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扎根崂山!从采药人到种药人 青山农民15年引种让传说变现实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崂山是青岛人眼中的“宝山”,人参又是世人推崇的名药,“人参娃娃”就是关于崂山人参的一个神话传说。但是传说归传说,并没有人在崂山上真的发现有人参生长的迹象。如今,崂山农民曲新春历时15年,成功让长白山人参“落户”崂山,目前第二代种子繁育的参苗长势良好,崂山人参的神话传说终于变成了现实。
曲新春
种参图
手绘标记如密码
跟随曲新春走进他位于青山社区的农家小院,只见院子里种满各种盆栽,绿意盎然。“这是青岛百合,这是黄精、鹿药、石苇、虾参、垂盆草、太子参……都是咱崂山本土的稀有植物。”曲新春热情地介绍着,每种植物属于什么科,有什么习性。作为一个崂山本土农民,他熟稔这片山地上的大多数植物。
曲新春拿出他的手机、相机,里面存满了他这些年拍摄的崂山人参,从嫩绿小苗,到绿色成果,再到红色熟果,都被他一一记录。
2005年曲新春去长白山旅游,遇见一个老辈人闯关东移居的山东老乡,于是央求山东老乡给他寄些人参苗,老乡没有食言,第二年就给曲新春寄来了200多棵人参苗。2006年春天,曲新春背起背包,历时8天,分了8个地方,将这些人参苗种到了崂山的深山密林里。
人参种植图
“为了实验适合人参的地方,我找了几处不同的土壤,比如落叶松、杂木林等不同的土壤环境,种植的海拔高度也不同,海拔150米一组,300米一组,450米一组,600米一组,900米一组。”曲新春有一张人参种植图,图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种植人参的位置,手绘的图标和注释如同一串难懂的密码暗号:两块石头摞在一起,上小下大;大石头上有小石头,电线杆……地图旁边还记录着人参的成活情况:2014年6月10日查看,成活3棵……“怕自己忘了种在哪了,所以就画了几张地图,不过这些地图只有我能看懂。”曲新春笑着说。
曲新春指着一张结有红色果实的图片说:“这是今年我刚拍的,这棵人参在崂山生长已经十二年了,正长出红色的果实,它有5匹叶,人参每长出一匹叶代表了它一定的年纪。它生出的果实在周围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看它繁育出来的小苗就有30多棵。”如今曲新春种植的人参,第一代母本已有15年,由第一代人参种子繁殖的小苗也有五六年了。“第一代母本能繁育出二代的小苗,基本说明它已经在崂山‘安家’了,证实了崂山的土壤和气候是适合人参生长的。”
追神话
“人参娃娃”落户崂山
“从小就听说崂山上有人参,但是没人见过真的人参。在崂山头西北上不远处有一处地名叫‘人参窝子’,至今还这么叫。”曲新春说,崂山当地有一个人参娃娃的传说:崂山有个小道观,住着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小道童,老道士每天出门化粮米,小道童一人守道观,每天都有一个小胖孩来找小道士玩,小娃娃赤着脚,胸前戴着红肚兜,头上扎着两个小抓髻,很是可爱。老道士知道后,就给了小道士两团红线,要小道士把红线两头的大针插到小娃娃的抓髻上。小道士照做后,两人顺着红线找到了一棵已修成人形的千年大人参。于是就把发现人参的地方叫做人参窝子,这神话传说流传至今。
如今曲新春栽植的8处人参,有两处人参已经成活,并繁育出下一代参苗。崂山人参终于从传说走进了现实。
曲新春纪录的人参结果照片
在曲新春记录的崂山人参照片中,成果期的照片最多,果实由绿色到红色都被他拍下照片保存下来。“每年7月底,人参就结果了,绿色的果实不出几天就变红了,然后落地再生根发芽,长成小苗。”人参种子成熟落地这几天,曲新春要经常去看看,看到落地的种子要赶紧埋进土里,“晚了就被鸟吃了。”
“人参喜欢落叶松下的土壤,海拔高度700米到900米处的地方,人参成活率最高,长得最好。”曲新春总结说,这里的土壤上面是一层腐叶土,下面是沙质土,种植人参的地方要有坡度,保证透水透气,人参喜阴不喜阳,要保证有两层树荫遮光,一层是高处的树冠,一层是下面的灌木层。
红色为人参种子
绿色人参种子,过几天就变成红色
战野狗
