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质量发展!青岛“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 3.0版来了

2021-05-08 19: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5808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8日,记者从青岛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3.0版)正式印发实施,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树立“大抓项目、大抓落实”鲜明导向,以建立完善招引体系和数字化“双招双引”平台建设为支撑,突出“大、好、新”及制造业项目引进落地和产业型、科技型高端人才招引,突出重点国别(地区)外资项目、贸易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引,突出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招引,加快促进要素资源集聚和项目落地,打好五场攻坚硬仗、建立五大招引支撑体系,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方案内容:

一、打好五场攻坚硬仗

(一)坚决打好项目招引攻坚战

(1)实施精准走访招商。一是实施《世界500强企业走访计划》《中国500强企业走访计划》。二是实施存量世界500强走访计划。三是实施央企、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以及独角兽企业走访计划。

(2)突出产业链招商。一是制定2021年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清单,加快重点产业链、先进制造业和“四新”经济项目招引,力争全年项目签约率达到50%以上,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50%以上。二是制定重点产业链图谱。13个产业专班牵头部门要对产业链进行策划,形成产业链图谱,引领全市产业链招商。

(3)加强“四新”项目招商。一是聚焦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项目、平台以及服务商,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海洋科技、机器人等领域招商。二是聚焦新模式新业态,加快跨境电商、专业电商、直播电商及工业设计、文化创业等新平台企业聚集,开展大平台、大卖家定向招商;加快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出行、会议展览及在线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金融企业招引;聚焦上海、香港等新业态先进地区,引进“四首经济”(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发展新零售、智慧商店。

(二)坚决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

(1)开展项目落地专项行动。一是组织“项目落地年”招商引资推介系列活动,签约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重点产业大项目。二是举办“项目洽谈周”活动,引进一批内外资重点项目。

(2)发力大项目招引落地。一是各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承担招商任务的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人至少新引进落地1个投资3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二是每个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至少各招引落地5个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3)抓实签约项目落地。一是推动2020年5亿元以上的已签约尚未注册的和已注册尚未开工的项目开工或运营,项目注册率、开工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二是推动2019年以来民企招商平台30个签约项目开工或运营,项目注册率、开工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

(4)以“政策落实年”促人才项目落地。一是全链条提升政策实施精准度。出台全链条提升人才政策效能实施办法;完善政策制定“企业点单”制度;健全人才政策跟踪落实长效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政策兑现“预匹配”制度,聚焦重点引进的在谈项目,主动推送政策匹配清单,助力项目落地;再造人才落户流程,实现“一口对外、一口办理”。三是多渠道提升政策知晓度,持续开展人才政策进园区、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

(三)坚决打好内外资质量提升战

(1)优化外资导向和结构。一是突出加强RCEP、欧盟及上合组织招商,全力洽谈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二是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用好国家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机遇,引进更多金融、文化等产业外资项目。三是抓好外资项目出资。重点推进2020年新设、往年已落地未到账的79个外资项目到账,推进29个项目增资。

(2)优化内资导向和结构。一是强化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及制造业项目招商,力争项目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按照山东省引进内资统计评价办法,加大重点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运营率和大项目引进落地率。

(3)突出国企上市混改和民企引进。组织市属非金融、文化类企业境外发债调回、境外上市和以国有资源引进海外资金方式利用外资。重点推进市属企业集团及所出资企业混改。民企总投资过亿元“十强”产业项目100个以上。

(四)坚决打好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提升战

(1)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研究推进有关功能政策试点示范的破题,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引落地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年内争取15个项目开工建设。

(2)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一是106项试点任务实施95%以上。二是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加强招引重点领域头部企业,加快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三是探索金融创新等功能政策试点示范的破题,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招商。

(3)强化开发区招商前沿作用。突出开发区与重点国别(地区)投资合作,制定园区招商推进计划,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引进有实力的园区运营商招商运营,推动“区中园”“园中园”招商。

(4)突出国际招商产业园招商。一是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招商。二是绘制主导产业图谱,建立目标客商库、项目库,实施靶向精准招商。三是创新开展数字化招商。深化“标准地”改革,归集“标准地”土地面积、位置、控制性指标等信息数据,制作产业数字招商地图,在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进行发布。

(5)放大“国际客厅”效应。一是精研“国际客厅”相关国别商业模式、产品和技术优势、投资特点,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加强胶东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合作,扩大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的影响力。二是发布“国际客厅”建设标准,提升实体平台、数字平台、配套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高质量运营发展。三是建设“青岛香港国际客厅”,全力促进港企驻青、港货入青,吸引现代服务业来青投资。

