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钊方:以指代笔创作 曾获齐派大师授艺

2013-10-17 16: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王钊方用手蘸墨汁在宣纸上作画。图右上: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而创作的手指画《梅花香》。



  传统国画大多是以笔蘸墨,在宣纸上或挥毫写意或小笔勾勒,而在国画类别中,还有一种画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手指画。在开发区,有位以指代笔的画家王钊方,用手指蘸墨在宣纸上皴擦点染,墨荷水鸟飞虫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夏日里的《清趣》。王钊方少时家贫,用树枝手指在泥地河滩练画。年轻时曾与齐良迟大师通信,获得大师无私传授齐派绘画技法。

  手指画追求“大拙即大美”

  手指蘸墨,手掌在宣纸和墨彩间翻飞跃动:一片墨色的荷叶,藏于荷叶后娇羞的荷花,一只憨态可掬的水鸟与荷花交相呼应,一只黄色的小虫好似不经意地闯入夏日的荷塘……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祥宁阁时,王钊方正在创作这幅《清趣》,大处以整只手泼染,细微处用指甲勾挑,墨色浓淡相宜。

  王钊方告诉记者,手指画的精髓与国画相通,但用手指直接与纸张接触却往往能达到用笔无法企及的效果。“用自己身体的部分作画,更能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王钊方说,手指画的墨气和韵味是用毛笔作画无法达到的。“比如荷叶的脉络,用笔构线是用墨,而手指画则可以表现出水的感觉。”王钊方说。“手指画追求的是‘拙’的感觉,但大拙即大美,手指作画讲究虚实结合、润涩结合,手指画对于墨色的运用能让人眼前一亮。”

  儿时用电池芯在墙壁上画画

  王钊方是即墨人,出生于1964年 ,父亲是普通工人,儿时家中贫困。“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对画画产生了兴趣,想把看到的东西通过画画表现出来。小时候也没有人教,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就拿着电池芯在胡同的墙壁上画、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用手指在河滩上画。”王钊方说,童年时用铅笔画画已经是奢侈,居住的农村根本没有卖宣纸的地方。“我第一次用宣纸是我16岁那年,”王钊方对此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已经初中毕业开始工作了,能自己挣钱买画画的工具。”

  1984年 ,王钊方参军入伍,在大连旅顺海军基地当兵。“在部队里,每个月的津贴12元钱,8元钱被我用来买纸笔颜料。”王钊方告诉记者,营房的门外就有一方荷塘,夏天里面种满了荷花。这些荷花成为王钊方最好的写生对象,休息时战友们聚在一起娱乐,他却独自守着一方荷塘写生。“1989年我退伍时,什么都没带,就带了两箱子画回来。”王钊方说。

  曾获齐派大师无私授艺

  王钊方15岁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的同乡侯文合。“侯老师当时在青岛艺校学美术,我找到他提出要学画画。”王钊方说,侯老师告诉他“学画很苦”,当时他并不能理解。“现在画了三十多年了,才慢慢理解老师当时的话是对的。”王钊方跟随侯老师学了三个月的画,掌握了国画、素描、速写的基本技法。

  1985年冬,王钊方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齐白石四子、齐派画大师齐良迟先生的地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王钊方给大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1986年冬天,王钊方收到了齐良迟先生的回信,并在信中详细讲述了一些绘画技巧。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王钊方与齐良迟先生保持了书信往来,“我有幸在信中获得大师的指点,大师将齐派多年来积累的绘画技巧无私地传授给我,比如画荷叶勾叶筋七分干时最好,齐白石先生画虾一平方尺最完美的是两只半虾。”

  王钊方说,齐良迟先生是自己追求绘画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不仅只是绘画更是做人。齐良迟先生对王钊方毫无保留地传授齐家家传画技让王钊方十分感动,“现在别人找我几乎也都是有求必应,有时候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到别人。”王钊方有感而发,“艺品好,画才能好。”

  作《梅花香》献礼祖国

  王钊方告诉记者,初次认识手指画是在1988年的一本画集上,从那时起便萌生了创作手指画的想法。“最开始放下笔,用手指作画完全掌握不好水墨的用量,一下就是一摊。”经过不断的努力,拜访名师并加入手指研究会与更多画家交流,王钊方的手指画日臻成熟。“我创作的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叫《梅花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创作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国家的繁荣来之不易,就如梅花一样。这幅作品也是抒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王钊方说。

  多年来,王钊方坚持每天一早一晚练习手指画雷打不动,墨渍已经渗入指间的皮肤无法洗净。“徐悲鸿先生提出的‘浑厚华滋’也将是我创作手指画的毕生追求。”王钊方说。    文/图  记者 刘家冕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279981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