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圣火 代代相传——道邦艺术馆馆长朱德华专访

2017-08-21 10:56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网诸城消息 朱德华,山东诸城人,1993年-1998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本科学历;1998年-2006年任教于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职称,绍兴市蓬莱文化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创办《中国艺术家》杂志并担任主编;2006年-2010年,担任世界艺术网集团有限公司(纽约泛欧交易所上市企业)副总裁;2010年创办浙江省现代水墨画研究院,创办杭州道邦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2013年创办诸城道邦艺术馆。《道邦艺术》杂志主编,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现代绘画史代表画家编委会主任,道邦艺术馆馆长,东武书院创始人,政协诸城委员会委员。

  

朱老师在道邦艺术馆



  



  近日记者在东武书院采访到了朱德华老师,朱老师告诉我们他收藏的作品以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为主,如郭西元、王子庸、刘少白等。一位艺术家能否走得长远以及他的作品能否被广泛流传下去,与艺术家的人品、学问、才情和修养及艺术担当有着很大的关系。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朱德华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和知识积累,二者缺一不可。一幅成功的画作在造境、用笔、颜色、构图以及画面处理等细节上都能显示其灵性,作者的笔墨功底也会尽显无疑。但只有艺术才情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显得肤浅而缺乏感人的力量,艺术道路也难以走远。

  



  



  其次成为一个艺术家还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艺无涯,研究艺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投入。朱德华老师给我们举了五代著名画家荆浩作画的例子,为了呈现出山川的广袤感,他隐居太行山常年研究观察,终于创造出影响到宋代诸山水画大家的全景式山水;北宋著名画家郭熙也曾在一年四季中观察山峦景色,他在《山水训》中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没有深入的观察和研究,郭熙是不可能总结出如此诗情画意的诗句的。以上均说明研究艺术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一个精益求精、逐步悟道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还需要经常郊游和与他人沟通。郊游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生命的体验,对艺术创作有益。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经常聚集在一起喝酒吟诗,这就是一个沟通与言志的过程。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在日常生活里,朱德华老师经常邀请艺术界的大师们一起品鉴诗词书画,探讨文艺。为了纪念诸城名人张择端和苏轼,朱老师曾举办过纪念张择端诞辰930周年以及苏轼中秋词创作940周年的画展和研讨会,对保护诸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朱德华老师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也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由于特殊的身世和时代的背景,他将情感和技巧高度结合,把对明王朝复辟无望和愤世嫉俗的情结用作品展现出来,因此八大山人画中的鸟和鱼通常都是白眼——意即冷眼观看世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兴起了西方艺术的思潮,诞生了徐悲鸿、林风眠、齐白石等一批时代性艺术家,他们或引入西方写实画派或后现代艺术或者坚守传统出新,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当代优秀的艺术家们为文艺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响应诸城市教育局教师书法水平提高的需求,朱德华老师组织了多次东武书院书画公益培训活动,邀请当代著名艺术家郭西元、刘少白、胡宗江、李增山、许传良等对诸城的老师和青少年们进行书法教育讲座,老师和孩子们的书写水平都获得了很好的提升。

  



  



  采访期间,朱德华老师对艺术侃侃而谈,眉宇间都洋溢着对艺术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正是由于像朱德华老师这样的艺术家们的存在,才使得中国的艺术圣火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755949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