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计划实施多项民生工程 涵盖居住出行等方面

2016-01-15 13: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整治墨水河效果图(翻拍)



顺联小学规划效果图(翻拍)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区130条背街小巷和66处老旧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试点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为居民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治安家庭财产等保险……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市民关注的“2016年多项惠民工程”揭开面纱。记者了解到,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涵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等方方面面,惠及包括学生、优抚对象、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市民。

  改善农村环境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2016年本市集中力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实施村庄街巷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供水管网改造等工程,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确保成功创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2016年进一步完善“村集、镇收、市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实现村庄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日产日清,进一步巩固、完善、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继续实施120个村庄村内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解决12万人引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对全市约1000万平方米村庄背街小巷,因地制宜采取水泥硬化、铺设石子等方式进行整治,逐步实现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全覆盖,彻底解决路面泥泞、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本市计划按照“统一设计、购料、施工、验收”的原则,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提升城区生活居住条件

  在2015年的基础上,2016年计划再投资2.16亿元,完成城区范围内130条背街小巷和66处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任务,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为84个无物业老旧小区落实物业管理,提供保洁、保安等基本服务。另外,继续加大老旧住宅小区供热供气改造力度,实施30万平方米供热改造和2000户居民供气改造,为5000余户居民解决供热供气问题。

  2016年计划再实施20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提升达标工程,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为全市67个城市社区配套完善乐器、图书等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提供文艺排练、阅读、健身等服务,解决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不足问题。同时,按照贴近社区、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的原则,在城市社区组织开展“邻里节”系列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融洽邻里关系。

  改善生态环境与大气质量

  2016年,即墨市计划全面实施墨水河、龙泉河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全线截污、全线清淤、全线绿化、全线贯通道路、全线中水回用、全线整治村庄”的要求,对墨水河(即墨段)和龙泉河全线实施管道截污、河道清淤、河岸砌护、河堤道路、河岸绿化、河道生态、中水回用7项工程,有效治理河道污染,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墨水河、龙泉河打造成为水清岸绿、富含文化底蕴,市民可以与之亲近融合、引以为豪的城市中心生态景观长廊。

  2016年计划继续淘汰、改造燃煤锅(窑)炉19台,全面完成禁燃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窑)炉整治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

  修路、投放公共自行车

  对辽河二路、即兰路等路面破损较为严重的16条(段)道路进行整修,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新增大型LNG公交车20辆,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开展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配套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为市民提供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年内计划投资1.93亿元,实施青石路大修(文化路至墨水河、文化路至湘江二路)、辽河二路大修(泰山一路至烟青一级路)、黄河三路大中修(朝阳路至烟青路、烟青一级路至埠惜路)、崂山二路大修(黄河三路至鹤山路)、即兰路大坝段大修(大沽河至移河路)、康上路大修(烟青一级路至兴隆庄)、金虎路大中修(金口府前路至虎埠前村)、大信镇金黄海路大修(S309至S218)、女古路南段大修(西马龙疃至女儿村)、开河路大修(金源路至拖车夼村)、龙山路大修(鹤山路至蓝鳌路)、宝灵路大修(灵河路至新兴路)、兴泉路大修(S218至泉东村)、瓦戈庄中心路大修(西瓦戈庄村至东瓦三村)16条(段)道路整修和改造工程。

  2016年计划在城区试点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30处,投放自行车500辆,满足主城区市民近距离绿色出行的需求。同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16年计划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创智新区、古城以及新建小区、大型公共建筑、公园等区域建设40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市民形成绿色出行的新风尚。

  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2016年计划按照服务人口3000到5000人、服务半径1.5至2公里的标准,建设21处农村中心卫生室,人员由镇卫生院职工和乡医组成,实现优质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根据青岛市统一部署,2016年计划全部取消《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中乙类药品纳入统筹前的个人自付比例;提高居民大病保险的医疗待遇,起付标准由2万元降至1.8万元;一档缴费的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大学生大额医疗费支付比例由60% 提高至65%,二档缴费的成年居民支付比例由50% 提高至55%,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并计划再更新7个单元的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进一步增强院前急救能力,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根据青岛市统一安排,在目前为儿童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第一剂次水痘疫苗的基础上,计划从2016年开始,为全市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第一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两剂次水痘疫苗,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2016年计划通过租赁移动信息化体检车进村入社区的方式,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体检服务,通过车载检验设备,所有体检项目均可现场出具检验结果和体检报告,并同步录入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切实提高体检服务的时效性、准确率和真实度,大幅度提升免费体检服务质量。

