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玉:从台属到民革党员,一个第三代台属的统一梦

2018-12-27 22:29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小字体大字体

  前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一个台属,并非什么光荣。

  我的爷爷,因为有个在台湾的大哥,档案上被终生烙下了“此人不可重用”的印记。

  我的父亲,因为有个在台湾的大伯,参加飞行员选拔,通过了所有考试,却最终在政审时,被生生刷下来,留下终生遗憾。

  而只有我们,作为第三代台属,赶上了好时代!


  



  作者:关玉

  1993年的冬季,迎来了四川盆地那场久违的大雪,也在时年5岁的孩童心里埋下了民革的种子。我的大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哥哥,带着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百感交集地从台湾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在时隔45年后,首次回到家乡四川蓬安。

  童年记忆

  我的爷爷,从小念私塾长大,后来在家乡蓬安县任台联会主席。

  他一共有四个兄弟,大爷爷因为1948年重庆宪兵队的身份跟随蒋介石的部队去了台湾,爷爷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在大陆四兄弟中威望最高。

  “1958年,收到大爸第一封家书,家书中有一句话:数十年家书,如石沉大海。”父亲看到这里,早己泪流满面,慨叹万分。在兄弟中,父亲虽然排行第二,但当起大哥的责任。赡养父母,照顾家族,希望家族兴旺发达。之后思虑再三,写了几大篇回信,寄回台湾,从此连接起大爸和家人的桥梁。

  当时我虽然小,但见证了父亲的悲喜人生。

  因为台属关系,父亲从县委办公室调到商业局,再到煤建公司从事业务工作。父亲好友曾对父亲说,老关你的档案上,注明了“此人不可重用”。但父亲却很沉静,认为在任何岗位上都是一块砖,发光发热。父亲的为人正直忠厚,可是因为有个在台湾的大伯,参加飞行员选拔通过了所有考试,最终在政审时被刷下来。”爷爷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幺姑后来每每回忆起自己的老父亲,总是感慨万千。也许,像幺姑和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作为一个第二代台属,时代烙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太深、太深……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前夕,爷爷都会让父亲去邮局发一封电报,那是他斟酌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之后,写给远在海峡对岸的大哥的想念、牵挂和祈福。记得有一年夏天,新闻报道说台湾花莲地区发生6.2级地震,台湾很多地方都受了灾,一向温文儒雅的爷爷也耐不住性子了,三天两头高声催促着父亲通过台联会等各种渠道去打听大爷爷住家所在的台北地区的受灾情况。可当时两岸还没有完全实现“三通”,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也少之又少。后来,还是只有发一封慰问电报过去,然后爷爷便每天寻找着各种借口出门上街口拦住邮递员,问有没有从台湾发给他的电报,就这样足足过了漫长又揪心的一个多月,终于收到大爷爷报平安的电报,爷爷和一大家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注:图为1993年大爷爷回乡时的情景,左三为大爷爷,左五为大婆婆。

  1993年的冬天,爷爷盼回了他45年未见的大哥。两兄弟一见面便已满眼泪花,真是恍然梦中啊,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期盼,昔日的翩翩少年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多年的思念之苦,岂是短短数日可以用语言诉说得尽!那些日子里,我经常觉得爷爷很可爱,看见他常常举着酒杯,微闭双眼,摇晃着一颗花白的头,嘴里念念有词的长吟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许多年过去了,这情景这声音都还时刻萦绕在我的眼前耳旁……

  当时,远在攀枝花的三爷爷和蓬安锦屏老家的四爷爷、五爷爷知道大哥大嫂从台湾回来了,都赶到蓬安相见,虽然几兄弟互相拍打着肩头,哥啊弟啊的大声叫着,并努力睁大着昏花的、泪水长淌的双眼互相看着,但他们还是很快恢复了家族的长幼秩序,按照关氏家族的老规矩,坐下来开起了家庭会议。当时母亲抱着我坐在一边,我看到平时说一不二的爷爷和其他几个爷爷都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大爷爷讲话,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大爷爷很凶吗,为什么连爷爷都怕他呢?