(6)建设“双招双引”数字化平台。一是运营升级重点项目调度平台和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发挥平台投资对接作用,在平台上发布重点招商载体项目,促进项目落地。二是拓展提升平台功能。打通税务、发改、财政等多部门数字平台,推进多领域多部门数据资源信息共享,畅通投资对接渠道加快项目落地,为“双招双引”赋能增效。三是创新平台线上线下联动招商,强化投资咨询和互动对接机制,形成招引工作合力。四是搭建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平台,开发上线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才赋云)2.0版,加大项目路演、风投创投、猎聘配置、大数据服务等要素供给。开发“无感”服务平台系统,实现人才服务需求的精准匹配、无感办理、智慧分析和征信迭代。

(7)发挥高水平重大活动平台作用。一是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等重大活动,加快聚集优质投资项目。二是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等高端展会,推动项目、资本、人才聚集。三是发挥进博会等国家投资贸易平台作用,将“展商”变成“投资商”。四是丰富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人才活动平台内涵,统筹办好“千山峰会”“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系列活动。

(五)坚决打好人才集聚攻坚战

(1)遴选集聚实战型产业高端人才。一是制定重点产业高端人才认定标准,架构精准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评价新体系。二是紧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遴选激励一批促进项目落地、实现效益倍增的项目领办人、技术领军人。三是完善“以赛引才”机制,分产业举办“新锐青岛•创新创业大赛”,遴选支持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填补技术链短板的高端人才项目。四是创新实施中介引才奖励和企业猎聘补贴政策,整合用人主体、海外同乡联谊会、校友会、猎头公司等市场资源,共同引聚高端紧缺人才。

(2)培育吸引支撑型产业基础人才。一是搭建“政策引导、校企合作”联动平台,试点产业人才培训、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模式,解决部分产业人才引育难的问题。二是通过开放实习场景、提供培养经费、发放补贴等措施,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来青、留青实习就业。三是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落实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等各项鼓励政策。

(3)完善人才集聚新机制。一是出台“以才引才”实施办法,明确实施范围、推进路径,优化“红娘奖”等配套奖励政策。二是成立“海归人才创业联盟”,依托海归创业者导入先进技术、集聚要素资源、壮大产业集群。三是加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鼓励海外人才就地创新创业、进行项目孵化。

(4)打造海外人才服务新生态。一是出台外国人在青服务办法,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外籍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许可审批效率。二是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和青岛国际院士港,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三是建设山东省高校科创国际客厅、中外企业联合会、青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持续提升“人才客厅”内涵和影响力。

(5)实施青岛菁英人才工程。一是聚焦经济发展,遴选60名左右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二是围绕社会民生,遴选300名左右引领行业进步的拔尖人才。三是将青岛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升级为青岛菁英卡,开发线上信息系统、扩容服务功能,赋予未在青落户、缴纳社会保险但长期在青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同城待遇。

(6)丰富青创宝人才金融产品。一是出台“青创金”管理办法,采取委托市场化机构保本运营方式,聚焦种子期或初创期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二是扩大“青创贷”支持范围,提高政府补偿金比例,创新“人才+信用+资产抵押”组合贷方式,全年发放5000万元以上。三是拓展“青创板”,依托资本金融市场,加大人才项目融资、孵化等方面综合服务力度,扶持人才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四板挂牌。

二、建立五大招引支撑体系

从招商产业体系、政策体系、专业队伍、招商载体、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升优化“双招双引”支撑体系,助力“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

(一)清晰招商产业体系

1.建立产业招商路线图。出台市级13个重点产业链推进方案,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稳链,绘制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精选建立市级优选客商库、项目库,打造产业链高质量新发展。

2.推动市与区(市)产业上下衔接。推动各区市、功能区由下到上与全市产业规划进行衔接,与市产业部门联动开展产业链规划和设计,推动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强链补链,推动主导产业差异化招商,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二)建立专业精干招商和招才队伍

1.建好招商“主力军”。按照懂产业、懂政策、懂流程、懂经营、懂市场的要求,推动建设区市、功能区招商突击队和小分队,对准产业、找准对象,开展精准招商。

2.建立招商“特种部队”和“先头部队”。推动13个产业专班牵头部门、市直有关产业部门的专业招商团队,打造成为渗透到产业界灵敏触角、实施专业招商的“特种部队”;发挥市招商公司、境外工商中心“双招双引”网络作用,打造招商“先头部队”,构建具有地域广度和行业深度的招商引才网络。

