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旧时光!51米长青岛版“清明上河图”亮相百年老街中山路

2021-02-03 21: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710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肖玲玲 实习生 矫文静

青岛中华商场、红星电影院、美达尔烤肉店、亨得利眼镜部……这些青岛人耳熟能详的中山路元素被搬到了一幅长卷上。2月3日,《记忆中山路》摄影长卷网红墙活动在中山路72号开展,这幅51米长的长卷由青岛摄影家、文史爱好者袁宾久拍摄于2002年,用160余幅照片连续拼接、70余幅单幅老照片及文字说明、6幅青岛不同时期老地图以及中山路历史沿革文字介绍的形式全面记录了2002年的中山路风貌。被赞誉为青岛版的“清明上河图”。据悉,展览将3个多月,感兴趣的市民不容错过!

“2002年12月份,我找了一天的时间,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将中山路走了一遍。因为那时候拍的中山路都是断断续续的,所以我就想把中山路完整地记录下来。现在也已经小二十年了,这个影展将展览3个多月,希望这条承载我们童年的路能早日重振辉煌!”提起拍摄初心,袁宾久回忆道。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借助老建筑改造的围墙,他们将《记忆中山路》展列其中,打造成中山路的网红墙,为老街增添新貌。曾经承载的繁荣喧嚣已然难觅,那些曾经的照片、史料,已成为见证百年老街变迁的缩影。

中山路历史街区是青岛老城的核心街区,是一条沉淀了青岛最初记忆和承载了青岛城市商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街,更是青岛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缠绕着青岛人太多的情结。在青岛城市发展进程中,中山路及其周边街区曾经是青岛最重要的商圈。这条引领城市商潮、汇聚金融巨头、承载青岛文脉、延续青岛故事的百年老街,积淀了丰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据悉,展览将3个多月,岛城市民可以来到正在改造的中山路72号(青岛商会旧址),近距离欣赏这幅青岛版的“清明上河图”,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望中山路的沧桑历程,传承百年城市的文化基因。

花絮:

老青岛人共忆青春,回溯岁月之路

3日上午,记者远远地就听到摄影长卷墙下姐妹淘的欢声笑语,68岁的赵女士一行4人对着墙上的照片不断的回忆起当年在中山路的商店里的往事。“我们都是水清沟人,那时候中山路可洋气了,我们的结婚用品甚至戒指都是在中山路的商场里买的。当年能和姐妹们来趟中山路逛逛玩玩那都是相当令人羡慕的。”赵女士表示,中山路可以说是承载了他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所以在听到这边有老照片墙,她们就立马赶了过来。从青葱少女到嫁为人妇,中山路是这个姐妹淘的芳华岁月的见证者,也是诸多老青岛的人生中的亲历者。

长卷前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的人,这其中,70岁的李桂兰显得格外兴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桂兰曾是中山路金马来箱包有限公司的柜员,作为第一代“柜姐”,她在中山路奋斗了十七八年。如今早已退休的她提起当年事犹如历历在目,“改革开放以后我就进了这家公司,主要是卖箱包、皮衣皮鞋,效益特别好,春节的时候顾客特别多,我们都顾不上吃饭,晚上很晚才关门。后来即墨路一拆,我们也就跟着退休了……”

早已过花甲之年的邵老是中山路的“历史通”,“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我都在青岛,中山路是青岛市发祥与繁荣的历史长河里最有代表资格的街之一。老青岛人对中山路有特殊的感情,它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中山路不如香港路年轻、热闹、有活力,但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青岛人深厚的感情基础,因此,重建中山路更是对青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对中山路的未来展望,邵老期待满满,“希望咱把中山路建设得既有历史氛围、又有时尚气息,最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正能量,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我有信心,咱青岛市民的期望一定能实现!”

背景:

青岛著名的“十里洋场”

中山路设计之初连接欧人区和华人区,贯通市区南北,以德县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周边是华人聚集地方,又称“大鲍岛区”,这里集中了各类民营商号,传统饮食,传统文化浓郁,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井文化气息。南段周边则是当时德国侨民以及政府官员、士兵、欧美侨民聚集的地方,是青岛著名的“十里洋场”。

青岛商会旧址位于青岛市中山路72号,始建于1906-1907年。德国三段式建筑,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建筑格调清新典雅,颇具特色。1916年,青岛华商商务总会改组为青岛总商会,在会商号180个。1940年,在会商号已达2840个。1946年4月青岛市商会成立。内设秘书室及总务、商工、调查3个科,计有公会会员75个,所属商业同业公会会员63个。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同年11月,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接收原市商会人员财产,会址设于中山路72号原商会会址。1952年6月,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1959年,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分会迁入该楼办公。1986年,中国农工民主党青岛市委成立,亦设于该建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