  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新建、改扩建11处中小学和12处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园)条件;在全市普通中小学开展“云+端”智慧课堂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对56处学校食堂进行标准化改造,优化学校食堂用餐环境及服务质量。

  2016年,全市计划投资2.17亿元,新建经济开发区四小、鳌山卫大龙小学、段泊岚程戈庄小学、蓝村王演庄小学、大信顺联小学、长直小学6处学校,实施即墨一中综合楼、实验二小综合楼、新兴中学综合楼、段泊岚中学多功能厅及食堂、开发区中学报告厅及食堂扩建工程;投资9323万元,新建、改扩建12处幼儿园,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园)条件,提升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投资1400万元,全面完成56处学校标准化改造;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市普通中小学选取110个教学班实施“云+端”智慧课堂建设试点工作,为师生配备平板电脑,依托无线网络、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等,实现学习资料在线查询、师生即时沟通交流、老师因材分类教学等功能,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就业,扶持创新创业

  新增城乡就业2.6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850人,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2800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2600人,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创业、创客”工作,打造创客空间6家,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100家,集聚和服务创客1000名。

  2016年,本市将进一步落实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计划新增城乡就业2.6万人以上,政策性扶持创业850人以上,更好地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工作力度,计划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5400人次,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2016年计划在重点打造青岛农业创客空间、衣尚创客空间、晨之晖创客邦、跨境电商小镇、云智汇科创中心、梦工厂创客空间6家创客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旧厂房、闲置楼宇等资源,发展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100家,集聚和服务创客1000名,丰富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提高养老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医师联络员定期巡诊等模式,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

  为提高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水平,破解养老院不看病、医院不养老、居家养老看病难等问题,2016年,即墨市计划对养老机构集中供养老人和居家(社区)托养困难老人全面推行医养结合服务。对集中供养老人,采取公办敬老院及民办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或内设医疗卫生服务场所,以及医务工作者参与巡诊的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居家托养的低保、五保、三无人员等困难老年人,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实行医师联络员制度,选派优秀乡医及医院大夫进行巡诊,满足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

  政府给百姓购买保险

  建设以天网工程为重点的视频监管云平台系统,实施视频资源统筹管理、共享应用,为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加大食品安全检测力度,开展定性定量检测4800批次以上、快速检测5万批次以上,开展应急救护证书培训和中小学生应急体验教育培训,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和突发事件防范应对水平;为居民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治安家庭财产等保险,增强防范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风险的能力。

  2016年主要实施公安“天网”视频采集系统,新建视频监控1129处、卡口8处,整改223个已建视频资源,同步建设网络传输、移动视频调度、数据存储等系统,为社会治安、应急处置、城市管理、安全监管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全市计划为具有即墨户籍且不属于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含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残疾人,不含具有本市户籍高校、高职及大专院校在校学生)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为集中托养残疾人和托养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群众意外伤害保障水平;为本市辖区内居民家庭购买治安家庭财产保险,有效保障居民家庭因爆炸、火灾等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为具有本市户籍且居家治疗休养的精神病人监护人投保监护人责任险,由保险公司承担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和控制行为情况下造成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赔付责任;对道路、社区内的井盖、雨水篦子投保责任险,由保险公司对因井盖丢失、损坏等造成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承担赔付责任。

  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

  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扩大残疾人保障范围;提高城乡低保金标准,实行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部贫困户精确帮扶脱贫,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条件。

  2016年本市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58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470元/月。

  根据青岛市统一部署安排,2016年起将实施新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大病医疗救助与“特殊救助”制度进行整合,扩大救助覆盖范围,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和非青籍外来务工人员及非青籍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列入可申请范围,并将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金额提高至13万元,进一步缓解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及因病支出型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016年将进一步加大贫困人口精确帮扶力度,按照中央、省和青岛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突出抓好培育特色产业脱贫、就业创业脱贫、兜底保证脱贫、教育保障脱贫、医疗保证脱贫及健全精确脱贫工作机制“六项保障”,到2016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精确帮扶脱贫,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

  2016年计划再为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修缮改造房屋1200户,帮助更多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文/本报记者 高晓飞 王静 贾晓宏 本报见习记者 毛增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01959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