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科技创新引擎 城阳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制高点

2020-06-10 08:47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69318)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6月10日讯  当前,“新基建”蓬勃兴起,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城阳区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基建”蓄势待飞,一个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记者从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到2022年,城阳计划全面开放特定工业领域应用场景,推动3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50个5G全覆盖全融合的应用园区,选树1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

“复兴号”生产线

“城阳抢抓工业互联网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强化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和协同作战,重点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培育试点示范企业、支持平台建设、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强化人才、资金、技术支撑,争当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急先锋。”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温华告诉记者。

锚定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之路,城阳发动科技创新引擎,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初步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在城阳,聚力科技创新的企业抓住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发展红利,实现跨越发展。

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人工成本减少70%,生产效率提高两倍

“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专题报告会的线上直播我们组织收看了,感觉特别震撼,信心也更加坚定了。”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副总经理韩博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

国恩科技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行者。据了解,企业于2015年开始便与德国科倍隆公司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并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高分子材料全自动化制造设备,结合国恩自身强大的同行业技术优势,具备生产国内外一流高分子材料的能力。同时,国恩科技引进全自动智能仓储系统,产品下线即实现无人运输入库、上架等操作,随着公司在智能设备上的投入,较之前减少了70%的人工成本,因为减少了人为干扰,生产效率提高2倍,质量合格率提高了90%,客户满意度更高。

“年后疫情期间,本着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的原则,公司在熔喷料及熔喷布业务上进行了全自动设备投入。作为疫情物资配套企业,国恩科技向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品质优秀的抗疫物资。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在智能制造、工业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知名度与品质,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韩博说。

研发周期缩短22.3%,数据自动采集率达9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公司高速动车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城轨车辆国内市场占有率19%;海外产品累计出口到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车四方的动车组生产线上,从车体焊接、转向架装配到总装调试、运行维护,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身影。

中车四方股份总信息师柳少华介绍,按照智能工厂规划,公司建成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在企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

在数字化研发方面,打造了设计、工艺、质量一体化平台,以全数字化的手段开展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实现了复杂虚拟环境下的产品仿真和验证;在数字化制造方面,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实现智能装备、物流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状态监控、质量管控,增强生产过程透明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高速动车组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建立高速动车组整车维修履历,开展了“一车一档”管理,利用采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产品故障预测,打造“金牌服务”体系,实现企业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建立了覆盖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平台,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应用,为公司全球化经营和集团化管控提供全方位支撑。

“基于两化融合,以数字化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数字化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通过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37%,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2.3%,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0%,设备数控化率达到45.17%。”柳少华告诉记者。

青岛三利集团智慧水务管理中心

引领二次供水设备向“智造”转型

走进青岛三利集团本部监控大厅,一幅近二十米宽的大屏幕矗立其中,屏幕中间的中国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蓝色光点代表三利供水设备所在地,点击任何一点,可迅速切换出该区域供水状况,这便是三利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研发的综合性水务信息管理平台——智慧水务管理平台。

“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我们三利公司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推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监控、分析、管理的解决方案。”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崔继红介绍说,该平台汇集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最新技术于一体,以供水管网和运行数据为核心,以GIS管网信息系统为平台,以水务日常运行管理为导向,助力供水企业实现整个供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据了解,早在2002年,三利集团已经可以对供水设备进行远程网络管理,开发建设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公司的监控中心每天对用户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监测,改变了用户买来设备自己维护难的境况,更为遍布全国的用户,添加了一道安全饮水的“防护墙”。

“随着公司顺利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三利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正引领二次供水领域由‘制造’向‘智造’转型,为着力打造供水世界的强大中国心,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提供先进科技支撑。”崔继红说。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潮汐式智能制造”平台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高速列车及城轨、地铁车辆提供内装模块化产品与零部件的专业化公司。抢占“新基建”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制高点的重要窗口期,威奥将打造“潮汐式智能制造”平台作为公司本阶段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已经初步完成了该平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根据规划,计划3年内实现企业的三向集成,纵向上在设备层持续投入新型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对原有数控设备进行联网和智能改造,数据采集层,对工厂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开发利用,在执行层,实现高级精细化生产排程,加强对现场的网格化管理,增强人机交互,实现中央调度,在决策层和管理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工厂的3D可视化,实现决策分析透明化,全面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端到端上,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和供应商的紧密衔接和业务协同,打通产业链。横向上,结合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业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工业云平台、工业APP等,不断延伸拓展。

据了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优化人员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生产计划可靠性提高,物料配送准确及时,生产效率和交付及时率预计可提高35%。随着精益生产的推行,库存占用预计减少50%,库存周转天数可降低30天。系统关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一检合格率可提高25%,返工返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降低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5%,数据自动采集率70%以上。

通讯员  苟小妹  半岛网记者 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