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孔繁森:最高境界的爱

2021-04-21 08:53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244511) 扫描到手机

(动画视频:《榜样·孔繁森的故事》来源:央视网 )

【红色微党课】

孔繁森(1944-1994),山东聊城人。1961年8月参军,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济南军区总医院警通排战士、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他作为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地区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后改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兼县检察院检察长;1988年第二次进藏,先后任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阿里地区政协主席。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1994年11月29日,在新疆考察边贸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被称为“新时代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被追认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25日,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个人。

孔繁森:最高境界的爱

□ 本报记者 高田 本报通讯员 王忠友 付真真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冠路北侧,一行鲜艳的大字引人注目。随着这行字的指引向北行五里,就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家乡——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

五十多年前,孔繁森带着“我要用所学的知识,让家乡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念,离开五里墩村外出求学、参军。如今堂邑镇马颊河西岸的这片土地,在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下,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拔地而起,笔直平展的乡村公路直接通达每户村民家门口,“红色之旅”公交车穿行在沿线各村,原本只长芦苇的碱洼地长出了一座座闪着银光的高科技大棚,古老的马颊河东岸即将变成康养基地……

丨茫茫雪域高原留下孔繁森深深的足迹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并发表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当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学习活动的通知。一时间,孔繁森的名字响彻全国,孔繁森的事迹感动国人。

孔繁森,一个无愧于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名字。

出生于1944年7月的孔繁森,参过军、当过工人。1979年,担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在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任命孔繁森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为了制订使阿里地区经济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去新疆塔城考察边境贸易。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是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人们在料理孔繁森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丨党建引领“繁森新村”走向乡村振兴

虽然孔繁森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7年,但他的精神常在,不仅留在西藏,更在他的家乡“枝繁叶茂”。

记者近日走进五里墩村,看到亮着“红色之旅”灯牌的公交车驶进了村中心,三五个候车的村民互相招呼着上了公交车。

多年前,贫穷曾是五里墩村的底色。“我们这片土地是盐碱涝洼地,庄稼收成都比别的村少。”65岁的五里墩村村民刘瑞祥说。刘瑞祥与孔繁森是邻居,比孔繁森小了12岁。“当年孔书记在聊城地委工作时,家人都在村里生活,两地相距五十里地,他每周回家都是骑自行车,一趟单程就得一个多小时,到堂邑镇北关片区我工作的地方喝口水歇歇脚或者是吃了饭再回村。现在日子好了,直通村中心的公交车5分钟一趟,半个小时到城里。”

帮五里墩村乡亲们通公交车的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李光,李光的另一个身份是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副馆长。“自己身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能为孔书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服务感到十分荣幸,但是又害怕干不好,辜负了组织信任。”刚上任时,李光有这样的担心。后来,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五里墩村村民越来越信服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李书记”的称呼也越喊越亲。

看到村民出行不便,他积极与聊城市公交集团二公司协商,一条以“孔繁森”命名的红色文旅定制公交专线从城区直达五里墩村,解决了周边十余个村几千人的出行难题。

五里墩村村委会主任孔令鱼告诉记者,借助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落户五里墩村的机遇,由党支部领办、以孔繁森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服务为主题的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

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是山东四大党性教育基地,位于五里墩村东侧。基地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能容纳600人培训、400人住宿。目前,17栋楼已全部开工,9栋楼已封顶,8栋楼正在主体建设中。“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后,也将为我们当地的发展注入红色动力,我们借力发展红色旅游帮助繁森故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东昌府区堂邑镇党委书记靳广力说。

五里墩村北邻的教场李村,挂上了繁森新村的牌子。据村党支部书记田红伟介绍,新牌刚挂了几个月,教场李村将与五里墩村等周边几个村联合组成繁森新村,五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实现乡村振兴。

走进教场李村,道路宽敞整洁,一家一户的二层小楼整整齐齐,外墙彩绘上各种生动的图案,有反映乡村生活场景的,也有反映教场李村发展历史的,如今的教场李村不仅仅是省级美丽乡村,去年11月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很难想象,教场李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去年5月,东昌府区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三十多岁的田红伟主动报了名,她担任堂邑镇文化站站长多年,熟知堂邑文化、历史典故,相比于干乡镇文化站站长,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让她对乡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在田红伟和教场李村第一书记王洪礼的带领下,去年下半年,教场李村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引来了葫芦产业园项目,并完成了村内雨污分流改造和旱厕改造。

记者了解到,东昌府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7家,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丨沿着孔繁森的足迹前行

在距离聊城八千里之外的西藏阿里地区,孔繁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位聊城人正沿着孔繁森的足迹前行,他就是阿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卢青山。

“孔繁森同志两次援藏,在雪域高原工作长达十年之久,无条件听从党的安排,不为官、不为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卢青山说。

卢青山来自聊城阳谷,从军19年,从一位战士成长为一名博士。2015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家乡工作。2016年10月,一则通知改变了卢青山的人生轨迹。当时,中组部和团中央正组建第17批赴藏博士服务团,选拔各行各业的优秀博士。他看到消息后立即报名。在西藏自治区纪委服务期满后,他主动申请延期服务,到条件最艰苦、海拔最高、发展较为滞后的阿里地区工作。在阿里地委担任副秘书长期满后,他干脆写了留藏申请,从一名山东挂职干部变成了西藏干部。2019年3月,组织安排他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阿里日土县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去年12月他担任阿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四年时间,多次请战,卢青山把人生最美的时光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在担任日土县委宣传部长期间,他带队下乡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时,晕倒在宣讲现场,连日奔波导致他缺乏充足的休息。随行同事劝他好好休息,可第二天他又奔赴下一个村庄继续开展宣讲。

“长期以来,孔繁森精神深深植根在我心底,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动力,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作为他的老乡我感到特别光荣,一直将他作为我的人生榜样和动力源泉。”卢青山说。

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孙希江博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孔繁森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将孔繁森精神转化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不懈动力、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