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 I 鹅鹅鹅,国宝“五龙鹅”背后故事多;人欢鱼跃,700米大网拉起来…记者带你探丰收

2021-09-23 06: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0747)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半岛全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为您呈上带着鲜味的报道。在这里,我们感受丰收的喜悦,感受大地和海洋的富饶,也感受现代化浪潮下新农业的律动!

>>>探鹅记<<<

年产蛋世界第一,青岛有群鹅的“神”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嘎!嘎!嘎!一群气质不凡的大白鹅一见到记者的镜头,立即敏捷地闪开。它们可不愿让人想拍就拍,人家也是有身份的——鹅中精英,堪称国宝的“五龙鹅”!

五龙鹅

我国是世界最大水禽生产国,肉鸭、蛋鸭和肉鹅、蛋鹅的饲养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70%。说到产蛋量,我国原有的纯种鹅“五龙鹅”以最高每年100枚的产蛋量居世界第一。近日,青岛市又印发意见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提出围绕五龙鹅等地方品种优良基因研发新品系。这种鹅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豁眼鹅(五龙鹅)

不愿上镜的宝鹅

9月16日,记者来到莱西市姜山镇青岛鑫河畜禽良种繁育场,王哲经理把露天养殖场的门打开,开门声让原本没有那么嘈杂的鹅舍躁动起来。白花花的鹅群嘎嘎叫着快速通过一个洞口钻进内屋鹅舍,王哲说,鹅很警觉,稍微有点动静就避开了。还没有钻进洞口的鹅群就原地嘎嘎地打转转,如果靠近鹅舍,它们就叫声更高,钻进内屋鹅舍的速度也更快。

室外一个鹅舍群里的五龙鹅看到人立刻从洞口钻进屋内

五龙鹅钻不进洞里,就在洞口打转转

想给鹅来个特写镜头,那真是太难了,不是站在远处镜头拉长的事,是鹅跑了你根本就拍不到。记者站在鹅舍里屋,每一个鹅舍有个洞口,王哲经理站在屋外往里面赶鹅,好不容易赶进来几只,看到陌生的记者,鹅们又从洞口跑了出去。显然不想上镜,这群鹅低调背后可是满满的实力!

室内鹅舍没有一只鹅,鹅见到人都出去了

王哲说,五龙鹅又名豁眼鹅,眼睛近看,眼皮好像被豁了一刀。主要产于我省莱阳、莱西、海阳等地、以生长快、产蛋量高很少抱窝而著称,体型较小,是优良的蛋鹅品种。它们主要以草为主食,与鸭子相比耗粮少,效益高。但是,前些年由于外地商贩高价收购,农民养殖的数量变少,纯种五龙鹅最少的时候数量降到不足1万只而且分布零散,如果不采取保种措施,五龙鹅这个品种有可能最终消失。

豁眼鹅(五龙鹅)的豁眼与非豁眼性状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宝维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对五龙鹅的选育及养殖进行了研究。从一家一户开始,到胶东半岛每年的孵化量和推广量近100万只。现如今,在莱阳、莱西、海阳,包括潍坊地区,五龙鹅的养殖产业越发兴旺,对于农民致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被誉为“五龙鹅之父”。

王宝维教师曾获“齐鲁最美教师”奖

青岛鑫河畜禽良种繁育场南靠姜山湿地,东临五龙河支流错洋河,西临大沽河流域,自古以来农村就有饲养家鹅的习俗。2006年,承担了青岛市畜牧兽医局下达的五龙鹅保种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在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畜牧研究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保种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项目设定标准。

2013年以后,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继续开展保种和繁育工作,年向社会提供鹅苗5万多只,销往周围10余个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当地农户的喜爱,为继续保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繁育场现存五龙鹅3000只,其中母鹅2500只,公鹅500只;另外,5月份从青岛农业大学高密基地引进种蛋900枚,自行孵化。

