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创新之道:中国海底第一隧!筑路海底88米

2018-12-18 10:14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9705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娄花

82.8米、88米乃至未来的150米,青岛海底隧道刷新着国内乃至世界的新深度;6000米、7062米、10000米,一次一次的海底作业能力被不断改变……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青岛正阔步向前,向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奋进。而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上,青岛人也在不断挑战着世界“深度”。

■胶州湾海底隧道

穿越水下82.8米,青黄一线牵

能有一条隧道穿行海底,曾是多少青岛人盼望的事情。梦想在2011年成真。历时四年多建设,全长7800米,海底长度达3950米的中国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正式开通。从胶州湾东岸的入口驶入,下行至水下82.8米的隧道最深处,再从胶州湾西侧的薛家岛出口驶出,只需8分钟便跨越了胶州湾。它和连接青黄北端的胶州湾大桥遥相呼应,让青黄迈入同城时代。

开通七年间,胶州湾海底隧道累计通行车辆1亿次,通行人数近4亿。如今,第二条海底隧道正在谋划中。按照设计初步方案,第二条胶州湾隧道长度15.8公里,海底的长度接近12公里,深度达到了150多米。这些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世界海底隧道的施工极限值。在不远的将来,两条海底公路隧道形成的海底交通网,将助力青岛城市一体化建设,成为连接主城区和国家级新区之间的海底大动脉。

■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

88米!我国最深海底隧道贯通

如果说胶州湾海底隧道是一项超级工程,正在建设的地铁海底隧道更是创造了奇迹。经过3年多建设,我国首条地铁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11月6日上午顺利贯通,这也是我国建成的最长、最深的地铁海底隧道。

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全长8.1公里,其中下穿胶州湾湾口长度3.49公里,海底区间距海平面最大深度达88米。中铁三局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经理胡红星介绍,海底埋层88米,每平方米的承压相当于三百辆小汽车的重量,压力可想而知。

青岛地铁1号线全长约60公里,预计2020年通车。在原有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连接通道的基础上,青岛地铁1号线增加了一条连接西海岸新区和主城区的重要交通动脉,助推东西海岸同城化发展。

■顶级海上救助打捞船

深水作业能力拓展到6000米

2018年9月15日上午9时18分,北船重工青岛武船六联跨车间内,随着火花四溅,数据等离子切割机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标志着我国最先进、世界一流的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开建。该船预计2020年建成交付,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救助打捞、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大国利器。

该船是为国家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打造,船长177.1米,宽33米,深14.4米,吃水7.5米,载重1.3万吨,续航力为10000海里,自持力不小于60天。该船能在除南北极外的全球海域作业,集抢险打捞、饱和潜水、深水海洋工程吊装作业和铺管作业于一体,可在远离大陆岸基支持、恶劣海况条件下进行大水深应急抢险打捞作业。建成后将使我国饱和潜水深度纪录由300米迈向500米,深水作业能力由3000米拓展至6000米,各项性能居中国第一、世界顶级。

■国家深海基地

“深海一号”带“三龙”同入海

冬日,即墨区鳌山卫的“鳌头”,静静面对着广袤的黄海。这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国家深海基地目前初步形成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系列深海运载装备体系,我国首艘专业化载人深潜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将于年底下水。预计2020年,“三龙”将首次同船亮相,实现“三龙”一体同船作业。

■延伸 依托海洋资源禀赋 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海洋资源禀赋,青岛的海洋经济可谓潜力十足。

青岛海洋经济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有很好的海洋资源禀赋,海域面积达12240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多1000平方公里,海上青岛大于陆上青岛;有很强的海洋科研力量,拥有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34家,高端研发平台和高端人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主要产业和相关产业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相关企业,产值过千亿的行业6个,过百亿的8个;有海洋特色突出的功能园区,已形成了“两区一谷”和14个省市级海洋特色园区为多点支撑的功能园区;有比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成果。过去五年,青岛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46.4亿元,增长15.8%,高于GDP增速8.4个百分点。

按照《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当前青岛正在深入实施国际海洋名城建设“1045”行动,加快发展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等4大领域提升,加强园区、企业、项目等5大支撑保障。围绕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建立总投资2520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24个,9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大海洋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围绕37个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已签约14个,签署框架协议或合作协议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