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身体如何准备 早餐吃得好成绩会提高

2014-05-28 09:2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高考倒计时 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吗

  



  时间即将进入6月,新一轮的高考倒计时再次启动。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 、比心理、比信心 、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走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好的学生。在这不到半月的时间里,考生如何调整到最好的备考状态,家长要如何做好全方位的后勤服务?本期《爱健康》请来多位专家为考生和家长支招,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倒计时。

      备战高考之食

  A 早餐吃得好成绩会提高

  一些考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即使大考之前也不例外。对此,市立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海平指出,早餐如果吃好了,不仅上午的学习精力充沛,而且对生长发育大有好处。曾有调查显示,早餐吃得好的学生平均学习成绩明显高于那些早餐吃不好的学生。

  因此,张主任建议,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喝200毫升温开水,吃早饭时再喝一杯牛奶,豆奶或一碗稀饭 、面条,就可补充足够的水分。很多家庭习惯早上吃稀饭或汤面等,这是个好习惯。“干稀搭配”既可以补充水分,又保证了充分的热量。

  “按照欧美国家的标准来说,青少年的早餐最好要有一杯牛奶、一杯柑橘汁、一个鸡蛋、一片火腿和两片面包。这种营养较全面。我们中国人可以早上给孩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或一碟豆制品,再吃些主食,最好有一个蕃茄或橘子。”同时,张主任指出,在外吃早饭时,不要总是选择油炸食品,而要选鸡蛋煎饼加小豆稀饭之类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品。最好再添加一点水果或蔬菜,不要把早餐搞得太油腻,对于那些平时身体较弱、肠胃不健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B 考前切忌食谱大变脸

  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足,想为孩子多补脑,高考期间花样百出供应佳肴美味,甚至以大鱼大肉伺候考生。对此,张海平主任提醒说,考前饮食不要刻意改变,在临考前数天及考试期间,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太多,尤其考试期间饮食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应和平时保持一致。

  “考前或考试期间,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大鱼大肉。吃海鲜更需谨慎,尤其是平时不经常吃海鲜的孩子,很容易引起腹泻,严重影响学生考试。”张主任说,由于青少年气血旺盛,宜调不宜补,吃各种补品往往适得其反。

  此外,考生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应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进食欲。

      C 咖啡和茶可以喝,别太浓

  现在很多考生有喝咖啡的习惯,尤其在考前,为了达到提神的效果,有的考生甚至大大增加咖啡饮用量。张海平则认为,考生考试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一定不要太浓,浓茶及浓咖啡都有兴奋的作用,会影响考生睡眠质量。特别要提醒考生的是,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因此考生不宜在考试前喝过多咖啡。

      D 考前少吃西瓜和葡萄

  考生每天要保证水的摄入量,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饮用水也有讲究,专家建议考生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去饮水。

  但是,考生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同时,家长应为孩子做好消暑准备,绿豆汤、酸梅汤在营养和消暑功能上都远胜于冷饮。而且,一些常见的利尿食物,如西瓜、红豆、冬瓜、韭菜、葡萄、紫苏等,在高考期间也不宜多吃。

     备战高考之神

   A 孩子不紧张,家长先要放松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考生普遍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失眠、健忘等现象。有的家长虽然告诉孩子要放松,但自己仍十分紧张、焦虑。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姜桂兰指出,这种负面情绪会通过身体语言传达给孩子,结果反而令孩子更加紧张。所以,父母保持家庭正常的生活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些父母在高考这几天对孩子过分殷勤,一会儿问想吃什么,一会儿问想喝什么,买补品,削水果,成了“使唤丫头”。这种反常的举动只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直接的结果就是考生情绪越来越紧张。

  对于家长而言,正确的做法是平时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听听他们的烦恼和想法,让孩子有宣泄的机会。当他们焦虑不安时,家长应帮助子女分析原因,寻找自身优势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恰当定位;教育孩子明白出现焦虑的必然性和暂时性,从而逐步适应这种心态,正确面对高考。

      B 10~ 20分钟锻炼助减压

  “体育锻炼是很有效的减压方式。”姜桂兰主任分析说,“许多学校和家长不支持考生考前进行体育锻炼,认为其耽误时间且没有效果。其实紧张的备考会令大脑消耗很多营养物质,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新陈代谢加快,心率和血液流通速度会提高,可以让大脑从疲劳状态中解脱出来。”姜主任提出,较之无氧运动来说,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散步、慢跑、游泳、跳绳等皆可。锻炼时长每次在10分钟至20分钟,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调整。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限度。

      C 高考睡眠:23点入睡最佳

  面临高考,很多考生免不了“压力山大”,总想抓紧考前一丝一毫的时间复习巩固。但是,这样一来,睡眠的时间不免会受到侵占,更有一些考生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考生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甚至想要用“镇静剂”、“安眠药“来解决问题。对此,姜桂兰主任建议考生,不管学习有多紧张,最好在晚11点前入睡,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23点至凌晨1点是体内免疫细胞更新时期,如果不休息,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如果实在紧张睡不着,姜主任建议,不妨在睡前锻炼身体,或者听舒缓的音乐。

      D 临场心态调整有方

  对考生来说,最怕的就是临场紧张。姜桂兰主任建议出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采用自我放松的办法加以调节。首先是平静心态法:考生端坐桌前,双脚平放,两眼微闭,注意力集中在起伏的腹部,平静一下心态,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较好;其次是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排除杂念,心中默念“我有信心,有把握考出我的最好水平”或“我没有什么问题”、“我已经平静了”,反复几遍即可;还有耳壳按摩法:用双手预热,对掌摩擦发热,先后按摩耳壳腹背2分钟,使耳壳发热,从而达到缓解紧张之目的;最后是双手钩拉法:双手弯成钩状互拉,拉紧放松,再拉紧再放松,如此反复几次,情绪就会逐渐放松。本版撰

     ◎相关链接提高抵抗力,不能靠注射白蛋白

  担心孩子考前抵抗力差而生病,一些家长认为通过医学手段能提高孩子抵抗力,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提出要打人血白蛋白;不少考生的家长为了保证考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备考,也会向医生咨询补充白蛋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血白蛋白成了人们心目中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万能针剂”。其实这是误解。专家指出,人血白蛋白不是普通人群可以随意使用的“补品”。

  据介绍,人血白蛋白是通过人血分离提取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品,供静脉输注,属于处方药,只限在医院供应。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白蛋白是在肝脏内合成的,它是人体内的营养成分。专家表示,人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基本恒定,肝脏可以合成满足身体需要的白蛋白量,因此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只有因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肝硬化所致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水、肾病综合征和肾移植、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等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的必要,且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

  直接注射白蛋白却无法直接补充营养,因为人体营养的来源,除了蛋白质外,主要还有糖类及脂肪。同时在人血白蛋白中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并不高,与普通食物相比较无法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氨基酸;同时白蛋白输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分解为游离的氨基酸后,才能合成机体自身需要的蛋白质,也不宜作为营养补充剂。补充过量的白蛋白身体也会自动将其排出。人血白蛋白具有高渗作用,过量注射可造成脱水、机体循环负荷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因此,专家建议,通过食物摄取蛋白质的方法最天然和健康,若需增加蛋白质的摄取,可多吃豆类、花生、肉类、乳类、蛋类、鱼虾类,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比植物性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文/记者 董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姚玉琪]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高考 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