鹅舍室内状况

2021年年末,计划存栏五龙鹅2680只,其中基础群480只(母鹅400只,公鹅80只),后备群2200只,建立家系40个。

为纯种鹅建新家

鑫河良种繁育场养殖场始建于2006年,原名莱西东屯养殖场,设计之初为肉鸡养殖,后来经简单修整改造成鹅舍,房矮(屋高2.2米)、门窗简陋、屋顶老化、没有风机湿帘,不能满足正常的五龙鹅保种工作需要。从2020年11月底,在王宝维教授、程明主任的指导下,投资80多万元,对鹅场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五龙鹅保种舍1栋,长宽高各80米、10米、3米,育种舍1栋,长宽高各70米、14米、3米,屋顶采用彩钢瓦、岩棉防火结构,冬暖夏凉,网上饲养,全自动清粪。

屋内鹅舍的格状地面

发酵后的鹅粪对环境没有污染,直接运送到附近的承包地种植墨西哥玉米。这种玉米以秸秆为主,青绿多汁,一年能收获3茬,粉碎后给五龙鹅吃,能够补充维生素和粗纤维,非常适合鹅的育成期饲喂。鹅舍还配备风机和湿帘,能让鹅群渡过一个舒服的夏季。为了提高空间使用率,下一步计划开展鹅的笼养,目前省内还没有先例,没有借鉴的经验,这需要慢慢摸索,先少数量饲养,成功后再扩大生产。

为鹅舍安装的风机

鹅舍安装的湿帘

鹅场四月份孵化,五月份开始育雏,六个月后开始产蛋,每年1月份进入产蛋期,高峰期两天产一个蛋,产蛋期结束后就淘汰,虽然第二年还可以饲养,但产蛋量下降,效益降低,不如养新鹅。今年的养殖数量比去年增加20%,每只鹅年产蛋量95枚左右,计划明年力争达到100枚以上。

选蛋与包装车间

为了提高品种纯度,做好保种工作。王哲说,养殖场其实一两个人足以维持生产,为了把家系建好,便于观察、登记、分类和筛选,他请了五位工人,这些人力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家系的建设上,让五龙鹅优中选优,不断提高五龙鹅的品种纯度。这个工作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需要几年以上。

鹅们喜欢打群架

王哲说,我们穿的鹅绒服也来源于白鹅的绒毛,做羽毛球所用的材料也是利用鹅身上的翎毛。每年安徽地区的老板派人到各个屠宰场收鹅毛,把毛和绒给取出来,老鹅能提出绒毛来,鹅绒大约售价1800元一公斤,加拿大等用的比较多。每年淘汰白鹅的时候以11元一斤往外卖,前年他出差到南方扬州,到处是盐水鸭、盐水鹅。北方对鹅的需求量还是不如南方高,潜力还很大。

王哲展示他们的孵化器

据介绍,鹅虽然游泳,但是它不像鸭子会长时间呆在水里,鹅一般呆在水里也就是5到10分钟。鹅对鲜艳的衣服颜色警觉性较高,以前就有老鹅看家的说法。鹅的寿命也很长,他说潍坊昌乐乔官镇大善地村的一个朋友张学永曾经养过一只普通老鹅,这只老鹅寿命有31年。张学永当时是从一个养殖户手里买的鹅,据他跟村里人打探,这只已经28岁的老鹅和养殖户女儿的年龄一样大。现在张学永有自己的昌乐春晖养鹅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发放种鹅3万到5万只,年孵化30万到100万羽。

鹅也会打群架,特别是不同群舍的鹅,不能混群,混群必打,必斗得你死我活。当地一般小的养殖户养200到300只五龙鹅。

一只鹅收益百余元

潍坊临朐美华肉鹅加工厂设有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场,打通产业诸多链条,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白鹅养殖企业,年存栏鹅有10万只。总经理苗成玉说,他们拥有我省最大的养殖场,投资千万,有20多个养殖工人,因为设施先进,一个工人就可以操作。他们的笼养鹅技术先进,产品主要给一些知名企业供货。苗成玉说。目前养鹅技术整体没有养鸡鸭那么成熟,自己搞了27年的养殖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摸索,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鹅舍旁五龙鹅饮用水深碗

