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青岛缘丨北大师生为蔡元培祝寿献屋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
1935年8月11日,蔡元培一家到青岛避暑,住在福山精舍(福山支路14号蔡公馆)。这一次,蔡元培一家在青岛居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9月5日乘胶济路车离开青岛。
从1934年、1935年两次的青岛之行来看,蔡元培受到青岛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在青岛避暑期间,多次去中山公园、青岛水族馆、崂山、丹山、李村农场等青岛名胜游览。因蔡元培性格平易近人,不论对公对私,都坦诚相待,在青交游广泛。绍兴同乡会、胶济铁路管理委员、山东大学、北大青岛校友会等多次宴请蔡元培,宴请的地点多在青岛顺兴楼(鲁菜名店,梁实秋写过该酒楼的特色菜西施舌)、青岛咖啡、国际俱乐部(万国总会)。暑假期间,蔡元培在青岛,不仅有山大各位门生、朋友拜访,也会遇到在青岛休假的国内著名学者,如马寅初、叶企孙、杨振声等。蔡元培酒量颇佳,每餐必饮酒少许,在青的日子,与朋友开怀畅饮,难得浮生片刻闲情,如游览崂山北九水,在一片清凉之中,久久不忍离去。
这一年,蔡元培年近70岁,已是人生古稀之年,但一代学术泰斗,在国内仍无固定的居所,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他的书籍分散于北平、南京、上海、杭州各地,无集中储藏之所。他在上海是租房子住。他的一位学生曾说:一般人言家无积蓄为家徒四壁,但蔡元培先生连“徒四壁”的房子也没有。鉴于蔡元培为国家、为民族、为革命、为教育、为文化、为学术辛苦一生,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1935年9月,主要以北大师生发起,由蔡元培先生的朋友、学生捐款集资,准备在青岛建造一所房屋,作为庆祝蔡元培先生70寿辰的贺礼。
9月7日,蒋梦麟、胡适、王星拱、丁西林、赵畸(赵太侔)、罗家伦共同署名,写了一封祝寿献屋函:
孑民先生:
我们都是平日最敬爱先生的人,知道明年一月十日是先生七十岁的寿辰,我们都想准备一点贺礼,略表我们敬爱的微意。我们觉得我们要送一件礼物给一位师友,必须选他所最缺少的东西。我们知道先生为国家、为学术,劳瘁了一生,至今还没有一所房屋,所以不但全家租人家的房子住,就是书籍,也还分散在北平、南京、上海各地,没有一个归拢庋藏地方。因此,我们商定这回献给先生的寿礼,是先生此时最缺少的一所可以住家藏书的房屋。
现在我们很恭敬地把这一点微薄的礼物献给先生,很诚恳的盼望先生接受我们这一点诚意!我们希望先生把这所大家献奉的房屋,用作颐养、著作的地方;同时,这也可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因为这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我们还希望先生的子孙和我们的子孙,都知道社会对于一位终身尽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是不会忘记的。
这封信函是用白话文而写,出自胡适的手笔。
蔡元培接到这封信函后,心情很复杂,开始不同意这样做,表示坚决不接受。后鉴于学生及友人们的盛情,却之不恭,于1936年1月1日表示接受和感谢,写下《答谢祝寿献物函》。其中写道:
诸君子以元培年近七十,还没有一所可以住家藏书的房屋,特以合力新建的房屋相赠;元培固没有送穷的能力,但诸君子也不是席丰履厚的一流:伯夷筑室,供陈仲子居住,仲子怎么敢当呢?
诸君子的用意,在对于一个终身尽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作一种纪念,抽象的讲起来,这种对于公而忘私的奖励,在元培也是极端赞成的。但现在竟以这种奖励加诸元培,在元培能居之不疑么?
但使元培以未能自信的缘故,而决然谢绝,使诸君子善善从长的美意无所藉以表见,不但难逃矫情的责备,而且于赞成奖励之本意,也不免有点冲突。元培现愿为商君时代的徙木者,为燕昭王时代的骏骨,谨拜领诸君子的厚赐。誓以余年,益尽力于对国家对文化的义务,并勉励子孙,永永铭感,且勉为公尔忘私的人物,以报答诸君子的厚意。
我们可以在蔡元培的回信中,感受到他的谦谦君子之风,既严以律己,又成人之美。献屋祝寿可谓民国尊师的佳话。但是,凝聚着诸位朋友和弟子美意的房屋,没有建造起来。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南京、上海均告沦陷,青岛再度沦陷日军之爪。师生献屋之举,因国难当头泡了汤。
1940年,蔡元培在中国香港病逝。蔡元培一生清廉,晚景清贫:“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
蔡元培终其一生,也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蔡元培在青岛留下诸多踪迹。今年,是他诞辰150周年,缅怀这位留下海洋科学与高等教育泽披岛城的大师,让人想起那句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