镰刀加怒吼
曲新春从小在崂山长大,虽比一般人要擅长翻山越岭,但是来看一眼人参的长势,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
为了找寻一处适合人参生长的地方,又要加以保护,他把人参种植在了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不能种在有路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没有路,很多地方要从灌木丛里趴着穿过去。去一趟单程就要4个多小时,得翻几座山头。”好在从小生活在崂山的曲新春,对崂山的土地了如指掌。“有时候我站在栽种点几米处,都找不到它,需要仔细辨别我在树上做的标记,人在这样的林子里容易没有方向感,所以会有‘人参会跑’这样的说法。其实不是人参会跑,只是你在林子里迷路了。”
出发前他要准备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背包,包里带上一天的食物和水,镰刀、绳子、短刀等工具。翻山越岭,很多地方都是陡峭的山崖,绳子是必需的攀岩工具,绳子系一种特殊的扣,一头固定在树上或者石头上,越过山崖后再将扣解开,绳子顺势抽过来。
镰刀和短刀都是用来防野兽用的。“山上没有狼,但是有野狗,一米多长,非常凶猛。”曲新春回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山里远远看到了3只大野狗,虎视眈眈地站在石头上看着他。曲新春拿着镰刀挥舞,拼尽全力大喊,野狗被吓得四处逃窜,瞬间没了踪影。
山上遇到最多的危险动物是蛇,曲新春每次进山随身要带着木棍,木棍先行,草里打一打。“俗话说打草惊蛇,深草里不常见它们,如果一条河旁边没有草的地方,就要小心了,那是蛇经常盘踞的地方。再就是山口处的树上,因为鸟都是从山口飞过,蛇就趴在树上等着觅食。”曲新春说,山里的毒蛇多,是蝮蛇,被它咬一口是有生命危险的。“我曾经近距离遇到过一条叫竹叶青的蛇,它能在树冠上行走如飞,当时我从灌木里走过,手里拿的棍子不小心碰到了它落脚的树枝,它从树上掉下来,正砸在我的头上,幸好我当时戴着帽子,它触到我的帽子后,飞快地爬走了。”
“爬山是最费鞋的了,”山上的石头都带着尖角,没有路的地方更是荆棘丛生,“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看人参,走到半路上,他穿的旅游鞋鞋底掉下来了,没办法我只能从我的包上割下一条包带,把他的鞋底和鞋帮捆在一起,才能继续走路。”曲新春回忆说。
转身份
从采药人到种药人
曲新春是青山社区出了名的“植物迷”,从小就喜欢捧着各种有关崂山植物的书籍,满山遍野去溜达,对照着图片找到这些植物,然后把它们的习性记下来。上世纪70年代,曲新春还在上小学,供销社经常来收购药材,收的最多的是桔梗,当时的收购价格是5毛钱一斤。曲新春和小伙伴们结伴上山采药,“进一次山不光要采药,还要给家里割草,背着几个大筐篓就进山了。有一次走在半路上,下起了大雨,鞋灌进水去直打滑,于是我们干脆把鞋脱下来,扔进筐子里,光脚继续爬山。走得远了,一气儿能爬到崂顶。”
早有书籍记录崂山上草药品种繁多,周至元《崂山志》记载:“药有百种,而尤以半夏、红花、紫草、桔梗、柴胡、沙参、苍术、南星为多。”
“崂山是座宝山,山上的药材多得数不过来。”曲新春这样感叹道。“小时候整天在山里采药,见了好多药草,刨了就可以卖钱。后来崂山生态保护,不允许再上山采药了。”于是曲新春就开始自己培育这些稀有植物,“以前漫山遍野好多草药,刨得多了,现在不常见了。我就想这些好东西不要失传了,把那些年我刨的,再填回去。”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曲新春爱好培育植物的本心。
“每次试验培育一种植物,摸清它的生长习性最重要。不但要结合书本介绍,还要自己慢慢实践摸索。”曲新春说,自己为了试验一种植物的习性,常常要做很多试验,比如把两棵植物种在同一块土地上,一棵多浇水,一棵少浇水,观察记录植物的长势。
曲新春自己培育的青岛百合
