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承丨“长大后,我要成为您”!杜鹍鹏女儿“替父谢师” 听杨老师传授师德之道

2021-01-09 09:0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78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华敬方

1月8日,经过多次的请求,杜如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如愿来到了杨老师的家里。在杜如意看来,能当面感谢给自己父亲带来巨大帮助的老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让杨升燕老师更为开心的是,杜如意也是学的师范专业,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就读,或许几年之后,也能成为一名教师。

从杨老师家离开之后,杜如意说,现在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当老师,给学生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成人、成材。”

感谢杨老师让爸爸看到希望

午饭后,杜如意帮忙收拾好餐桌,挽着杨升燕的胳膊一块坐到沙发上,“今天与杨老师第一次见面,非常开心,也一直期待着能有这一天。初次见面,感觉您非常亲切,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我爸爸生病这么长的时间,是您一直在默默帮助他、鼓励他,让他逐渐建立起自信,有了笑容和生活的希望,也给我们家带来了莫大的帮助,特别想由衷地对您说一句‘您辛苦了’。”

杜如意说,她身在外地读书,但是,爸爸的恢复情况让她每天都非常担心,“特别是爸爸焦虑那段时间,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也不能说话,看到他的状态,我们家人都很着急,也很无奈。”

“我几乎每天都会与爸爸视频,这段时间,我明显发现爸爸的状态好了很多,而且,能说话了,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那种感受,你知道吗,我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还禁不住会感动得流泪。”杜如意说,正是出于这种感激,她才一定要当面感谢杨老师。

杨老师与杜如意交流教师心得。

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意,我这么做是应该的,只是一点小事,做的是老师应该做的事,以后你也会成为一名老师,或许,到时候你就理解了。”杨升燕老师对杜如意说,她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多积累一些经验,“当你真正成为一名老师以后,也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老师,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以后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能被学生需要,就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价值,杨老师相信你会比我做得更好,加油!”

“杨老师,谢谢您,您不仅是我爸爸的老师,更是我的老师,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看到了您对学生无悔的付出,我看到了您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与鼓励,当老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从教之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长大后,我想成为您这样的老师。您就是我很好的学习榜样。”随后,杜如意拿出手机添加了杨升燕微信,“以后我要多和杨老师交流沟通,有这样一个好老师在身边,以后遇到不懂的我就可以随时请教老师了。”

“杨老师,新的一年,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有机会,我一定再来看您。”杜如意依依不舍地告别杨升燕老师。

“谢谢你,如意,杨老师听说,你在班级里还担任着班干部,老师也祝你学业进步,期待你变得更加优秀,以后能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对老师有了新的理解

返回途中,杜如意这样告诉记者: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现在,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

“杨老师说,‘当老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阶段,我要先将自己的学业抓好,只有有了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同时,我也要学习杨老师积极负责的职业精神”,杜如意说,“今天在与杨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杨老师是一个非常亲和、开朗的人,其实我自己本身是有点慢热的,我要学习杨老师这种良好的品质,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主动与学生说话,要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用自己的从教之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今后我的从教之路上,我也要尽量把班级的氛围营造得活跃、积极向上一些。”

杜如意在家里为父亲录视频。

>>半岛时评<<

爱的“答题笔”,握在我们每个人手里

半岛评论员 高书华

正如她的名字,杜如意的这个寒假可谓顺心如意。

到家第一天,她就发现父亲杜鹍鹏的病情有了很大起色。而早在她打开家门之前,父亲和杨升燕老师的故事就已经感动了全国万千网友。

杜如意学的是师范专业,有感于杨老师对父亲的帮助,她很想见上恩人一面。也正是因为她师范生的身份,杨老师在几番婉拒之后,为她“破了例”。

和“偶像”杨老师见面的场景很亲切。只会做“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杨老师,并没讲什么大道理。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老师应该做的事”。面对杜如意这名“学生”,杨升燕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无意间流露。师德,也在两个人心与心的交流中传递。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些人说了不一定做,有些人做了却不愿意说。闻一多先生是,杨升燕老师也是。她的出发点简单而纯粹,只是想为陷入困境的学生做点事;事先也没有制定目标,预想着未来会让杜鹍鹏恢复成什么样。她能做的,就是将这件小事坚持了400多天,从未间断。从开始简单地送上祝福,到后来给杜鹍鹏安排“作业”,再到布置的“作业”由易变难,杨老师的耐心像涓涓细流,满溢着爱意。

杜如意说自己是个慢热的人,慢热的人思考问题可能会更深刻全面。为人子女,她一定能够感受到,杨老师这份穿越了28年的责任心是多么珍贵;为人师表,杨老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真正让她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

“爱的作业”,杨老师说还会坚持布置下去,并且有了“升级版”。所有关心杜鹍鹏的人,既感动于这份师生情,又盼望杜鹍鹏早日完全康复,也盼望杨老师布置的这份作业,能早日停笔。

我们相信,这份“作业”杜鹍鹏终将完成;我们更相信,这份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因为它已经流进了万千人的心里。

“爱的作业”的答题笔,握在杜鹍鹏的手里。400多天的坚持,让他逐渐战胜病痛,在面对困难时,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爱的作业”的答题笔,握在杜如意的手里。不远的将来,她也会走上三尺讲台。而这份“爱的作业”所散发出的光,一定会跟随着她,照进更多人的心里。

“爱的作业”的答题笔,也握在你我的手里。不计较收获,不吝于付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谱写出一首首不凡的“凡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