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峰"起航!上合峰会让青岛走到世界舞台中心
青岛克服海上作业等世界难题,奉献给全世界美好的上合记忆。(资料图片)
半岛记者 李晓哲
浮山湾夜空簌簌而下的礼花似乎还是昨夜的繁华,因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8年对于青岛来说注定不平凡。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支点和节点,历史的车辙在这里仍然清晰可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岛更是发展起自己现代化的城市魅力。当青岛与重新起航的上合相遇,又一次让这座城市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不仅为世界范围的合作开启崭新纪元,也让青岛改革开放40年发展变迁展现在了世界面前,更点燃了青岛发展的热情。
上合味道成了香饽饽
12月11日青岛普降大雪,冰天雪地之中却有一处绿意盎然。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青岛盛客隆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每天平均有五六吨的蔬菜运出发往全国各地,而吃到这些蔬菜的人尝到的正是“上合味道”。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结束不久,青岛市农业委员会特授予青岛盛客隆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农产品专供基地”称号。据了解,峰会期间,青岛盛客隆集团保质保量完成了16个品种、共计38.12吨蔬菜的保障任务,占蔬菜供应总量的近40%。现在,盛客隆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蔬菜大量上市,符合“上合”标准的蔬菜正式登上了西海岸乃至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据了解,能够入选上合蔬菜的供应商,跟其长期以来对蔬菜品质的追求密不可分。2010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生根的盛客隆,从开始就坚定走设施蔬菜的现代农业之路。在青岛市农委今年5月份启动的“青岛农品评选”中,“盛客隆蔬菜”还被评为“青岛农品”首批授权使用品牌。
为实现蔬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该集团制定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蔬菜质量检测制度和基地准出制度等,并成立了监管部门保障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每年各级农业监管部门在盛客隆蔬菜基地不定期抽样批次达200余次,批批合格。同时,各种蔬菜通过盛客隆各自营商场超市进行销售,统一包装标识,保证西海岸新区老百姓每天都能吃到安全、健康、放心的绿色蔬菜。“因为我们种的是设施蔬菜,现在正是收获期,正是最好的时候。”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有几十个品种不断从这里收获外销,让更多的人能吃到高品质的上合味道。
上合峰会烙下青岛印记
如果说上合味道让人们能够回忆起这个夏天青岛的华彩绽放,那这份甜蜜的味道正是青岛乃至山东共同努力留下的美好。上合峰会期间,无数工作人员、志愿者包括广大的市民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而努力。
市政府外办是奋战在上合峰会筹备、举行最前沿的一支队伍。据悉,市政府外办全体筹备人员历经290多个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会务礼宾工作组的重要任务。为此,市政府外办正式会议前,先后接待了外方先遣组两次集中考察和各国(国际组织)先遣人员自行考察共计44批350人次。
会期20天前是接待工作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外宾的行程、航班和参会要求等信息接踵而至,接待人员每天都要处理不计其数的电话和邮件,及时收集客情信息,并汇总报送给相关领导、酒店、机场、会务、注册等工作部门,确保各相关方面都能及时掌握外宾的最新行程安排和需求,以便做好接待准备工作。由于时差等原因,工作人员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已成为工作常态,有的甚至累病在工作岗位,但大家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坚守在工作岗位,为峰会的成功召开作出了无私奉献。
还有一群人为6月9日晚的灯光焰火秀在紧张努力。10年前,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参建了第29届奥运会帆船中心工程,10年后,还是同一片海域,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承建备受关注的海上演艺平台建设项目,而留给他们的建设时间只有101天。中交一航局设计院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成生感叹,“海面搭建舞台在国内属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可借鉴的经验极少。况且在如此重大的国际活动中,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设计同步,一航局二公司施工项目负责人吴晓明率领的27人小分队,也第一时间火速集结。由于项目水下全部是钢结构,每天要赶潮水施工,作业时间每天只有4个小时,还要随时面临大风、海雾甚至雨雪,天气的考验,正是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该团队完成了2300多吨钢结构的制作安装。6月9日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艺术表演《有朋自远方来》震撼上演。从接受任务时的临危受命,到用101天造就一座完美的演出平台,建设者们用精湛技艺赢得了广泛认可。
借力上合讲好青岛故事
峰会期间,青岛市民让全世界感受到了宾至如归,从前海一线到里院巷弄,从市容环境到产业发展,青岛也从上合出发,用自己的言行继续讲述着“青岛故事”,描绘着中国梦。
俄罗斯籍女科学家西嘉阁娜·葛丽娜早就来到中国,来到青岛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葛丽娜掌握的“工业微生物与蛋白复配黄金浸出工艺技术”通过选育高效菌群,吸附、溶解并置换矿浆中的黄金,能带来潜在经济规模达数百亿元的产业。在考察中,她被青岛智瑞生物有限公司的诚意打动,被其不可思议的工作效率所征服。葛丽娜的这项技术被中国国家外专局列为重点外国专家项目,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她本人还先后获得山东省政府“齐鲁友谊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现在,葛丽娜每年都要在青岛工作生活三个月以上,她说,她在青岛实现了自己的三个心愿:一是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做深入研究,二是技术成果能够逐步成熟并实现产业化,三是培养科研团队把技术传承下去。
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的人才选择来青岛工作、生活,开启更美好的梦。青岛也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借力上合,按照自身发展需要,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国际化城市建设。青岛陆续在全国率先出台引进外籍雇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顶尖人才等引才引智“新政”,在全国率先实施外国人工作许可制度,率先建成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111”引智基地、国际院士港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平台载体,已先后吸引了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100余名外籍院士来青创新创业。
透过人才可以看出青岛的国际吸引力,其中上合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当前,示范区境内外双向投资贸易合作项目已达98个,包括物流先导型项目12个,贸易拓展型项目34个,产能合作型项目26个,跨境发展型项目10个,双园互动型项目16个。
可以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青岛进入国际大都市行列。近日,世界著名城市评级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18》,青岛在全球的档次由“Gamma+”级跃升一级至“Beta-”级,晋级“全球二线城市”。
城市层级跃升的同时,青岛的“国际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相继建成英国、俄罗斯两处境外工商中心,青岛境外工商中心总数达到9个。同时,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省州/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已达96个。上合助力,迈入新时代的青岛开启了发展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