3.发展招商“合伙人”。营造社会化招商环境,落实奖励政策,激励全国各类社会化招商机构向我市介绍投资信息,增强全市商会、行业协会招商动力,把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机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合伙人”。

4.持续加强专业招商能力。建立区市、功能区、市直部门等招商团队名册,依托市“双招双引”能力提升中心,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对主导产业、投资趋势、项目评估洽谈,签约及注册服务等环节,开展实战化训练,打造产业领域尖刀班和爆破手。

5.提高招才引智队伍水平。定期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调度推进重点工作。筹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编制青岛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业务流程模块化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人才发展统计监测联动机制,构建人才发展指标体系。

(三)建立完善“双招双引”精准政策体系

1.形成政策体系。梳理形成从支持产业发展、投资优惠、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税收优惠到招才引智等系列政策组合,通过社交平台的“投资政策”和“政策通”对外发布,发挥好政策激励作用,打造最优投资环境。

2.提高政策精准度。对发布的“双招双引”系列政策进行梳理,对实用性不强、兑现率不高的政策予以修订。在市级层面,对《社会化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等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发挥好政策激励作用。在区市层面,对与市级流程、标准相违背的予以督促整改,建立标准明确、流程清晰、兑现刚性的奖励政策。

(四)建立招商载体和要素保障支撑体系

1.发布重点招商载体项目。梳理出具备规划建设获批、设施配套完善、运营方明确、政策体系完备、规模体量较大“五个条件”的100-150个园区类和楼宇类2021年重点招商载体项目,对外集中发布和招商。同时,发布招商“两库三图”(闲置厂房资源库、办公楼宇资源库及对应的地理位置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招商地图),实现招商资源和项目精准匹配。

2.打造功能区项目承接“主阵地”。着力发挥全市各类经济园区、功能区在“双招双引”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功能区升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明确产业定位、产业规划、空间布局、配套设施,推动项目承载能力提升,形成“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综保区+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经济功能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的招商载体体系。

3.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集聚、向重点产业链集聚。用地方面,实施“标准地”供给改革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快国际招商产业园“标准地”改革试点,推动“带标出让”,提高项目落地成效;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市级统筹消化存量指标的15%用于高质量项目。用能方面,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工作,用市场化方式推进能耗、煤耗等指标优化配置,优先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环保方面,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压减腾退指标优先保障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双招双引”十强产业重点项目。落实“飞地经济”合作机制,以突破平度莱西“飞地经济”为重点,提高区市间项目招引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五)建立系统性整体性工作机制。

1.增强攻势协同性。建立招商和招才联动机制,发挥对各攻势“底板托底”作用,在协同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产业链招商、社会化招商和招引政策上发挥好引领作用和基础性支持。

2.增强攻势整体性。推进招商引资流程再造,建立从项目走访、项目洽谈、项目初审、项目评估、项目签约、项目注册、到落实指标、项目手续、项目开工等系列标准流程、工作时限,指导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

3.增强攻势系统性。发挥市双招双引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做好重点签约、顶格推进、重大活动和“四跨”(跨区市、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项目调度推进,对重点项目落地问题进行梳理和协调,推动项目快落地。

4.优化平台统筹机制。在系统内部,依托重点项目调度平台,对领导同志会见企业、重大活动签约,以及区市、重点部门、十三个产业专班、十五个攻势的重点项目纳入平台进行推进。面向投资人,依托招商社交平台,完善投资互动、政策查询、场景应用等功能,建立产业电子地图、产业载体数据,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匹配,促进商协会、社会中介引进和投资项目落地。

5.优化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机制。出台《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工作办法(试行)》,选择一批机制健全、运作良好的商协会,提高商协会对我市项目招商的贡献度。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机构平台作用,加快行业资源集聚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强化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招商服务,激励全国各类平台机构向我市介绍投资信息、引荐投资项目。发挥市直大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孵化类企业的优势和影响力,推动大企业以商招商;发挥基金对接项目优势,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6.树立系统观念,实施协同创新行动。一是建立人才工作市场化清单,以市场化机构为主体开展赴外招聘、项目评审、人才遴选等事项。二是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深化市场化选才模式,强化凭能力、比贡献、看实绩鲜明导向。三是出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本地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企业。四是统筹发挥职能部门、区市工作力量,对接重点产业专班,完善产业部门抓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