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豆干黑作坊 藏身即墨小村庄

2016-08-29 13: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文/图 半岛记者 王洪智 鲍福玉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然而黑作坊比较隐蔽,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整改仍然难以杜绝。在即墨市大信镇,就有这么一个生产豆干的作坊,没有办过任何手续,隐藏在居民生活区内,无证经营近一年,其紧靠一条岸上堆有垃圾的河,因作坊没有防蝇设施,蚊蝇满天飞,作坊车间与生活区没有严格区分,不仅使用石膏粉等添加剂时用量凭手感,而且使用问题焦糖色为豆干上色。8月26日接到举报后,即墨市食药监局的执法人员对该处黑作坊进行取缔。

  豆干黑作坊

  藏身小村庄

  “在我们村有个黑作坊,什么证件都没有,每天生产很多豆干运到市场,这样下去早晚得吃出事来。”近日,市民万先生拨打本报热线96663反映了此事。据介绍,豆干作坊天天生产,因其藏身于村民生活区内,而生产豆干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酸臭味,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让人难以忍受。“作坊内产生的污水,也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到外面,还有些流到河中,影响周边环境。”

  26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即墨市大金家村寻找黑作坊。几位村民都知道有这么一处作坊,但表示并没有进去过,别看这个作坊规模不大,生意却不错,天天开车外出送货。

  记者来到村西头河边,沿着河边向北走不远,有一处经过改造的民房,其西墙改成一扇铁门,南侧盖起多间平房,据介绍,这就是生产豆干的作坊。记者注意到,与作坊一路之隔有一条河,北侧河边堆着不少生活垃圾,河水漂着一些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气味与豆干作坊飘出的酸味混杂在一起,让行人纷纷掩鼻而过。

  和工人生活区

  混杂在一起

  豆干作坊的铁门未关,记者进入后看到,该作坊共由三个房间组成,其中较小的是储存原材料的仓库,另外两个房间一个用来磨豆腐,一个是制作豆干的车间。作坊内的加工现场,工具设备简陋,工人在加工豆干时,并没有换装换鞋,而是穿着日常服装,而且其中一男子光着膀子。因作坊内人手有限,一个人有时需要干几样活,例如搬大豆,刷塑料桶,拿水管喷水洗地,期间工人并没有戴手套,之后也没有洗手,接着去拣拾豆干。对此,一名中年妇女满不在乎,表示“戴手套不得劲”,而当被问到是否有健康证时,她表示没有。

  在生产豆腐的房间地上摆着几个蓝色塑料大桶,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豆浆。作坊没有大门,几扇窗户完全大开,并没有纱网等防蚊虫措施,很多苍蝇飞出飞入。房间内摆着很多晾晒豆干的木板,豆干上落着一层苍蝇,即使用手驱赶,飞起的苍蝇很快重新落上。一个装有豆腐渣的大缸内发出很大的酸味,弥漫了整个作坊。

  此外,豆干作坊和工人的生活区混杂在一起,也带来了一定的卫生隐患。在作坊东侧还养着多只白鹅,在作坊南边窗外,是由两面墙围成的鸡圈,因长时间不清理,一旦刮风鸡鹅的粪便臭味和灰尘等就会从窗飘入。

  原料无保证

  乱用添加剂

  在作坊内的一处墙角,堆着一堆编织袋,上面写着“母猪配合饲料”的字样,里面装的都是黄豆,这到底是喂猪用的饲料还是人吃的?据工人介绍,这些黄豆就是用来磨豆腐的原材料,但是对于黄豆是否从正规渠道购得,品质是否有保障等问题,现场工人无法说明。堆在墙边的几个塑料桶黑乎乎的,对于其用处工人并未说清。

  除了生产环境脏乱差,加到豆干内的物品也令人担忧。在作坊内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两袋粉末状的物品,上面写着“石膏粉”和“消泡精”,据工人介绍,这都是添加剂。记者看到,用来计量的电子秤,表盘早已被灰尘遮住,无法读数。在添加剂的外包装上,详细标明了使用比例,但对于日常生产中,如何控制添加剂的用量,一名中年女子表示,一般都是用勺子控制,用的多少也是靠感觉和经验。

  无证经营,黑作坊被现场取缔

  在房间内,记者发现在装豆浆的大桶中间,有一个蓝色的小桶,里面黑色的液体发出一股怪味。工人称这是焦糖色,是用来给豆干染色的。据了解,不少焦糖色是简陋作坊生产的,其中大量使用铵盐催化,使得氨氮、重金属等指标都超标,具有致癌性,即使是合格的焦糖色也仅适用于酱油、碳酸饮料等少数食品,禁止用于豆制品加工。

  当记者问到,生产豆干有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时,工人表示,自己生产的量很少,“每天不到一百斤”,因规模太小就没有办证。据作坊老板朱先生介绍,他们来自湖北,租的村里的房子,在此生产豆干已经快一年了,平日生产的豆干,都是送往城阳和附近的批发市场上售卖。26日下午,即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反映后,多名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检查,该小作坊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办理加工小作坊备案,没有相关手续,现场的防蝇防鼠设施不全,卫生条件很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将对该小作坊进行取缔。

  此前,本报也曾多次报道过生产食品的黑作坊,然而类似的小作坊却屡禁不止,据业内人士孙先生介绍,小作坊隐藏性好,其生产环境、过程缺乏标准,各环节监督不到位,而很多“黑豆干”被运往市场后,因其外观与正规产品无异,消费者很难区分。因此很多黑作坊的生意兴隆,其产品也被消费者不明不白地吃掉。孙先生说,要想减少类似黑作坊的出现,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巡查力度,同时消费者发现时也应举报,形成人人监督的氛围。据了解,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为12331。

  请本文线索提供者万先生到本报领取线索费 100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守龙]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60640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