“看我院子里这棵黄精就是从崂山上移植过来的,黄精在崂山药材中也非常有名。”曲新春介绍说,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曾作《题鹰窠涧》诗,曾记录下崂山鹰窠涧内出产黄精:“峭壁千寻立,鹰窠识旧名……何当荷长铲,岩下劚黄精”。此诗目前镌于崂山三水中巨大石崮上。崂山有两个金华谷,一大一小,小金华谷就是在内三水的鹰窠涧。该涧从前栖居着许多鹳鸟,峭壁和山崖上多鸟窝。
“老辈人还用黄精炒茶,就是把黄精根茎去毛根,切成片,放在大锅里慢炒,炒好后用开水泡即可。”曲新春回忆说,黄精泡的茶汤色金黄,味醇厚,味如琼浆般,唇齿留香。
“崂山上还有青岛百合,老辈人家里没有干粮吃的时候,经常把青岛百合的嫩叶割来当食物充饥。”青岛百合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目前曲新春通过鳞茎繁育和种子繁育的青岛百合已有几千棵,今年他还为中国园林百合园提供了青岛百合的样本植物50棵。
奔走忙
让种药成振兴乡村新动能
曲新春还有个身份是青山社区的两委委员、党委成员,最近他还在四处奔走,想把北宅藏红花的种植经验引入到青山社区。“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崂山生态保护,退耕还林,村里的耕种土地有限,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价值高的中草药,也是振兴乡村经济的一条路子。”
去年,崂山区北宅街道启动周哥庄中药种植基地项目,这是青岛市首个藏红花种植基地。项目计划分两期,其中一期种植面积110亩、二期100亩,采用在果树地块混种的方式栽植。
藏红花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号称“软黄金”,高品质的藏红花丝每公斤售价达10余万元。曲新春心里有一笔经济账:目前崂山这些社区种植比较多的经济作物是崂山茶,崂山茶是上世纪60年代引入种植的南茶,南茶喜水,每一遍浇灌都是成本的累加,现在人工成本更是不断增加,一个种植工人每天的工资就要300元,这使得茶叶种植成本都在逐年提升。人参和藏红花喜干旱,如果种植这样耐旱、高价值的药材作物,会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产出价值。
第二代人参苗
曲新春还有个想法,建一个崂山稀有植物生态园,“人参、太子参、沙参这些稀有药材植物都种进生态园,把崂山的好东西都展示出来。” 目前,农村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也是农业发展创新的新路子,崂山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态农园,像枯桃花艺生态园、崂山茶苑、大崂樱桃谷等若干休闲农业项目,已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各类特色农业旅游称号百余个,遍布崂山大地的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园集群也将发挥出振兴乡村的新动能。
展望
“药山”能否成崂山新名片
曲新春向于涛(左)展示人参长势照片
青岛植物专家于涛与曲新春已相识多年,两人因青岛百合结缘。多年热衷研究青岛百合的于涛发现青岛市政府门口种植的青岛百合品相特别好,于是多方打听得知是崂山一位农民种植提供的,于是他辗转联系到了种植人曲新春。对于专业的植物科研院所都难栽培的濒危植物,崂山当地人能培育繁殖,于涛并不惊讶,他说:“崂山本地人民对于草药的种植是有实践经验的。”实践出真知,崂山本地人种药材的经历还要追溯到上世纪。
为了保护和培育药材资源,发展青岛地区药材生产,青岛市曾在1972年、1984年两次大规模药源普查的同时,还开展了中药材易地引进和野生变家种家养的科学试验,研制疗效高的中成药新品种。药材种植科学试验始于1957年,青岛药材站在当时的崂山县北宅乡凉泉村及毕家村西山岗占用土地30亩,建立了药材栽培试验基地,种植了故纸、薄荷等6个品种。是年,药材试验场迁至崂山县李村镇双山村,占用土地10亩。至1959年,先后种植了生地、款冬花等16个品种。1961年,青岛药材站与崂山县北九水林场合建药材试验场,占地5亩,栽培获苓等10余个品种。1969年,青岛药材站将药材试验场迁至崂山明霞洞。至1985年,先后开辟了药材种植试验地43块,总面积35亩。至1987年,药材试验场的实验条件基本完善,先后引种试种药材60余种。“药材试验场的种植员工大部分是雇崂山当地人,其中明霞洞试验场离青山村有一条石阶路,半小时可达,所以当时试验场种植员工,大部分是青山村的当地农民。”
