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岛|翻翻假期朋友圈,小麦岛、石老人、崂山等景点很热门 揭秘背后动人的故事

2022-05-04 22: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95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五一小长假,为了安全,市民们选择了周边游。于是,在朋友圈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岛的热门景点游人如织,比如“时尚网红”小麦岛,‘’经典景点”石老人,“海上名山第一”崂山。那么,它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下面我们来追溯一下,是旅游小结,也是“知识帖”。

小麦岛:“墨岛”变绿岛

大海,草地,音乐,清风。小麦岛已经成为市内旅游的热门景点,在朋友圈中,占据着榜首的地位。

三五好友,一个帐篷,花样美食,谈天说地。在小麦岛上,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尤其是草地露天音乐会,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自发择一处空隙,席地而坐,聆听海风送来的旋律。虽离市区很近,却又远离了喧嚣。

小麦岛,是一处海岛。原来,隶属于大麦岛村。所谓麦岛,其实是“音译”,据老居民称,应该是“墨岛。”大麦岛村在明清时期均被称为“墨岛”。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的村庄示意图中,仍标为“墨岛”。据说到了清末中期,村庄周边相继有了徐家麦岛和王家麦岛等村庄后,“墨岛”村民觉“墨”字不雅,从此就改为大麦岛村。所谓“墨岛”村名,源于该村村南海边一个小岛(现小麦岛),因岛上土质黝黑而称“墨岛”,该村由此名“墨岛村”。

其实,大麦岛海域上有一黑一红两座小岛,黑者如墨,山顶的巨石浮于青黛之上,叫“墨岛”。红的一座,环岛皆赭红的岸礁,一片濯濯赤地而无植株掩映,故名“赤岛”。从垂直距离看,墨岛在大麦岛之前,为了跟大麦岛对仗,村人们在墨岛前加了个“小”字,叫做“小墨岛”。

有说法称,因为 “墨”的读音在百姓口中接近于“mei”的读音,久而久之,形成了麦岛。

麦岛不止一个,麦岛村位于香港东路以南、北依浮山、南临大海,西与辛家庄接壤,沿海岸线绵延1.7公里,面积0.128平方公里。麦岛村可分为大麦岛、徐家麦岛、王家麦岛三个行政村。大麦岛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戴氏先祖由河南汝宁徙居,因此大麦岛曾经也叫“戴家麦岛”;于姓自明永乐年间从文登到错埠岭定居,后长支于腊神、于功神等经大尧社区到此;明万历年间,蓝姓和王姓又分别从即墨城里十字街和崂山登窑搬到这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姓村落。

三个麦岛一条线。六百年盘绕的古脉沧桑始终和这条线不离不弃,大麦岛——徐家麦岛——王家麦岛迤俪东来,而把黝黑的小墨岛遗落在海上。(《三个麦岛》于佐臣 )

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麦岛周边的高楼逐渐林立。小麦岛见证了周边的巨变,也曾因被忽视而落寞过。当“绿岛”的理念进入规划之后,小麦岛逐渐改变了容颜,越来越美,颜值和气质也大大提高。2021年10月,小麦岛成功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石老人:父女情深

朋友圈里,频频亮相的景点,还有眺望山海的石老人。

老人以手托腮,极目眺望,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任凭潮起潮落,仍目不转睛。仔细聆听,那淹没在海浪中的呜咽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飘散在风中的低语,是老人对亲人的呼唤。

关于石老人,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老渔民,跟女儿牡丹相依为命。牡丹心灵手巧,才貌过人,渔霸胡满天欲霸占牡丹,牡丹誓死不从。龙王闻之,派虾兵蟹将将姑娘抢入东海龙宫,可怜的老渔民,日夜思念女儿,从此便天天坐在礁石上望海,盼着女儿归来。他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礁”。

当然,这是传说。

沿着石老人浴场走近“老人”,可以看清楚这是一座高达17米的巨大礁石,矗立碧波之中。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大自然鬼斧神工,用风雨将礁石雕刻成了托腮老人的样貌,供世人欣赏遐想。如今,它成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

北九水:名人留诗篇

朋友圈里晒出的旅游景点中,崂山自然是人人必去的景点之一。

因为时至气候较为干旱的春末夏初,北九水潮音瀑显得有些“羞涩”,洪流变细流,顺山石而下。九水十八潭的潭水,也仅剩几处地势较深的石底,保留着清澈的山泉,泉水中乌黑的蝌蚪聚集成群,成为孩童惊呼的对象。

九水,位于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麓,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北九水是崂山风景区的一条旅游主线,经过开发建设,新的九水更加体现了“九水十八潭”的自然风貌。

北九水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崂顶源泉之水从海拔1100多 米的高峰顺势而下,中途又汇集了众多的溪流,凌空泻入靛缸湾,又从靛缸湾溢出,沿着长长的深山峡谷,弯弯曲曲,时急时缓,时聚时散,奔腾而下。再配以两侧群峰耸峙,禽鸟啼鸣,奇光荟萃,绿树成荫,山与水相互缠绕,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瑰丽画廊风光。这里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 浪花雪白,潭水碧绿,变化无穷。当步入这幅巨大的画廊时,自己也自然而然变成了"画中人"。

寻觅北九水历史渊源,蔚竹庵值得一书。

蔚竹庵坐落于崂山中部的凤凰崮下,为全真教宋冲儒真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所创,清道光年间重修,2000年重建。蔚竹庵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苍松竞茂,怪石嶙峋,时而云雾弥漫,时而云消雾散。清风吹过,翠竹飒飒而鸣,泉水泠泠成韵,造就了“蔚竹鸣泉”的稀世景观。诗云:“峭石开青壁,嶙峋不计年。叩门惊宿鸟,隔涧听流泉。树老含秋色,峰高入暮烟。逄君栖隐处,遥望白云间。“

1934年8月1日,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在亲友们的陪同下,携带小女儿来蔚竹庵游览时,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文思泉涌,挥笔写了《咏蔚竹庵》的七绝诗一首: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北九水的潮音瀑是景点的“终极目标”,成为众多旅游者登山的动力。潮音瀑是内九水的尽处,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面岩石裂开如门,瀑布从中三折泻下。潮音瀑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岩瀑潮音”。 此处飞瀑清潭, 谷壑幽邃, 凉气袭人,盛夏游此,分外惬意。靛缸湾北岸建一“仙舫”,是为纪念在此与侵华日军作战而牺牲的崂山游击队的将士们。观瀑亭建于西南崖巅,内设石桌、石凳,在舫与亭中凭眺危崖垂瀑,兴致无穷。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赞九水瀑布诗: “谷口销重重,攒天尽两峰。半空飞瀑布,一客拄长筇。洗净尘嚣耳,清浇磊块胸。悬流穿地底,下有老蛟龙。”

如今崖壁上的潮音瀑三个大字是叶恭卓所书。在瀑布旁的崖壁上,还刻有书法家黄苗子的诗。1981年7月25日,黄苗子在游览北九水时有感而发:“游踪不到鱼鳞峡,不识崂山风景奇。三面苍崖萦碧树,千重涧水汇清溪。我初目眩疑迷幻,泉作琴音引梦思。觅句艰难终未惬,故应写出无声诗。” 清高凤翰诗《鱼鳞口观瀑布》,刻于靛缸湾西侧石壁上,1980年由书法家钱君陶书,幅高3米多,全诗为:涧水从天下,奔流万派喧。跳珠凌水末,飞雪溅云根。寒欲生毛发,清真洗梦魂。时逢采药者,或恐是桃源。

可见,众多名人曾登上北九水,并留下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