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夏庄镇东李家村 揭秘江北红纸第一村(图)

2014-07-18 10:1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王俊生检查着刚生产出来的产品。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而在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是闻名全国的红纸对联加工制作专业村,年产量惊人,被誉为江北红纸第一村。这个仅有几百户的村子,达到规模以上的印刷红纸春联生意的厂子近20家。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吸引人的“红纸村”,尽管春节未到,这里却已经忙碌起来。

  江北红纸第一村

  7月16日,记者探访了夏庄镇东李家村,据了解,这个被称为江北红纸第一村里,有很多的家庭小作坊,其中规模以上的加工厂就有近20家。在村里,记者找到了一家叫兴华烫金的制作厂,50岁的王俊生是这里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我从事对联生产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发展快。在我们村里,刷红纸、印对联的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是我们村的一大特色,现在每年都会有游客来参观。”

  在一处厂房里,七八个村民正忙着挑拣、装袋一些成品的对联和“福”字。王俊生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季节生产的‘福字’等比较多,生产出来后直接进行装箱子里保存,等到10月份以后便开始向外发货。”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机器生产,效率提高

  看着这些工整的一副副对联,上面不仅有花有鸟,就连颜色也丰富了许多,比以前传统的红纸黑字式的对联,更多了一些创意。说起这些,王俊生带着记者进入了另外一间厂房里,里面全是各种大型机器,上面却挂着一些正在印刷的纸张。

  王俊生介绍称,“我们印刷的红纸全部是铜版纸,第一步,白色的铜版纸上色成红色的底,然后,纸张通过机器传送到第二个有模子的机器上,在这里你会看见红纸上出现了一些其他装饰的颜色,后面是一些花鸟的图案,最后一步则是印上黑色的字体,这样整个制作流程就结束了,最后将对联剪开即可。”在王俊生的车间里,整个制作流程全是通过机器操作,相比之前的半自动和手工操作方便了很多。

  已发展50多个品种

  据了解,对于红纸 、对联的生产,村里的人最初是运用纯手工进行印刷、制作,后来逐渐发展为半手工半机器自动的运作模式,使得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新的发展,如今,很多家庭里开始运用纯机器自动加工,让这一产业迎来更好更快发展。

  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李村生产的对联也由原来单一的红纸黑字,演变成现在的金星大红纸 、烫金对联等50多个品种,每年加工的对联红纸达5000多吨,销往全国各地,加工户从来都不用为销路发愁。王俊生说,“现在买卖越来越好做,不仅仅生产起来方便省事,而且对外销售的趋势越来越好,现在还不是忙的时候,等到春节临近的时候,是最忙碌的时期。”

  相关链接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文/图 记者 李奇  马菲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32751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