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大青山突围战,这群人立下了独特战功!

2021-03-31 09:4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30823) 扫描到手机

【红色微党课】

1941年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周围据点的日伪军,从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八路军2000多名机关人员,以及抗大一分校3000多名学员陷入敌人包围。我方牺牲300多人、伤500余人,粉碎了日军的重兵清剿。

2011年8月,作为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启动建设,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201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5年11月23日,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被国防大学命名为传承抗大精神教育基地。2016年9月6日,国务院批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1941年11月,费县大青山,发生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突围战,这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一次极为惨烈悲壮的战斗。80年时光转瞬即逝。在英雄的大青山下,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伟大的沂蒙精神穿越时空,催人奋进。

抗大人的独特战功

3月24日,费县薛庄镇大青山胜利突围陈列馆的一处沙盘前,讲解员李聪正在向党性教育课的学员介绍当年的战斗过程:“担负掩护任务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的战士们,在各制高点阻击敌人。他们利用山石作掩护,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弹尽后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肉搏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战友们赢得时间。”讲解到最惨烈处,李聪语气哽咽,令人动容。

1941年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周围据点的日伪军,从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以及医院、剧团、报社等2000多名人员,还有抗大一分校3000多名学员陷入敌人包围。

当时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沉着冷静,毅然担起指挥突围的任务,他迅速组织人员分析敌情、部署突围。

在突围最紧张的时刻,周纯全始终坚守在阵地上指挥。直到大部分人员都突围后,他才凭借侦察班副班长刘钢捡来的八颗手榴弹,带着十几个人最后一批突出重围。

当突围人员通过一条小河时,埋伏在此的日军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和猛烈火力向我军射击,许多战士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草坡,染红了河边的白沙。

突然,二号高地上敌军火力减弱,接着又传来密集的手榴弹爆炸声。原来,是第五大队的指战员眼见突围人员遭敌猛袭,一批批地倒下后,不顾重大伤亡,继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向敌人发起全面冲击,敌人慌忙接战,突围人群面临的敌人火力骤然减弱。

“正是凭着必胜的信念,战士们在突围战中鼓起勇气向敌人发起反冲锋。”李聪说。大青山突围战以牺牲300多人、伤500余人的惨重代价,粉碎了日军的重兵清剿,掩护了数千名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胜利突出重围。激战中,当时的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工部长王立人,姊妹剧团政治指导员甄磊等相继牺牲,姊妹剧团团长辛锐身负重伤。

原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这样评价这次战斗: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几千人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这是山东抗战史上抗大人立下的有独特意义的战功。

2011年8月,作为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青山胜利突围陈列馆启动建设,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自开馆以来,已累计承接各类培训班次6200多个,累计培训学员达32.6万余人,有党员干部及群众178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文化的种子

“在挖掘史实和收集实物的过程中,一名参与过大青山突围的老战士对我们帮助很大。”李聪说。

这位抗大老兵名叫傅泉,仍然健在,已96岁,还担任着上海抗大研究会秘书长。

“在我百年后,魂归抗大林。守护大青山,永做沂蒙人。”2018年,傅泉重归大青山时,在大青山脚下的抗大中学讲课,对着学生们念出了自己写的诗。

“很多战友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大青山下,我要让现在的孩子们铭记伟大的沂蒙精神。”每次回到大青山,傅泉都要去附近的学校里给孩子们讲讲当年的战斗,讲军民一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故事。

大青山突围战后,傅泉已经15次重登大青山。他所在的上海抗大研究会,一直在积极联系上海、北京、山东、广州等地抗大研究会的老战士向沂蒙山区捐款,为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费县3所抗大学校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是大青山突围80周年纪念,前几天我还和傅爷爷通了电话,他正在调养身体,等11月30日大青山突围烈士公祭日那天,他还要再来。”李聪说,她的手机中仍保存着一张傅泉的照片,画面里,傅泉满头鹤发,胸前挂着奖章,手捧讲稿面对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慷慨陈词。

在大青山脚下,讲好沂蒙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了一项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事业。大青山胜利突围陈列馆的讲解员们,已经为临沂市北城小学、费县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的5000余名学生送去了红色故事专题课程。

“一节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我们将这堂课分成了走进一座山、认识一群人、学唱一首歌三个章节,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孩子们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李聪说,在宣讲过程中,她们还先后培养了60名“红领巾小小讲解员”,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个红色故事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讲给更多人听,壮大志愿宣讲队伍。

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丁晓燕说,在大青山下,老师、家长、志愿者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在各方的合力影响下,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

前几年,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围绕南涝坑会议、李行沟突围、南北陡山阻击战等当年的战斗旧址,打造了“重走突围路”体验式教学项目。2019年,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来到大青山,用一整天的时间徒步丈量山路,体验了当年的突围路线。回到学校后,老师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将这次重走突围路的感受讲给了孩子们。

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还有一个特殊的话剧社,是由老师和家长们合力组建的。每隔一段时间,家长们就会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一场红色话剧。

续写沂蒙精神新篇章

“在英雄的大青山下工作,不仅要记住英雄们的事迹,还要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持续发光发热。”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贵州从事乡村教育事业近40年,一直在为农村地区的扶贫、扶智而奋斗。

作为一名山区基层学校的校长,张贵州多年来走遍了全镇82个自然村,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标准,认定贫困学生492人,积极争取扶贫资金24.6万元,建立了“一生一策”帮扶档案、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实现了贫困学生“零辍学”。

为了让偏僻的农村小学用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他积极协调上级信息化扶贫资金272.7万元,为202间教室、专用教室全部配备安装了触控一体机,实现1000M网络进校园和无线、有线信号校园全覆盖。

2018至2020年,张贵州帮扶的贫困户9户已全面脱贫,还先后资助贫困学生53人,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贵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这几年,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打造了“满天星”志愿服务品牌,红色故事宣讲成为了其中的重头戏。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组织了一支由讲解员组成的年轻宣讲队伍,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引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通过制订“菜单”、群众“点单”、宣讲员“接单”模式,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零距离”,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点餐式”宣讲服务。

“这样的讲课形式很好,就在我眼前,给我拉呱讲故事,越讲越是那么回事,越讲越是那么个理。”有一次,在费县新庄镇祥和村,李聪给村里的党员群众们讲起了大青山突围战的故事,一位党员听完后,说出了这样的话。

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活动中来。在薛庄镇驻地,有一间普通的理发店,店内的装饰已经略显陈旧,但墙上挂满了颜色鲜艳的锦旗。锦旗上都写着同样的一个名字——张建爱。她是费县点点义工在薛庄镇的负责人。这个组织在薛庄镇已经拥有了一百多名正式会员,大家一起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免费理发、包水饺,为孤贫儿童送去关爱。

“每当有新会员加入我们这个义工组织,我们都会在大青山胜利突围陈列馆的广场上举行入会仪式,鼓励他们在红色的沃土上续写沂蒙精神的新篇章。”张建爱说。

【相关链接】

11月30日,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大青山,草木萧疏,一派冬日静寂景象。

时光回转,1941年的同一天,这里是枪声隆隆的战场。陷入日寇重围的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机关,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胜利突围。战斗中,18位大众日报烈士长眠于此。

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唱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历史壮歌。那时候,大众报人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党的领导下,与群众心连心、肩并肩战斗在一线。

新时代,一场脱贫攻坚战又在沂蒙大地展开,大众日报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同样冲锋在前,交出另一张出色答卷。

一组组绚烂的乡村振兴图、沂蒙风情画,正在沂蒙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