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今又重阳。重阳之日,有祈福、有亲情,更有数不尽的牵挂。青岛各界开展丰富多彩的重阳节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
即墨这对耄耋夫妻相守64年 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心意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作为丈夫,从战场九死一生归来,他扎根农村,务实敬业,奉献出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作为妻子,她在家里忙碌,打理全家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无怨无悔,默默付出。64年,他们用真爱诠释一段人生,用无悔表达一世情缘。岁月长河无孔不入地侵入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在日积月累中将两人结成坚如金石的联盟。64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起伏跌宕,他们相互陪伴搀扶,在平凡的人生中写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颂歌。近日,即墨区钻石婚耄耋老人李斯梅和徐秀兰,在即墨区金口镇青山社区家中,向记者讲起了他们幸福婚姻的秘诀。
“过了一辈子了,一看眼神就明白想什么”
“每天吃喝拉撒,都是老伴伺候,她这么大岁数了,也是真不容易。”10月13日,记者在即墨区金口镇青山社区见到了89岁的李斯梅老人,虽是耄耋之年,但是老人家却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脸上总是挂着亲切慈和的笑容。
他告诉记者,4年前因为腿不好就一直卧床养病,都是老伴没日没夜地照顾,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大清早,只要他一出声,老伴马上就起来,要是没有她的悉心照料,自己的身体也不会这么好。说话的同时,老伴徐秀兰端来了一杯温水,她一边细心地递给老伴,一边嘱咐着一定要多喝水对身体好。
“老伴老了以后有时有点啰嗦,我的经验就是不管老伴怎么说,我就装着没听见,我不说话,她也就不再啰嗦了。”谈起夫妻相处之道,幽默的李斯梅老人笑着说,老伴过去为了这个家吃了那么多的苦,自己心里是很感谢她的,老两口就应该互相理解忍让。
“老头子口味重,喜欢饭菜咸一点,那我每顿饭就给他单独做适合他口味的,他喜欢吃虾酱,我就保证每天饭桌上都要有虾酱。”徐秀兰老人今年也已经81岁,但是身体非常硬朗,她一直不停地里里外外忙碌着,默默地照顾着自己的老伴,“过了一辈子了,有时候不用说出来,一看眼神就明白心里想什么。”
简单平凡的烟火生活,60余年的婚姻,两位耄耋老人有磨难、有坎坷、有付出,但是夫妻俩却同心协力,包容、理解、坚守,也收获了今天的满满幸福。
16岁青葱岁月参军,荣誉属于牺牲战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斯梅是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949年2月份入伍,那时只有16岁,曾经参加过四舍山、铁骑山、窝洛子、灵山等战斗。
苍苍白发,熠熠勋章。对于眼前这位89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沧桑往事有很多已经淡忘,然而那段戎马生涯却是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生命记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但是这份荣誉不是我的,而是属于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我只是替他们领受。”李斯梅特意把国家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的荣誉勋章和一些奖状拿给记者看,他的动作小心翼翼,视这些荣誉犹如无价之宝。
当提起曾经的那段战争岁月,老人的眼睛里含满了泪水,看着窗外,思绪也仿若回到了几十年前硝烟弥漫的残酷战场上。“印象最深的是窝洛子战斗,当时敌人的一个炮弹打过来,身边一个战友被炮弹皮打中脖子,当场牺牲。”李斯梅回忆说,他当时虽然没有受伤,但是身上背的被子里打进了好几块炮弹皮,其中有一块就隔着薄薄的一层衣服。
“那时我在部队年龄比较小,个头也很小,一身军装穿在身上显得特别大,都快到膝盖了。”战争的残酷,敌我的生死,都没有让这个16岁就参军的少年有所畏惧,每次冲锋时李斯梅都是冲在前面,战友们心疼这个小不点,每次打仗都把他挡在后面,可是趁战友们不注意,他又冲在前面。在一次战斗中,一块炮弹皮从李斯梅的脚底下穿过,把他的鞋子打飞了,后脚跟也严重受伤,即使这样,他仍然咬牙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才下战场。
每天面对生死,打仗条件更是艰苦,天天只有地瓜干和咸菜可以吃,渴了就喝凉水,两个战士共用一床被子,新兵没有武器,每人只有4个手榴弹,可是这些困难从来没有让这些英勇的铁血战士们畏惧和退缩。“我们靠的就是意志,钢铁般的意志,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李斯梅的语气里充满了坚定,他说现在的生活太好了,跟以前比想都不敢想。
战场归来过平凡生活,扎根乡村默默付出
1959年1月份,李斯梅退伍回乡,此后的几十年,他扎根乡村,为家乡的发展默默地发光发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一个老兵,一个老党员,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回乡后,李斯梅担任起村庄的民兵连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积极认真,从不松懈,训练的民兵在县里多次拿到第一名。
“吃完饭放下筷子就去忙了,整天见不到个人影,家里啥也不管,一大堆事都要我自己张罗。”徐秀兰说道,当时自己也有怨言,但是老伴就是这样的性格,不管干什么都特别认真,后来自己也就理解了,尽量自己把家里的活都干完,不让老伴操心。
李斯梅有4个孩子,儿女们都非常孝顺,虽然相距较远,各自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要忙,但是大家都尽量争取时间,轮流回家照顾两位老人。“父亲自从生病以后,平时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照顾,我们做儿女的看在眼里, 也是打心底地感动。”李斯梅的儿媳妇孙巧花告诉记者,大家每次回来以后都尽量帮着多干点家务活,减轻母亲的负担,让两位老人轻松一下,能更好度过晚年。
“老伴和孩子们都很好,我腿不好,大家都着急担心,一直不离不弃地陪在我身边。”李斯梅感慨地说,天下没有不吵架不拌嘴的夫妻,他和老伴能携手走过64年,离不开相互的理解和包容,现在他们身体也挺健康,还能相互依靠和扶持,儿女们也都孝顺,这就是他们老两口此生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