五龙鹅不是全年提供鹅苗,因为鹅的产蛋周期短。每年天气逐渐变暖,他会全国选购鹅苗,采购种蛋。因为五龙鹅是一种偏小型鹅,他建议对五龙鹅继续进行选育,经过选育每年五龙鹅可提高三四两体重,经过五六年选育,五龙鹅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都会更高。

莱阳市林丰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徐英介绍,他们当地的高格庄镇和姜疃镇是养五龙鹅最多的地区,他们合作社主要养商品鹅和五龙鹅,因为五龙鹅的体重小,但是产蛋量高,所以他们一直以五龙鹅的蛋为主要收益来源。年景好的时候一只五龙鹅收益100多元,年景不好的时候一只五龙鹅收益在60元左右,目前他们在养五龙鹅1000多只。

选蛋与包装车间

莱阳市五龙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中林说,2010年他开始养五龙鹅,养了800多只,当时每只鹅在产蛋周期的产蛋量是60至80枚。随着这几年不断对五龙鹅提高纯度,科学养殖,目前他养的五龙鹅达到了6000多只,每只鹅的产蛋量也达到100至120枚,预计今年收益超百万元。他说2018年和2019年是效益最好的时候,正常的情况下,每年收益应该提高20%。他的养殖场里的母鹅体重一般是6斤半到8斤,出栏的的时候一般都卖到屠宰场,公鹅体重一般是8斤-11斤左右,出栏的时候一般有江苏扬州收购商来收购,鹅一般是12元左右一斤。下一步,他们要提高70天鹅的体重达到7斤半。

“五龙鹅之父”

曾自掏腰包保鹅种

原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宝维教授被誉为“五龙鹅之父”,可以说他为这只鹅倾注了自己几乎全部的心血。

王宝维教授查看鹅苗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参与农业部和山东省的五龙鹅品种资源调查、收集、利用工作,以及保种场的选址。第一个保种场是建在莱阳的一个畜牧站,当时王宝维教授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 保种需要很多场地、饲料和人工,由于收益慢,大伙都不想养殖。当时他的工资也不高,每个月不到50元,在这种情况下他每月拿出几十块钱给农户买饲料,一家农户免费送两三只鹅。不光送鹅,还要反复叮嘱,告诉农户养殖注意事项。那时候没有手机,只有单位有电话,联系事情很不方便,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处赶。到了后期,我省有了专项的保种经费,虽然费用不是连续发放,但是比以前好多了。

王宝维教授查看五龙鹅生长状况

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特殊时期,禽类面临大面积屠宰。为了保种,他又在东营搞了一个养殖场,后来又把五龙鹅的种鹅运回莱西。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五龙鹅的遗传价值,在专业人士眼里,这就是金不换的优良品种遗传资源!

20年之前,王宝维教授就开始筹备想建青岛农业大学自己的保种场。慢慢地,鹅的产业化也发展起来。1996就开始保种育种,最好的五龙鹅始终在他身边饲养了。以前鹅都在老百姓手里,他委托别人的养殖场帮助饲养,有的人嫌鹅长得慢就杂交,近亲杂交就乱套了。有时候赶上鹅价上涨,养殖户就卖了,觉得能收个现钱,家里有急着用钱,孩子上学的,就把鹅出售换钱了。当时两年以上一只鹅的羽毛可以卖到16元到18元。农村里的鹅长得漂亮,体格也大,一只鹅卖个200元,有10只鹅就2000多元,对农民来说是不小一笔财富。

经历了很多波折,王宝维教授决心要建自己的保种场。从2006年就把最好的五龙鹅种苗选过来,在高密市建立了保种场,约有2000只,有200个家系,不光有纯白色的五龙鹅,还有灰色的五龙鹅也保存了下来。

