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丨于学燕委员:依托城市更新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路径

2022-12-29 19:5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605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青岛市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多年前就有纺织业三城“上青天”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企业更是异军突起,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工业遗产。

今年市两会上,民革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于学燕委员就十分关注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这个话题。她介绍,近年来,青岛市切实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诞生了不少成功范例,如青岛啤酒厂、青岛国棉五厂两处工业遗产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围绕其打造的青啤博物馆、青岛纺织谷已成为青岛市工业旅游的闪亮名片。

于学燕委员对此开展了专项调研发现,青岛市工业遗产仍存在保护不力、政策配套不到位,以及活化利用模式不丰富、收益不明显等问题。“当前,全市正在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有必要从城市更新的整体框架出发,重新审视青岛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探索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争取让老遗产焕发新活力,助推城市更新及产业重组、城市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承。”于学燕说。

她建议,做好城市更新、新旧动能转换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有机衔接,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完善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摸清现有工业遗产的“家底”,建立动态保护名录。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切入点,引领带动城市更新改造,推动加快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点亮城市新空间。 

破解工业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的政策性瓶颈,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做法,结合城市更新总体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地完善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及活化的奖励办法、税费减免政策、土地政策等。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成立专项基金,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提供文创孵化器入住、创投基金扶持、政府补贴、小额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让市场主体敢于投资、敢于创业。

分类推进,探索工业遗产特色化、创新性保护利用。结合青岛各处工业遗产的特点,参考成功案例与经验,制定系统性、特色化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抢救性打造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示范项目”,建立“青岛(中国)高铁博物馆”“青岛造船博物馆”“青岛港博物馆”“青岛钢铁博物馆”等,带动更多工业遗产得到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