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名退休老人巧手编快乐 扎堆学起手工编织

2014-04-02 10:1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李东(左一)和退休老太在交流编织技术。



  在文昌社区,有一个“快乐编织部”,自去年以来人气越来越高,队伍越来越壮大,活儿也越来越忙。但您千万不要认为这“快乐编织部”里的“织女”全是年轻貌美的靓女。恰恰相反,这里的“织女”几乎是清一色上了年纪的大妈们。这些忙活于“快乐编织部”里的大妈们通过从事业余编织,在收获了快乐的同时,也扮靓了社区。如今,这个“快乐编织部”已成为社区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里是清一色“大妈织女”

  无论上午,还是下午,当路过振兴街,走进文昌社区,便会看见70多名上了年纪的大妈,坐在马扎子上。千万不要认为她们是在那里搓麻将打牌、聊天喝水,相反她们一个个聚精会神,正忙得不亦乐乎地“勾”、“挑”、“穿”、“插”着手中的一个个毛线工艺品。

  在“快乐编织部”里,记者看到,坐成几排的大妈人人都在忙活着手中的编织品 ,边飞针走线勾勒织品上的图案,边不时地交头接耳切磋一下各道工序走针的方法和技巧。

  今年47岁的李东,是银鹰化纤集团的一名女职工,他是“快乐编织部”里的一名老师。“我以前干过纺织,算是有点基础吧!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老师,到这里主要是与大妈们互相切磋一下纺织手艺。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还得跟着大妈们学。”3月31日上午,编织手法娴熟的李东正在“快乐编织部”里编织一个手提包。小小的手提包已基本成形,上面缀满了小动物、鲜花等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形状也非常精致。“下班后,主要是闷得慌,去年认识了这里的陈翠华老师后,便跟着她学起了编织手艺。”

  翠花人缘好,引来众“织女”

  记者看到,占地不大的“快乐编织部”,里面的货物架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彩色毛线,室内拉起的几根尼龙绳上挂满了一件件织女们织出的杰作。小手提包、精致钱包、儿童帽子、小毛衣、拖鞋等等,在各种手工编织工艺品上,分别装饰着各式各色的小葫芦,灵气十足的小老鼠、戴金帽子的小雪人、背着“五彩”大龟壳的长寿龟,全身金灿灿又有绿叶点缀的大南瓜,憨态可掬的大金猪,一件件手工编织品可谓是精美绝伦,真是让人大饱眼福,爱不释手。

  “现在,过来学习编织手工艺品的老人越来越多,过几天天暖和了,室内就坐不开了,要到室外去坐着编。最多的时候,能有一百多人。这不 ,我光毛线针就购买了1万多根,还要定期去买各种颜色的毛线以及各种编织品上的挂件。人多的时候,一天就要用掉100多斤毛线。”已退休多年,在“快乐编织部”帮衬着打理杂务活的胡宝岩向记者介绍,他就是一打杂的,当初出主意开办“快乐编织部”的是他的妻子—陈翠花。

  据了解,家住文昌社区的陈翠花是古城中学的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区,人缘特别好。那天,她正在编织一件手提包时,一大姨说也要跟着学编织,后来,其他的人也跟着学了起来,再后来到这里学的人越来越多。

  60岁“抑郁大妈”变开朗

  每隔一会儿,阵阵幸福爽朗的笑声便从这小小的“快乐编织部”里传出。“干编织活能锻炼老人们的手脚灵活性,还能让老人们通过干活排除心中的空虚。”据陈翠华介绍,来这里学编织的年龄最大者79岁,她叫王秀清,老人编出的各种工艺品都非常精致。“以前,我在家里没事就是看看电视,和孙子孙女们说说话。孩子们都不在家时,感觉非常无聊,还经常生病。这不,到这里干编织活后,我一年多没生过病,吃饭也格外香。”王秀清老人向记者介绍,现在一天不到“快乐编织部”里,就觉得这一天过得不完整。

  家住文昌社区的刘明秀,今年60多岁,前些年因为家中出了点事,受到很大打击,像是患上了抑郁症。去年,陈翠花领她到“快乐编织部”里学了一天后,刘明秀也爱上了这手艺。如今,刘明秀还成了这里的一名老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闷闷不乐了。“她到这里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现在她整天有说有笑,成了快乐编织部里最开朗的一名织女。”陈翠花说。

  这几年通过开办“快乐编织部”,陈翠花越来越觉得这门手艺可以再做大一些,这些日子她正与胡宝岩商量着找时间到广州去参观一下,看看人家那里的手工编织行业是如何发展的。她笑着说:“现在,社区里的退休老人越来越多,只要给这些老人们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这些老人们做出的事业同样精彩。” 文/图  记者 李奇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393581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