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始建于北宋,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一直使用至今。
2016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时说,古人营造城市地下设施的经验令人赞叹。今天我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也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
2015年7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部署,将其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大力推进。
李克强总理视察福寿沟(图片来源网络)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网络、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相当于这座城市的“地下高速铁路”。
今年春天,我在红岛经济区,就看到了这样的“地下高速铁路”。
如果不是高新区管委公用事业中心综合部长乔玉峰指点,我是不会想到,我们行走的人行道旁边,绿化带地下四五米的深处,竟然是宽阔的地下管廊。
忍不住强烈的好奇心,我执意要求钻入地下看看。
监控室内大屏幕,可以实时观察管廊动静。
预留的管线“铺位”,好似学生的上下铺。
红圈内的细线,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时刻监控供热管道的实时温度,一旦热气泄漏会立即报警,这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崔洪亮的专利产品。
管廊应急口,红圈内的是防入侵红外线监控。
感温电缆是“哨兵”,满满的全是科技。
管廊头顶上四五米高处,就是地面绿化带。 不看不知道,地下设施,真是别有洞天啊。一层层管线,如同住“上下铺”,井然有序,互不干扰。而且还预留了不少“铺位”,为将来更多的城市管线入驻服务。
乔部长介绍说,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2008年规划建设,电力、通信、给水、热力等8种专业管线敷设廊内。红岛的城市街道上,地面不见古力盖、天空不见“蜘蛛网”,就是因为各种管线都入了管廊,彻底解决了令人头痛的“马路拉链”现象。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构筑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注重城市建设品质,精心做好城市设计,打造精品建筑,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综合管廊建设。
红岛经济区位于胶州湾底,城市地下设施走在全国前列。声名鹊起的鳌山湾呢,有没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老杨致电青岛蓝谷管理局建设分局,工作人员回答:有啊,建设推进如火如荼呢!除管线入驻外,还配套建设通风、消防、供电、照明、排水、标识、监控与报警灯系统等。
2016年,蓝谷启动4段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分别是山大南路(滨海公路-山大东路)、山大东路(滨海公路-泰安街)、硅谷大道(规划九号线-鹤山路)、滨海公路(尼姑山路-新民河),全长8.65公里,总投资约4.48亿元。计划于2017年完成建设, 2018年投入运营。
蓝谷综合管廊位置示意图
管廊侧墙钢筋绑扎
底板防水处理
底板钢筋绑扎
管廊完成面
这段管廊是拐弯的,内部已完工。
多舱室综合管廊横断面
山大南路实景。
谁能想到,你的脚下别有洞天。 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城市远景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控制预留地下空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此项民生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走在这样的城市街道,或许,你的脚下就别有洞天。
资料提供:蓝谷管理局建设分局工作人员黄仁杰
图片修理:即墨市教体局电政办负责人迟大健 转自微信订阅号@老杨闲谈 一个书生的电子笔记
本文地址:http://hongdao.bandao.cn/news.asp?id=27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