  后来爷爷告诉我,“我们的家训讲究尊老爱幼,你大爷爷早年因为成绩优异,从蓬安考到了重庆宪兵学校,他不仅在学问上有所建树,在年龄上更是我们的大哥,俗话说长兄如父,他多年在外又去了传说中遥远的、隔着大海的台湾,饱阅人世风霜,我们从心里敬畏他。”爷爷还说,因为大陆的四个兄弟都是共产党员,而大爷爷加入了国民党,历经半个世纪才回到家乡的他,对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不了解。以前每次在书信中提及两个政党的优劣时,兄弟之间难免发生争执。所以这次回来,爷爷首先表明,只谈家事,不论政治。大哥你要多走走,到处看看,才能知道这些年家乡的变化。

  那是在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听到国民党这个名词,虽然当时并不能真切的理解它的含义,但那一年,随着大爷爷大婆婆的回乡,我收获了各种从来没见过的糖果和五颜六色的自动铅笔(当时我们在大陆所能见到的铅笔大多都是需要用转笔刀的),足足让我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了一年。也许正是从那时起,在我年幼的思想里埋下了一个梦想,种下了一个种子:那个叫台湾的地方是不是遍地鲜花糖果?而那个叫国民党的党派究竟是我们自幼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了解的那样无恶不作,还是有其他什么呢?

  青年求学

  为了体验不一样的地域文化和学术氛围,高考时,我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念学——山东威海,主修新闻和金融。2008年,为了加强台海两地学子间的相互交流,台北世新大学与内地三所大学开始进行学子交流互访,我们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而我也有幸争取到了这个交流的机会。

  家里听说这一消息后,都非常支持。爸爸说,2005年,我和你爷爷受邀到台湾参加了你大爷爷儿子的婚礼,可是去年,你爷爷和大爷爷相继去世,我们这一代和台湾亲人的联系越来越少。这次你有机会过去交流学习,我们希望你不仅要完成好学业,还要做好关氏家族中第三代人与台湾亲人联系的纽带。于是,19岁的我带着家人的殷切期盼和自幼就有的满心好奇,来到了这个童年时代就无限憧憬的地方。

  对于台湾亲人的印象,只有5岁时大爷爷和大婆婆回乡时留下的模糊身影,所以当我第一次独自乘坐捷运,按照电话里说的地址去大婆婆家时,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可是当我真正走进家门的那一刻,才发现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熟悉。大婆婆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玉儿,你终于来了。”然后首先领我到后屋去给大爷爷上香,再一一介绍我的大伯和姑姑们。他们争相把我揽在怀里,一一询问着大陆亲人们的情况。我不知怎的,突然间热泪盈眶,一种电击般的热流瞬间涌出,和他们很快无拘无束的交流着,好像从来没有时空隔绝过一样的和谐,叫嚷着我们要拍一张合照发给大陆的亲人们。于是,时间定格在了那一刻,从1993年到2008年,这是从大爷爷回乡探亲15年后,我们大陆的第三代子孙第一次到台湾跟大爷爷一家人见面。虽然当时,大爷爷和爷爷都已经过逝,但台湾关氏家族的亲人还在,联系大陆和台湾最重要的血缘亲情还在。那时那刻,血浓于水这个词汇从我心间升起,萦绕在脑海。

  



