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即墨区对口帮扶甘肃文县、贵州紫云县

2020-01-22 22:25 信网阅读 (108810) 扫描到手机

过了小年,位于即墨古城的贵州特产紫云店东西合作示范店负责人张旭变得格外忙碌。一边是响个不停的订货电话,一边是店里来来往往采购年货的顾客,她忙着用脑袋和肩膀夹着手机接听,手上的笔在纸上“唰唰”写,不一会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腊肠、蜂蜜、苦荞面、牛肉干等各种紫云特产所需要的数量和类别。已是下午四点,她却连中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

35岁的张旭是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人,2019年,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统一部署,作为紫云县优秀企业家代表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她来到青岛即墨,同年4月,示范店开业,6月,主打贵州特色菜品的凯里酸汤鱼店开门纳客。不到一年的时间,特产店已从最初每月营业额1万元上升至4万元,酸汤鱼店也成了网红店铺。

“店里产品全部为紫云本地贫困户种植,企业统一采购后运往即墨,今年已带动600余户贫困户增收。1998年即墨就与紫云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20余年的东西携手,紫云变化特别大。”

因为业务需要,张旭经常奔波两地。她说,医疗、教育、法律、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援带去了新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极大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而两地的劳务协作更是拓宽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店内24岁的服务员吴起新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作为来即就业的贫困人员,除了安顺市发放的1500元补贴,他还可以享受即墨区发放的就业补贴等800元,加上张旭给的工资,月平均收入六千元。一年两次往返交通费补贴更是帮他节省了回紫云过年的飞机票钱。

走出紫云店不远,红蓝相间印花装饰的“印象文县”牌匾格外显眼,白马藏族人物雕塑站立在店门口,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便是“印象文县”东西协作示范店。在即墨待了两年多的文县人高德莲显然已经适应了忙年的氛围。纹党参、虫草、当归、花椒……不少市民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着心仪的年货。

一进腊月,高德莲便不断和甘肃文县纹党公司联系货源补充和调整货源,提起销售情况,言语中难掩兴奋:“进入腊月,每天营业额基本在五千到六千元,正月期间预计金额还会增加。”高德莲说,文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不仅有“山上雪花飞舞,山下桃红柳绿”的旖旎风光,也培育出纹党参、茶叶、花椒等食药用价值极高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品遭遇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两地将消费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借助即墨的消费优势和市场平台做好“线上”“线下”两篇文章,让文县农特产品步出深山进入千家万户。

“为我们免除了5间面积约300余平米的店铺三年近100万元的租金,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区三个即供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设立农特产品展销专柜,借助即墨国际陆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向国外市场推广,将文县农特产品加入‘卖全球’行列。”文县农特产品能够走出了大山,走向城市、走向各地,高德莲觉得很兴奋。

即墨区发改局工作人员介绍,春节期间,联合总工会发动区直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釆购两地农特产品约760万元,2019年,即墨对紫云、文县两地消费扶贫总额4366.88万元,极大帮助当地百姓增收。除了积极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还鼓励即墨企业到协作地区投资建立种植养殖基地,通过订单保底收购、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同时深化旅游合作,4家旅行社与协作地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并积极进行宣传推介。

跨越千山万水,东西协作的身后情谊每天都在即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绎升华,扶贫路上花开正红,也感染带动了许许多多普通人。孙丽红就是其中一位。在去年8月首次接触文县农特产品后,便萌发了要帮一把的想法。11月便赶往文县贫困户家中,面对面交流订货。截至今年1月,已订购了价值约五十万元的农特产品。“扶贫路上,能够参与其中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觉很自豪。”孙丽红如是说。

脱贫攻坚的历程中,也许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孙丽红这样的人的大力支持,铿锵步伐才比任何时候都坚定有力。即墨,紫云,文县,三个相隔千里,山海相望的城市,由党中央加强东西协作扶贫的“红线”紧紧联系在一起。

信网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杜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