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故事:于义睦西海岸“明星”司机的“平凡”故事

2017-05-05 10:18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用在于义睦的身上就是“一个司机开始微笑服务不难,难得是十八年如一日”,不久之前,这位来自青岛真情巴士集团的驾驶员于义睦荣获了既往荣誉中的最高等级奖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业以来,做到服务零投诉是同行业工作者所不及的,每年数以千计的表扬电话是对于他工作的认可。走进于义睦,在他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有数不尽的故事。

  初入岗位,突破瓶颈改变枯燥状态

  他是土生土长的黄岛人,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于义睦并不是从事公交车驾驶员的职业,那时候的他经家里人介绍在一所公司里做普通的职员,做了四五年之后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这个的岗位,决定转行,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值温馨巴士招聘期间,于义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这份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觉得拉着许多人行驶在马路上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那个时候,正是他23岁的大好年华。

  可是做了两年公交车驾驶员之后,于义睦就觉得工作好像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各种考核制度、单调的行车路线让他又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这个时候他想起了长辈曾经说过的话: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踏踏实实的工作,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

  他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公交车司机,于是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更好的做服务工作,“人工报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尝试的,“您好,欢迎乘车”,是于义睦改善服务,做出尝试的第一步,在每次公交车到站,乘客上车的时候,他都会微笑的说出这样一句很普通又让人觉得很亲切的问候。从那以后,他做的越来越多,在每一个停靠的站点都准确的在电子报站前先自己口头报站一次,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乘车的时候会主动下车搀扶,有需要帮助的乘客上车之后也会鼓励周围的人让座。上车问候、进站预告、转弯提醒,大致每天至少要说四五百句。于义睦说这样做可以便利外地人和老年人,外地人初来乍到不熟悉路线,可以温馨提醒,老年人上了年纪听力变差,需要多多关怀,其实这样做也获得了不少老乘客的称赞,愿意坐他的车。



  渐趋佳境,用心处理解决大小事件

  除了“人工报站”和“扶老携幼”之外,于义睦说自己对于优质服务的总结还有“语言优美”和“灵活机动”,他说,获得普通乘客的理解简单,要让不理解的乘客体会到自己的细心却不容易,有次遇到一个醉醺醺的乘客,在自己搀扶下晃晃悠悠坐上了车,当这位乘客听到于义睦人工报站时候就不耐烦了,嫌他话太多影响了自己睡觉,于义睦就以平和的心态说:谢谢您给提出的建议,我会虚心听取的。后来醉酒的乘客突然问出一句荒唐的问题:“你说,大公鸡的嘴是不是扁扁的!”于义睦就说:“是扁扁的,自己之前这样认为从不敢说,今天你说出来觉得很对。”乘客神志不清的笑着称兄道弟,满意的下车了,满车的乘客为他点赞鼓掌。他说自己也知道大公鸡耳朵嘴是尖的并不是扁的,但毕竟乘客正处在醉酒状态,顺情说好话能维护彼此友善的关系,也并没有违背什么原则,乘客满意才是原则,毕竟谁都没有教育别人的权利。

  对于“灵活机动”而言,他讲到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有次因为避险紧急刹车,有位乘客不小心摔倒了,磕破了腿,于义睦就赶紧把车停靠到路边上前查看,很诚挚的鞠躬道歉,看看有没有受伤,还主动按摩试图缓解伤痛,问乘客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本来很生气难受的乘客被如此对待,也就释然了,说没关系了。到站之后一瘸一拐的下了车,于义睦递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说如果伤的严重随时可以联系他去医院检查,后来还目送乘客到安全地带。这样的事情或许许多驾驶员都遇到过,乘客摔倒也并非驾驶员的全责,但能做到像于义睦这样的并不多。

  之前有位从天津来青岛的小姑娘坐于义睦的车,因为失恋在车上伤心的哭了起来,待车行到站点停稳后,于义睦借自身阅历开导小姑娘,让她走出了困顿的阴影,后来回到天津工作还专门邮来一面锦旗和表扬信,说是于师傅的话让她找回了对人生的信念。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名就功成,点滴举动发扬义睦精神

  慢慢的,在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岗位上,于义睦已经做了18年,也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2013年1月,他获得了黄岛区文明办颁发的2012年度黄岛区十大感动人物,像今年五一前夕获得的国家级荣誉还有2016年获得的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2014年获得的中国最美服务之星,所获的省级、市级和区级荣誉不胜枚举。

  也有人不理解他的付出,觉得像个“神经病”,他说:“只要乘客满意,我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远做一个‘神经病’”,说那些反对的声音都不敌一句理解的称赞和支持,乘客的满意是他坚持下来的动力。因为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响,于义睦会自动申请多承担一些工作,每年的大年三十最后一班岗都是他值的,让同事有机会回家过年,自己在值班室待到晚上十点半,有对空巢老人,因为于义睦的体贴帮助,把他当儿子看,已经连续两年专门在年三十晚上去给他送上一盘饺子,老人总是提前到值班室,等着盼着把那一份家的感觉递到他的手上。

  如今的于义睦,已经成立了“义睦服务工作室”,86名工作室成员,交流沟通学习于义睦的服务之道,空闲时候,他们还会组织去青岛的孤儿院、敬老院还有智障儿童学校义务劳动,表演节目。才艺展示时,于义睦总是会第一个表演,他曾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自学过山东快书,自己编撰了四五十个小段,拿着鸳鸯板绘声绘色的随时说上一段儿山东话十足的快书,总是能让在座的观众哈哈大笑。

  有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每天都会乘坐K1转车去市区坐康复训练,于义睦每次都帮那位妈妈把那个已经十来岁的孩子抱上车,还会在自己换班时动员同事一起做这件事,在其它空闲时间里,在于义睦的带动下大家会主动捐钱或其它生活用品给这个不太富裕又需要帮助的家庭。

  于义睦已经连续6年共支援了三个春蕾女童,每年负担她们的学费,在区妇联的对接下帮助她们完成求学的梦想,在他的带领下,“义睦服务工作室”的成员共对接帮助了36名这样的贫困儿童,就是这样一位“明星司机”,在自己公交车上常备一个马扎以便在人流过多时为有需要的乘客休息,每次报站交流都虔诚的对着车内反光镜,哪怕只有一位乘客。工作室的一位成员贺茂泉这样评价说:“于义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记者 姜红翠

欢迎关注公众号:黄岛明点



[编辑: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727518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