  注:图为2008年台湾求学期间,大婆婆带我到高雄大姑家做客时的留影。

  从那以后,台湾的亲人开始与大陆的亲人更加频繁的交流。2013年,在我们多次的邀请下,已经年迈的大婆婆终于带领全家人再次回到大爷爷的家乡——四川蓬安,关氏族人亲朋几十号人相亲相聚,道不尽的牵挂,说不完的陈年往事,诉不够的思乡亲情。那真是一个其乐融融、年味浓烈的大年啊!这些年来,随着两地亲人之间的逐步了解,对各方面的熟悉,彼此的走动也越来越多。攀枝花的三爷爷在2015年带领全家去过一次台湾。2017年,大婆婆再次和大姑到成都小住,享受着家乡亲情的温暖。也许,在我们内心深处,都希望这份血缘亲情一直延续下去,就像台湾和大陆,虽然隔着深深的海峡遥遥对望,但一脉相承同宗同族的血脉关系是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的。

  成年入党

  2011年在山东完成学业,又在青岛《城市信报》做了一年多的《关玉主持》栏目后,我回到了四川家乡成都,成为《成都商报》的一名财经记者,后来又进入金融行业做了华创证券投资银行总部的高级项目经理,也算是安居乐业了。

  



  注:图为华创证券工作期间,组织券商与企业共同参与的论坛活动,左一为腾铭汽车创始人之一马丽军,左二为华创证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赵焓。

  虽然在山东和四川辗转奔波,但自幼形成的对国民党的认识却在不断清晰和丰满,台湾的国民党和大陆的民革虽有渊远但却有本质差别。2017年5月30日,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为了民革的一名预备党员。我开始明白,与小时候听到的台湾国民党不一样,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是由国共内战时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其后裔组成,其三大工作是参政议政、祖统工作和社会服务。

  对照自己,虽然刚刚加入民革不久,但儿时的求学经历和后来的新闻工作阅历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民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台湾做交换生时,除了在世新大学学习新闻和金融知识,也在素有“老八台”之称的中视电视台实习做新闻采播,这期间有很多对大陆充满好奇的记者朋友向我了解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我都客观的跟他们做了介绍。其实,祖统工作除了两地领导人达成统一意识以外,民间的交流与互访、互学、共商也十分重要。这是连接台湾地区人民和大陆人民的重要纽带,也能大大拉近两岸民众心灵上的距离,消融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隔阂。

  如今,我所在的民革四川省直十三支部是一个充满向心力的大家庭,虽然支部主委班子成员和每一位新老党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每次的组织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无私付出。每个月第四周的周四下午,谢盛康主委和张成刚副主委总是最早到达会场,和祖统委员刘卓梅一起安排好所有会务工作;支部党员缪陈碧同志虽然家住广汉,但每次组织生活会她都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成都参加;四川省中山研究会副会长裴继光同志为了给大家分享他在美国生活的所见所感,足足准备了几十页纸的讲稿。

  



  注:图为民革四川省直13支部组织生活会场景。

  像这样的小细节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它就发生在我们每次的组织生活会中,藏在每个绘声绘色的郊游活动和团拜会的台前幕后,感动着我们每一个支部的新老党员,激励着我们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为支部添砖加瓦。

  未来愿景

  作为一个第三代的台属,一个刚刚加入民革的新党员,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能量,去做好参政议政、祖统工作和社会服务。其实答案就在身边。从走出校门到从事新闻工作,我曾以报纸为阵地,书写普通老百姓的民生疾苦,以“解决青岛市供暖问题的建议”为提案呈递当地两会代表。如今,作为一名券商投行人员,我致力于实现本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帮助更多优秀的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实现上市梦想。

  正如民革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欧阳泽华在最近召开的四川省民营企业金融支持论坛上所讲到的,“民营企业只有在规范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才能用好直接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方式。而金融机构只有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才能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融资效率。”

  作为金融从业者,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进行社会服务;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并形成提案,就是在践行自己的参政议政义务;作为一名台属,不断促进台海两地亲人的交流交往,就是在点滴中去书写祖统工作的要义。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民革党员,愿民革四川省直十三支部大家庭欣欣向荣,愿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本文地址:http://chengyang.bandao.cn/news.asp?id=2865134

分享到

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