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会”谈 | 两会前列出的这些看点 都有答案了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减税降费力度会依旧吗?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下一个五年会重点发展啥?今年全国两会前,半岛新闻列出广受关注的看点。随着全国两会进行,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今年多项政策安排,多场新闻发布会、部长通道进行权威发声……3月11日,在两会闭幕之际,这些热点逐一有了答案。
看点一:GDP增速目标会否重提?
提了,今年增长6%以上
去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因为全球疫情和形势不确定性很大,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今年两会是否会重提经济增速目标,成为会前大家关注的最大热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到,去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这一目标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11日下午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去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个数字并不低。
看点二:减税降费力度会依旧吗?
继续减税降费,不搞“急刹车”
去年全国两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被放在重要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对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在研究论证基础上,部分适当延长执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执行,不搞“急刹车”。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提高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看点三: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同时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我国种业翻身仗力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重大突破。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在立项,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经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9月份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居世界第一。
看点四:科技创新是否有新突破?
提及更多,实现关键核心领域重大突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前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0处提到“科技创新”,并拿出大量篇幅阐述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报告中提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报告提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道,我国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有部长通道上特别提到:人类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我国已有17个疫苗产品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4个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今后还将在检测试剂、疫苗、治疗药物方面,探索更精准的应对办法。
看点五:双循环扩内需如何升级?
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如何升级“双循环、扩内需”,两条腿走好路,是今年两会的一大关注点。
报告中提到,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
看点六:下一个五年会重点发展啥?
创新被提到新高度,单设篇章提建设数字中国
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是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草案》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与以前的五年计划不同。比如,此前的“十二五”规划设定GDP年均增速7%,“十三五”规划设定了高于6.5%的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
《草案》中,创新重要性被提到新高度,单设篇章提建设数字中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镇化率提速。首提以立法形式保障规划实施,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路径打造开放畅通的双循环。
民生指标更细化,推进共同富裕有了“路线图”。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还新增“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介绍了“十四五”的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重大攻关项目,包括量子信息、星际探测,以及涉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卡脖子”重大攻关项目;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包括已开工的川藏铁路,正谋划推进的沿江沿海铁路以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直接关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项目,包括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幼等。
看点七:会有哪些民生利好消息?
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倾斜
每年两会,民生问题都是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今年将扩大跨省直接报销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今年政府支出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
看点八:城市群发展会有新热点吗?
山东半岛群迎来重大利好
去年全国两会,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提出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今年两会,是否会有新的城市群进入重点发展行列?胶东半岛城市圈能否拥有更重要的发展地位?成为大家的关注热点。
全国两会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迎来重大利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19个城市群被分为三个层级,在发展壮大层级,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第一,标志着山东半岛城市群从由此前的山东独自推动上升到了国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