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一种优美的镂空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在诸城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她以耄耋之龄剪出了水浒一百单八将的21米长卷,还剪出了毛主席画像、红楼故事等各种具有极大艺术欣赏价值的剪纸作品,她就是韩桂香老人。
童年在地瓜窖里捡回一命
韩桂香老人1936年出生于凤城高密的一个大户人家,女人们勤俭持家,男人们努力谋差事,家中生活相对比较富裕,却赶上了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在韩桂香老人的记忆中,自己的童年就是伴着枪声长大的。
“那时候我还一丁点大,日军到了高密,一扫荡我们就躲到田地里或者村外面的沟里。有一次我们家几个孩子没来得及跑出去,就听见说日军又进村了,家里的大人就用一根绳子吊着一个大筐,一个一个把我们这几个孩子放到地瓜窖子里面,然后再把窖子的盖盖上。我们躲在地瓜窖子里面大气不敢出 ,就听到日军来了,掀开地瓜窖子的盖儿往窖子里看,结果没看见我们。后来等到日军都走了,家里的大人们才从外面回来,将我们几个孩子一个个用大筐拉出来。为什么日军没看见我们呢?因为我们家那个地瓜窖子是L 形的,我们下去后到窖子最里面去了,就这样才躲过了日军。”
带着爱好从凤城迁居龙城
尽管童年处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韩桂香老人从小就喜欢剪纸艺术,这是因为她家中有位大家闺秀出身的六奶奶。当时由于时局动荡,学校中难以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跟着当私塾先生的伯伯学字之余,韩桂香就跟着心灵手巧的六奶奶学习剪纸,看着那嫣红的整片纸在手中被剪出漂亮的花鸟鱼虫,小小的韩桂香无比欣喜。随着年岁渐长,她的技艺也越加精进,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她都手到擒来,灵巧的双手像魔术师的双手般不一会儿就能剪出造型奇特的剪纸作品。
“剪纸从小学会了,就没扔下 ,逢年过节贴的窗花啥的,都是我亲手剪,亲朋好友也喜欢,我就经常剪了送给他们。”
韩桂香老人的丈夫是刘金星先生,生前是诸城市政协副主席、书法美术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刘老先生的姥姥家和韩桂香老人家在一条街上,缘分亦是从小就有,18岁时,韩桂香嫁给了刘金星,1984年,由于丈夫刘金星工作调动,韩桂香全家迁来了诸城,从此,她的生命就根植在了诸城这片热土上,她的剪纸技艺也一同在诸城扎根发芽。
只要有求,必以剪纸相赠
时间斑驳中,一甲子多的风云匆匆而过,老人的剪纸技艺更加精进,而79岁的韩桂香老人却依然耳不聋眼不花手不抖,剪出的作品更是内容丰富,故事性强,栩栩如生。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重在呈现纳福迎祥,表达着剪纸者对待富足与幸福的坚定信心和乐观信念,韩桂香老人的剪纸正是深深表达了她内心对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讴歌,其作品主要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主,《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四大美人》《十二生肖》《百喜图》等是老人的经典作品。
韩桂香老人的丈夫、书法家刘金星先生故去后,刘老先生的学生们年年都来看望韩桂香老人,老人每次都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赠送给学生们,学生们则是如获至宝,细心珍藏。由于作品广为传播,有外国友人看到韩桂香的剪纸后连连赞叹,甚至辗转打听到韩桂香老人想要购买,但都被韩桂香老人婉言拒绝了。实际上,韩桂香老人的作品从不售卖,无论亲朋好友还是远方贵客,只要有求,老人必会剪纸以赠,分文不取。
老年养花练字看韩剧
虽然已经79岁,但韩桂香老人身体非常好,这跟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分不开。记者了解到,老人现在四世同堂,但自己独居,孩子们平时经常到老人家吃饭,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老人平时在剪纸之余,还喜欢练字 、养花。记者在老人家中发现,每个房间里都摆着花草。老人告诉记者,家中的花基本都是丈夫刘老先生的学生们送的,加之她自己也喜欢花,所以一直精心照料,现在家中有四五十盆花。“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有花看,今年昙花开了三次,有些花我已经养了40多年了。”韩桂香老人告诉记者。
除了练字养花,老人还喜欢看电视,除了每天定点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之外,79岁的韩桂香老人还和年轻人一样喜欢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等红遍中国的韩剧老人竟都看过。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老人十分健谈,性情开朗豁达,人老心却不老。“这人啊,得知足,知足才能常乐,得学会宽容,宽容了你的心界才宽,才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得学会忍耐,忍耐过去了日子才会变好。”韩桂香老人对记者说。
文/图 记者 金川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4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