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石老人 ⑤ 各地为何都爱护海边凸起的石头? 保护海蚀柱,就是保护“流量密码”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纵观国内海蚀柱,尽管绥中有”姜女坟”,北戴河有“鹰角石”,但柱体上被大自然精心雕琢出“心”形洞的,唯有青岛“石老人”。
本报5月25日报道版面
不管是姜女坟,还是鹰角石,近年来,辽宁绥中、河北北戴河等多地都在设法保护海蚀柱,并围绕姜女坟和鹰角石等,进行海蚀柱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事实是,一定程度上保护海蚀柱,就是保护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恰恰是,每年接待百万游客的“石老人”,已成青岛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流量密码”。
不允许破坏的姜女坟
在辽宁绥中县万家镇南边的大海里,立着几块大礁石,人们叫它姜女坟。其实姜女坟就是一种天然的海蚀柱。不过姜女坟在山海关附近几百里的海域内,好似一个特立的海上标志,十分引人注目。
姜女坟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碣石十分近似,又因流传甚广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东戴河,遂称这里为“姜女坟”。东戴河景区是历史在绥中沉淀和演进的文化精髓,尤以与碣石和长城相关的文化最为丰富多彩。
绥中的“姜女坟”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当前全县文物古迹多达100余处,这些文物以浅海内矗立着的著名的碣石奇景,即姜女坟海蚀柱为主。据考证,历史上有五位帝王先后巡幸于此,并多留有诗篇。而碣石对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始皇行宫群遗址——碣石宫。秦始皇在此建宫驻跸,刻下著名的《碣石门辞》,这里与多块海蚀柱也就慢慢留给后人“孟姜女哭长城”的动人传说。
推动旅游业,离不开重要景点的保护。
在绥中县,当地以“姜女坟”和秦始皇行宫群遗址为中心,进行重点保护与开发,形成了东戴河旅游景区。
“很多年前,也有人驾船靠近海蚀柱。”文物部门这名负责人说,但官方采取了相关措施,早前到现在,都不允许任何人对海蚀柱进行人为破坏。
“如果破坏了‘姜女坟’,受损的不光是景区的精神支撑。”这名负责人说,“一个地方的精神图腾也就崩塌了。”
鹰角石:有专人看管
北戴河的海蚀柱——鹰角石,同样成为秦皇岛的精神象征之一。
宽、高各20米,厚10米的鹰角石,矗立在北戴河岸。据考证,鹰角石同样出于海浪的“精雕细琢”。
为了保护鹰角石,官方近年来可谓下足了功夫。
当地官网显示,鹰角石所在位置,如今已经被开发成鹰角公园。该公园占地三百余亩,面积20多万平方米。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鸽子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故名鸽子窝。
北戴河的“鹰角石”
1937年在海边石崖顶端修一凉亭,取名鹰角亭。石柱琉璃瓦,古朴、大方,为1937年时修建。接鹰角亭,沿西南走向,是一座两端分别由四角亭和敞亭连接的望海长廊。其造型吸收了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长廊典雅大方之特点,在设计上采用了透景、借景的方法,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该长廊长50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公园最为吸引人之处就是观日出,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是在赤土河口东西向石英脉的大断裂带的鹰角石上,日出时,万籁俱寂,水天相连,色彩变幻;红日涌出一霎,水上水下红日相接,瞬间跃出水面,霞光、阳光洒满山峦沙滩,犹如覆盖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幕。每到旅游季节,游客们便早早地来到这里,一睹海上磅礴壮观的日出景象。
为了保护好矗立在北戴河岸的鹰角石,当地官方除了在鹰角石旁设置护栏外,还安排专人进行看管。
潮安海蚀地貌:周边封山育林
在连云港市北排淡河入海口、大板桥闸西侧山脚处,有一尊栩栩如生的蟾蜍石。这尊名曰“金蝉戏水”的巨石并非普通的象形石,而是经过海水长期侵蚀而成的一种海蚀景观。
上世纪80年代,连云港市与日本堺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当时连云港市代表团前往堺市进行友好访问时,官方在大板桥嘴采撷一些形态各异的“海浪石”,作为市政府的礼物赠送给堺市政府。90 年代初,堺市友好访中团来连回访期间,还专程到宿城乡进行了友好访问。“海浪石”便是促成此次访问的纽带之一。
连云港市地学界一直重视本地海蚀地貌的保护和利用。早前,当地学者曾多方呼吁,并在《地名知识》《地理》杂志及其他专业刊物撰文,将羊山岛、连岛、秦山岛的海蚀地貌列为地学夏令营研考地,进而申报地质公园。
广东潮安海蚀地貌有保存完好的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平台以及形态各异的花岗岩海蚀石等。早在1999年,当地就成立了潮安县梅林湖古海蚀石群地质地貌保护区,2003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4月,广东潮安海蚀地貌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
当地官方曾称,潮安海蚀地貌对研究潮汕平原地质发展、海平面升降、古海岸的变迁等古地理变化历史和新构造运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保护区管理处的成立,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景观,使之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潮安区一直都重视保护古海蚀石群,规定湖区四周总面积566公顷保护区域,明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进行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生态安全等建筑项目和违法行为,并及时采取封山育林、禁采禁伐和退耕还湖等一系列措施,使整个自然资源和地质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
本报5月13日报道版面
本报5月19日报道版面
本报5月20日报道版面
本报5月23日报道版面
每到落潮,海蚀柱旁边总有游客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