。改革开放我们的灵感来自于《春天的故事》那首歌 ,‘登瀛梨雪’是我们青岛市的十大美景之一 ,而且春天梨花开放的时候非常漂亮,所以我们就用了“登瀛梨雪”,也预示着祖国发展的春天来了。”
据苏霞介绍,整幅作品采用“阴阳结合”的剪纸方式完成,每个部分都体现着他们两人身边的变迁。就拿“走向辉煌”这个版块来说,画面中间下方的地铁十一号线就代表着王哥庄街道居民出行的巨大变化。“以前我们去一趟市里需要大半天的时间,随着地铁十一号的开通运营,现在我们四十分钟就到了,地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而且充分体现我们崂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霞说。
王明伦说,从作品的构思到最终的完成,前后共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因画面太大无法移动,必须在固定地点进行剪制,而自己和苏霞住的地方相距数十公里,其中一人每天来回奔波,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路上。为使作品能够如期完成,他们每天伏案工作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属于家常便饭。“虽然中间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看到作品最终完成,还是有满满的成就感。”
■小名片
苏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她靠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一项传承了四代人的手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崂山王哥庄,走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她在政府的扶持和宣传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让“崂山剪纸”这几个字多次登上央视、走出国门。她办的剪纸培训班已经培训了2000余名剪纸爱好者,年龄段从4岁的孩童到八旬的老人,从中国人到外国友人。在苏霞40多年的剪纸艺术生涯中,她怀揣着一份热爱生活、讴歌生活的崂山情怀,娴熟运用剪纸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和中华非遗文化形式,讲述和记录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迁。她创作了“喜迎奥运水浒一百零八将”“诺贝尔获奖者莫言肖像”“我的中国梦”“复兴号”等作品;她的剪纸作品《冬至饺子》荣登《舌尖上的中国3》;剪纸作品《复兴号》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中国文艺报》曾整版介绍其剪纸艺术创作成长道路;为迎接上合青岛峰会,她废寝忘食一个半月创作的16米剪纸长卷广受各界好评,并被《人民日报》刊载,今年她又创作了海军节主题剪纸,她用家传技艺为这个时代而歌,将祖国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跃然于纸上,用这一片片红彩霞映照出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王明伦,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崂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崂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从事剪纸工作多年,曾在苏霞创作的迎上合青岛峰会16米剪纸长卷中担任艺术顾问。
剪纸作品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