王宝维教授说,单纯依靠企业或个体户保种也不行,如果遇到特殊原因或者经济浪潮,都会对种苗造成伤害。从目前看,五龙鹅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我们国家鹅的产业从良种繁育、饲养、加工、销售,基本销售网络已经形成,南方大型鹅种产蛋量只有25-35枚,中型鹅种能产蛋60枚, 我们这个五龙鹅能产蛋90到100枚,在繁育现状产蛋量是世界最多的。这样一个高繁殖力的品种,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国内的五龙鹅,近亲杂交都会退化,五龙鹅繁殖性能高、体格小,适合作为繁育体系的母本,再选一个大型鹅种作为繁育体系的父本,这样进行杂交,对我国肉鹅的繁育将起到一个巨大的作用。

王宝维教授与同学们在实验室

王宝维教授说,之前国外看到我们的五龙鹅产蛋量高,策划了很多运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想往国外运蛋,还利用高薪请王宝维教授为他们工作。但王宝维认为这是我国自有的宝贵品种,应当坚守国门,一直坚守把五龙鹅品种留在国内。他说,这个品种的种鹅在我们胶东半岛每年繁殖在30万到40万只左右,因为鹅是不长肿瘤的,它的产品价值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开发。对农民增收致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只种鹅能赚到100元左右。鹅吃草,能够节约大量粮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下步五龙鹅将将往蛋用系和肉用系两个选育方向发展。

目前五龙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繁育、养殖、饲料生产规范。为其他更多五龙鹅养殖户提供标准化养殖做到了有章可循,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相信这只宝贵的鹅,在人们的关爱下,一定可以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寻鲜记<<<

700米大网下水,刀鱼、鲅鱼拉上岸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陆金星

大家齐心协力,将渔网拉上岸。

九月的青岛,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西海岸风河口南侧,伴随着高亢的渔家号子,一条700米长的大网缓缓下水,又到了隐珠街道大哨头村村民一同拉大网的时间了。拉网捕鱼,是青岛西海岸沿海地区传承千年的传统渔家民俗 ,9月22日中午,56岁的张光好与20多名村民开始下网,一艘渔船载着大网缓缓驶离海岸,在海中划下一个半圆。

鱼儿上岸,收获啦!

  这种传统拉网捕鱼的劳作方式承载着深厚渔家文化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一线排开的拉网渔民满载着收获的期许,沿用着原始的拉网和分配方式,共同参加拉网活动,共享渔家幸福生活。现场,村民们和参与进来的游客在渔把头的指挥下,自然分成两队,一起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共同拉起千余米的大渔网,参与者共同分享收获的鱼虾。据张光好介绍,如今拉网已不再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主要是闲着没事,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进来,收获海鲜的同事,主要是收获快乐。

借着海浪的力量,拉网需要用巧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围圈”越来越小了,在岸边都能看见网里的鱼儿跳来跳去了。“使劲拉!使劲拉!”83岁的王钦已有几十年的拉网经验了,老人站在网的最前端,把握着方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终于迎来收获。随着渔网两端慢慢被拉上岸,网内的鱼越来越密集,最终变成了银光闪闪的鱼群。

拉网开始,大家一起把着绳子拉起来。

  “受前几天大风降雨天气的影响,今天收获得不多,只有几百斤鱼,但今天的鱼个头大,有刀鱼、鲅鱼、鲈鱼、舌头鱼,还有螃蟹。国庆假期里,游客们可以前来拉网,体验渔家生活。”张光好告诉记者,拉网主要看潮水,潮水好的时候,一网能拉几万斤。

拉网队伍中不少七十多岁的老人。

一些游客也加入了进来。

收网,网口越来越小。

大家齐心协力拉大网。

700多米的大网一点一点拉上岸。

伴着口号,大家一同拉大网。

把拉上岸的鱼集中起来,装入箱子。

收网,将入网的鱼集中起来。

将收获的鱼装进三轮车。

将各种杂鱼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