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民俗魅力 品味传统文化”非遗体验活动本周六举行

2017-08-17 11:07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跋跌表演资料图。



  半岛网日照消息  为丰富小朋友的暑期文化生活,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保护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东港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将于8月19日在日照港一区接待中心举办“感悟民俗魅力  品味传统文化”非遗体验活动。

  

泥塑:《送子参军》。



  据悉,此次活动由日照市幼儿教育协会、日照卓越幼儿园、日照港一幼儿园、日照港第一小学、半岛小记者团协办。届时,观众将欣赏到皮影戏、剪纸、泥塑、面塑、跋跌、打夯号子等一大批传统文化技艺。不仅如此,皮影戏大师、剪纸大师、面塑大师、泥塑大师还将手把手教授孩子们传统老技艺。

  展览项目:

  1、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这种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承已历经千百春秋,在过去娱乐匮乏的年代,作为“电影始祖”,皮影戏曾经是人们最早的影像娱乐方式。一张白布,一束灯光,几个小皮人,戏台一搭,十里八乡的人闻风而来。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青岛皮影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早供人欣赏的幕影艺术,也是世界电影开山之祖。通过场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青岛皮影传承人吴云凤,三代传承,深受皮影文化的熏陶,凭着内心深藏的一份对皮影的热爱,她先后花了六年的时间拜师学艺。对皮影戏有着独到的见解。

   2、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发源于中国,并传至越南、东南亚的民间艺术门类,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3、剪纸

  剪纸作为民间传统的习俗,有很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宋开绿是日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港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汲“东港剪纸”各家之所长,充分将传统“东港剪纸”艺术全面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和西方绘画焦点透视法创作剪纸作品,将“东港剪纸”从“平面”带向“立体”,特别是其红色主题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型的一种雕塑工艺品。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杰的泥塑作品吸收木版年画的色彩特点,大红、大紫、大黄,色彩浓艳,对比鲜明。人物点晴简练传神,贴近民间大众。

  5.打夯号子

  打夯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是在日照民间的建筑、水利建设中即兴创作的,为齐心协力夯实建筑物的协调号令。打夯号子曲调简单,声音嘹亮、高亢激越,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顿挫分明,以“令人亢奋、旋律优美、感染力强”著称。

  50年代前,拿夯的唱词为:嘿招咿嘿号来吆。拉夯的唱词为:嘿招咿个来呀,嘿招来呀。50年代后,打夯号子唱词有所改变,拿夯的唱:把夯发起来吆。拉夯的和唱:奥,号来。拿夯的唱:大家齐使劲,拉夯的和唱:嗯,招来。一唱一和,两相呼应。

  打夯号子一直在东港民间流传至今。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精神价值。打夯号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部农村一定时期的建筑情况。

  6.跋跌

  一个人就可以玩摔跤,听起来是不是很稀奇?而且这种玩法还从清朝道光年间一直玩到21世纪,玩成了日照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台上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手脚并用将两个庄稼汉田间摔跤的情景演绎得活灵活现、滑稽幽默。

  经过近二百年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跋跌”在日照 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根据表演内容,分为“姜老背姜婆” 、“张老背张婆”、 “跋跌”、“二鬼跋跌”等表演形式。

  通讯员  林丽

  [编辑: 张永平]

   本文地址:http://rizhao.bandao.cn/news.asp?id=2754939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