崂山人参开花后结果,红色为种子
崂山人参开花后结果,红色为种子
《崂山续志剩言》记载,明清崂山山民“春采药,夏采蝎,冬割蜜脾。负框携篮,周山刨抉。”采药和种药,在崂山当地都是有传统的。
“崂山本身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5°56′,是生物成长的黄金带,海洋性气候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使得崂山就像一个天然的露天大温室,很多人不知道这里还生长着很多热带植物,像红楠、元胡、胡椒、伯乐树等等。崂山本身就是一个生态植物宝库。”于涛介绍说,“在长白山能生长的人参,在崂山上也能够生长,只是我们缺乏种植经验和试验经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涛曾跟随他的老师、著名植物学家王凤亭,走访崂山推广南茶种植,那时候崂山本地还没有茶叶种植,“地里种的地瓜还不够吃的,谁种茶叶?”于涛还记得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和排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崂山人民不再为吃饭发愁,靠着南茶种植走向了小康富裕的生活。
“崂山是一座宝藏山脉,是植物和药用植物的天然生态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片生物黄金生长带上,如果能种植更多高价值的中草药,比如藏红花、人参等,将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大的动力和活力。”于涛认为,青岛崂山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发展源动力。中草药种植将是崂山生态发展的一个创新方向,既赢取产业效益,也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动能,成为一张新名片,助推乡村振兴。”
释疑:
常说“崂山参”,此参非彼参
“我们在饭店里经常能吃到的叫崂山参的菜,比如炸崂山参、崂山参炖鸡等,其实是桔梗。”青岛植物专家于涛介绍说,桔梗是桔梗科植物,人参是五加科植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而且从药用上来说,两者差别也非常大。桔梗润肺止咳,有溶血的作用,生的桔梗溶血作用特别强,没有补性。人参是贵细药材,它的根茎、花、种子都有药用价值,补气补血,被誉为“百草之王”。
- 美国汽车冲撞人群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15人
- 【视频】敲响太平晓钟,祝福2025!赶早登上崂山,开启新年第一天
- 逛展会、买年货、赏民俗……1月3日至5日,来崂山沙子口赶“年集”
- 开启新年登高之旅 感受崂山独特魅力——2025“太平晓钟·福道崂山”登高祈福民俗活动明天举办
- 【视频】在崂山跨年,请您看过来!崂山交警发布跨年交通调流工作方案
- 浦发银行青岛崂山支行联合京学天玺幼儿园开展小小银行家活动
- 文商学院15周年 | 助力企业家成长 赋能青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15年,她“不经意间”种下5万棵桂花树!最大树冠直径超3米,隆冬也能闻花香
- 建造幸福房,绘就安居梦!城阳区全力护航居民“最美回家路”,2024年累计回迁社区15个
- 求好评,换糖吃!崂山办公楼里有个送快递、代跑腿的“小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